序号457 晋:jin 姓氏来源: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其子燮父从唐迁到晋水,称为晋侯,后赵、韩、魏三家分晋,子孙遂以国名“晋”为姓。姓氏名人:晋骘。宋朝州官,遇上兵乱,百姓闹饥荒,令军队垦荒种田,至秋大熟丰收后,仓廪富足,遂将粮食分给百姓,免其徭役,修建学校,让百姓小孩有书读,召集铁、木匠,为百姓改良和修理农具。姓氏郡望:平阳郡,今山西平阳一带。
序号458 楚:chu 姓氏来源:(1)春秋时,鲁国林楚子孙以其名命姓“楚”。(2)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所灭,楚国公族后代遂以国名“楚”为姓。姓氏名人:楚鼎。元代管军总管,曾被朝廷派去东征日本,渡海时,他的船被风暴摧毁了,他抱着甲板漂了三昼夜,漂到了朝鲜,他登陆后,沿着海岸去召集失散了的军队,后来又回到朝廷向皇帝报告,被加授怀远大将军。姓氏郡望:江陵郡,今湖北江陵县。
序号459 闫:yan 姓氏来源:(1)为阎姓别支,由于阎姓被“俗用”成闫,就产生了阎、闫二姓,故在《百家姓》里两姓并存。(2)相传太伯曾孙仲弈,被周武王姬发封在闫乡,子孙用闫作姓。(3)周武王姬发儿子唐叔虞建立晋国,晋成公封儿子懿在闫邑,子孙以“闫”为姓。因此也姓闫。姓氏名人:闫亨。晋代辽西郡郡长,因屡次规劝苟晞,坐轿进谏,被后人称颂有气节。姓氏郡望:天水郡,今甘肃通渭。
序号460 法:Fa 姓氏来源:(1)战国时,齐襄王田法章被秦灭,子孙改田姓为“法”姓。(2)清代蒙古族中伍尧姓一族,为适应汉族习惯取“法”字为姓。姓氏名人:法若真。清朝前期书画家,字汉儒,号黄石,又号黄山,山东胶州人,善画山水。姓氏郡望:扶风郡,今陕西咸阳市。
序号461 汝:ru 姓氏来源:(1)中原有条河流叫汝川,周平王迁都洛阳,将功臣和王族分封于汝川,称汝侯,子孙以封地名为姓。(2)商代汝鸠、汝方之后,世代相传姓。姓氏名人:汝 郁。字幼异,陈国人,五岁时母病不能饮食,其常啼泣,亦不肯饮食,母怜之,强为餐饭,欺言已愈,郁察母颜色不平,辄复不食,后当相官以“德惠化人”,许多流浪无归的农民到其管治地方定居,受世人称道。姓氏郡望:天水郡,今甘肃天水市。
序号462 鄢:yan 姓氏来源:相传帝颛项玄孙陆终,生有六子,第四子求言的后人封在鄢,称为鄢侯,建立鄢国,后鄢国被郑国灭掉,子孙遂以国名为姓。姓氏名人:鄢正畿。字德都,明末福建永福人,明朝灭亡其面向北方恸哭,几乎气绝;从此遁迹深山,也不应科举考试,常写诗作文表明心迹,自号亦必道人,赋绝命篇投溪水自尽而死。姓氏郡望:太原郡,今山西太原市。
序号463 涂:tu 姓氏来源:(1)古有涂水,即今滁河,在安徽东部,发源于滁县,流经江苏久合县入长江,居者以水名命姓。(2)远古尧、舜时,颛顼后裔皋陶氏一支在山东繁衍,取名涂山姓。(3)涂字为古正字,塗出于汉末的俗字,后简为凃字。姓氏名人:涂乾吾。清安徽六安人,以字行,隐居龙门冲,性嗜茶,常恨制茶者伤其性,致色香味俱失,亲为剂量,迥异常品,遂以涂名,即涂茶。姓氏郡望: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市。
序号464 钦:qin 姓氏来源:(1)北方少数民族以钦差御使尊称为姓。(2)隋朝时,安州改为钦州,居者以地名为姓。姓氏名人:钦德载。宋末元初名人,为都督计议官,宋亡后,不降元,隐居碧岩山中,自号寿岩老人。姓氏郡望:河间郡,今河北献县。 (晓铁/藏品)
20 7 月, 2010 in
姓氏名片查考 |
欢迎评论或留言
序号453 拓拔:Tuo ba 姓氏来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后裔鲜卑族拓跋(亦称托跋)部拓跋氏,后汉化改为“拓拔”姓。相传黄帝娶妻嫘祖,生子昌意,昌意儿子悃被封在北土,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鲜卑族人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意即黄帝土德后代。姓氏名人:拓跋丕。代北人,著名北魏乐平王,因功拜东骑大将军,鲜卑宗室中,德高望众,年长北魏孝文帝四辈,为四朝老臣。姓氏郡望:颍川郡,今河南禹州市。
序号454 夹谷:jia gu 姓氏来源:(1)春秋有夹谷国,亡国后以国名为姓。(2)金代女真加古部,后音讹为夹谷。(3)金时赐马、樊、程等姓为夹谷氏。姓氏名人:夹谷谢奴。金太祖帐前猛将,曾在大禹镇大败宋兵,官至昭议节度使,通女真、契丹及汉语言文字,治有勤绩,边境以安,道不拾遗。姓氏郡望:抚州,今河北张家口市。
序号455 宰父:zai fu 姓氏来源:周代有官名宰夫,属于天官,负责掌管王朝法令,公卿官吏的职位升降及平时的考核,由于古代”夫”,”父”二字音相近,后”宰夫”就转为”宰父”,后代以祖上的职官名命姓。姓氏名人:宰应文。明朝时期江宁人,从小失去双亲,家境贫穷,长大后为表达对父母孝敬,把父母形象刻成木头人,而且像对待活人一样来侍奉,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为有名孝子。姓氏郡望:鲁郡,今山东曲阜市。
序号456 谷梁:gu liang 姓氏来源:(1)古代谷子称为粱,善于种植粱的氏族首领用谷粱命姓,子孙遂以“谷粱”为姓。(2)古代有谷梁城,居者以地名命姓。姓氏名人:谷梁赤。战国时期鲁国人,著有《春秋谷梁传》,为今文经学派著作,以问答形式解经,侧重传《春秋》之“义理”,是研究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姓氏郡望:下邳郡,今江苏睢宁市。 (晓铁/藏品)
20 7 月, 2010 in
姓氏名片查考 |
欢迎评论或留言
序号449 漆雕:qi diao 姓氏来源:(1)春秋时期鲁国漆雕氏,世代相传。(2)古代油漆装饰工职业称谓,后代遂以祖先职业名称为姓。姓氏名人:漆雕徒父,字子文,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弟子,唐开元二十七年封“须句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封“高菀侯”、明嘉靖九年封“先贤”。姓氏郡望:蔡郡,今河南上蔡。
序号450 乐正:le zheng 姓氏来源:周朝管理乐队的官职叫乐正,司掌音乐声律,子孙遂以祖上官职命姓。姓氏名人:乐正子长,宋代即墨人,传说在鳌山遇到了仙人,得到长生不老药“巨胜赤散丸”,活到一百八十岁仍面如童颜,后登劳山仙去。姓氏郡望:天水郡,今甘肃省通渭西北。
序号451 壤驷:rang si 姓氏来源:春秋时期秦国有贵族壤驷赤,为学习礼制用智慧和文化治理国家,到鲁国求学,成为孔子门人,后代遂以“壤驷”为姓,后改为单姓“壤”。姓氏名人:壤驷赤,字子徒,春秋末期秦国上邽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身通六艺,唐代封“北征伯”,宋朝封“上邽侯”,明代称“先贤”,秦州文庙设有壤驷赤祠。姓氏郡望:京兆郡,今陕西西安市。
序号452 公良:gong liang 姓氏来源:周代陈国公子名良,人称公子良,后人遂以爵位与名合称“公良”为姓。姓氏名人:公良孺,春秋时代的陈国人,孔子得意门生,曾在孔子周游列国时救过孔子性命。姓氏郡望:陈留郡,今河南开封市。
20 7 月, 2010 in
姓氏名片查考 |
欢迎评论或留言
序号445 颛孙:zhuan sun 姓氏来源:春秋时期,陈国簪缨之后名颛孙在鲁国做官,子孙以先祖业绩为荣姓颛孙。姓氏名人:颛孙师。春秋陈国人,字子张,到鲁国拜孔子为师,长相端正,谈吐举止宽容文雅,待人接物友善从容,宋咸淳二年被封为“宛丘候”、“陈国公”。姓氏郡望:丹阳郡,今江苏南京市。
序号446 端木:duan mu 姓氏来源:春秋时,孔子弟子端木赐,字子贡,为春秋政坛上一位重要人物,历任鲁、卫诸国宰相,其后世子孙以王父字“端木”为姓。姓氏名人:端木国瑚。清代诗人,道光年间任内阁中书,著有《太鹤山诗文集》等。姓氏郡望:鲁郡,今山东曲阜市。
序号447 巫马:wu ma 姓氏来源:周代专门掌管养马并为马治病的官员,称为巫马,即马医官,子孙以此为荣以祖上官职名称命姓,称巫马氏,后改为单姓巫。姓氏名人:巫马施。字子旗,孔子得意门生,曾执掌单父(春秋时鲁国邑),由于勤勤恳恳地工作,将该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在鲁国官至丞相。姓氏郡望:鲁郡,今山东曲阜县。
序号448 公西:gong xi 姓氏来源:春秋时,鲁国公族季孙氏支子后裔所改,以公西为氏,与鲁国国君同族,为三大贵族之一。姓氏名人:公西赤。字子华,孔子弟子,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善于交际,明嘉靖九年封称“先贤公西子”。姓氏郡望:顿丘郡,今河南浚县。 (晓铁/藏品)
19 7 月, 2010 in
姓氏名片查考 |
欢迎评论或留言
《歪讲百家姓》
作者:焦得海 荣剑臣 吉平三 王兆麟 张寿臣 陶湘如
图书出版社:北京打磨厂学古堂印行
甲 陶先生。
乙 是。
甲 你念过书吗?
乙 念过几天。
甲 你念过什么书?
乙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大学》、《中庸》。
甲 都讲过吗?
乙 讲过半年多点儿。
甲 那还成吗?
乙 怎么啦?
甲 都讲过什么书?
乙 《三字经》也讲过。
甲 《百家姓》呢? 浏览全文 »
14 7 月, 2010 in
姓氏藏品欣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序号441 亓官:qi guan 姓氏来源:春秋时掌笄之官,亦称丌官、亓官,负责女子出嫁事,后代遂以官职为姓,明朝初期朱元璋登基将“丌官”简为亓姓。姓氏名人:丌官家钟。山东莱芜人,著名冶金工业专家,教育家,长期从事国防科技事业,其完成的“乙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与“丁种分离膜及制造技术”两项科研项目,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先后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献身国防科技事业”、“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姓氏郡望: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市。

序号442 司寇:si kou 姓氏来源:(1)商朝时,有司寇官职,后代遂以“司寇”为姓。(2)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朝中苏忿生任司寇官职,子孙遂以官职“司寇”为姓。姓氏名人:司寇惠子。春秋时鲁国有名的大夫,相传是苏忿生的后代。姓氏郡望:平昌郡,今北京昌平县。

序号443 仉督:zhang du 姓氏渊源:西周时期,地方官吏仉督,后代遂以官职称谓为姓。后分为仉氏、督氏,现已无此复姓。“仉”,是“掌”的古体字,“仉督”即是“掌督”,其官本名叫“党正”,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主管指定区域内的行政事务,后称党督,演变为掌督、仉督。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鲁郡,今山东曲阜市。
序号444 子车:zi che 姓氏来源:春秋时,秦国公族子车氏之后,秦穆公有个出名的大夫叫子车奄息,子孙遂以子车为姓,秦穆公死后,将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和子车钳虎三个贤臣殉葬,子孙有改单姓“车”。 姓氏名人:子车奄息。秦国“三良”之一,后被秦穆公所杀殉葬。姓氏郡望:天水郡,今甘肃天水市。 (晓铁/藏品)
14 7 月, 2010 in
姓氏名片查考 |
欢迎评论或留言
世界最长的剪纸有多长?足足226.93米!2008年8月8日,由中国民间工艺百杰、“广州剪纸皇后”韩艳历经1年零9个月创作完成的“百家姓”剪纸长卷,在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中路小学的足球场上精彩亮相,200名小学生将剪纸作品一字排开,足足绕足球场一圈半。该作品内含288幅剪纸图案,每幅图案分为左右对称图形,华夏常用姓氏与古老的中国文字金文和隶书分布在左右,对称图形结合吉祥图案,以剪纸形式呈现。长卷中每一幅剪纸图案犹如一幅生动图画,画中藏姓,用姓表字,字里蕴义,构图巧妙而优美。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蔡东士为韩艳题写“韩艳剪纸,栩栩如生”的赠词,国学大师饶宗颐和雕塑大师潘鹤分别赠送韩艳“妙手生花”和“心美手巧”题词。据悉,韩艳已将该幅作品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晓铁/编辑)
11 7 月, 2010 in
孤陋寡闻拾趣 |
欢迎评论或留言
广西柳州市不仅以其悠远的历史文化名闻遐迩,近年更作为一座崛起的中国西部工业基地令人瞩目。盛世兴雕塑,柳州市中心人民广场正中心的“姓氏”地雕,以其独特的创意和华夏姓氏完美结合,成为柳州人民广场改造后新的标志性建筑,吸引了广大市民。“姓氏”地雕凸刻着中国三百一十四个姓氏,这些姓氏大小不一随机组合在一起,用隶、楷、行、篆等字体精美地表现出来。这座长宽各四米多的黄铜铸造的地雕重达十吨,在广州制做完成,地雕以华夏姓氏诠释中国汉字的魅力,寓意中华传统文明延续不断。地雕分数十块,参差不齐、方向不一、高低错位排列在一起,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看,都不可能看全地雕上所有姓氏,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奇思妙想。设计者“与民互动”、“为民所爱”的初衷,乐在其中的设计理念,通过地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2004年11月建成起,柳州市民就参与其中,在寻找属于自己姓氏的乐趣中与地雕亲密接触。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在广场游玩,刚识字的小朋友们总要来到地雕前,用稚嫩的小手一遍遍地在上面寻找自己的姓氏,尽情享受童年的乐趣。
编辑感言:姓氏是父系社会家庭成员的标志,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使用过的姓氏高达二万多个。据考证,柳州为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现今使用的姓氏有八百多个,常用姓氏六百多个,其中不乏代表着少数民族的韦、侬、莫、岑、蒙等姓氏。“姓氏”地雕在市民的亲密触摸中,使得汉字不再是冷漠的汉字,而被赋予血浓于水的生命,为柳州这座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名城增添了新的文化元素和无限的魅力。 (晓铁/编辑)
9 7 月, 2010 in
孤陋寡闻拾趣 |
欢迎评论或留言
山东省淄博市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开创了百家争鸣的先河,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造就了像齐桓公、姜尚、蒲松龄、王渔洋等一大批杰出人物,给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虽经数千年却依旧闪耀着文明智慧的光辉,如广为流传民间的炉姑的故事,主人公那种华夏儿女善良纯朴的本性和孝德精神,仍深深地感动着今天的人们。
“中华百家姓氏始祖碑林”2003年落户山东桓台县西镇炉姑庙,碑文由北京嘉华德艺术中心邓国庆先生征集,全国24个省市的110名最具实力的著名书法家书写,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副秘书长徐仪先生创意。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王光英为碑林作序、中国文联原副主席高运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企业局原局长李必达、中国文化报社副社长杨开金等为中华百家姓氏始祖碑林书写碑文,为碑林留下了珍贵的墨宝。
编辑感言: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孝女李娥,十五岁英勇献身救父熔化妖牛,赢得齐国上下赞誉,被齐王(齐桓公)敕封为炉神姑,并令建造炉神庙,以示表彰纪念。随着炉姑事迹的代代相传和孝德精神的弘扬光大,山东桓台西镇修建“中华百家姓氏始祖碑林”景观,籍以弘扬中华传统书法艺术,挖掘整理华夏姓氏文化,增强炎黄子孙民族凝聚力,可谓意义深远,功德无量。 (晓铁/编辑)
9 7 月, 2010 in
孤陋寡闻拾趣 |
欢迎评论或留言


[藏品简介] 2010年7月从孔夫子旧书网上淘得《中华百家姓氏始祖碑林精品集》(大八开)一册。该书由中华百家姓氏始祖碑林筹委会发起、北京嘉华德艺术中心征集,邀请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家和社会知名人士书写各姓氏始祖碑文,以祭祀始祖英灵。为弘扬传统书法艺术,挖掘整理中华姓氏文化,主办单位经过精心组织、精心策划、精心设计,根据有关资料按姓氏人口多少排序,将姓氏碑文和始祖画像编辑成《精品集》,设计新颖,装祯精美,版式讲究,内容丰富。
[相关链接] 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碑林的源头可追溯至唐代立于帝都长安务本坊国子监内的《石台孝经》、《开成石经》。西安碑林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十五号,正式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始建于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后经历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现收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种(组)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有四骏藏于碑林。1961年3月碑林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18个特殊旅游景观之一,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收藏感言:翻阅《中华百家姓氏始祖碑林精品集》,可以“追根乃知历史之嬗变,溯源方晓宗族之衍达”。该书融史料与书法于一集,不仅具有较高的收藏性和欣赏性,而且使国人在了解姓氏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对华夏民族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晓铁/藏品)
8 7 月, 2010 in
姓氏藏品欣赏 |
欢迎评论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