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笔谈》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每天也都在想到或称呼别人的姓名;同样自己的姓名也在被别人想着或叫着。可以说,姓名实际上是人类每个人的标志。试想如果生活中没有姓名,十多亿人口的中国将会变得怎样? 生活中离不开姓名,因此我们有必要也应该了解姓名的意义和作用。
谈到姓,很容易使人想到氏,人们常把按姓名笔画多少排列的人名称为“以姓氏笔画为序”,这里姓氏并称,表示同一个概念。但在上古时期姓与氏所指完全不同,其中姓表示一个人的血统来源,氏则是姓的分支和发展。《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姓者,统于上者也;氏者,别于下者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姓是指他的血统来源,氏则指其子孙的血统来源。在当时这种区分的作用:其一在于严格男女之别,如三代之时“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其二是为了区别贵贱,出身低贱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血统来源,也就没有“氏”;其三是为了更好地选取婚姻之家。我国自古就有“同姓不婚”的惯例,如果同姓相婚,不仅有悖人伦,而且还会引起“其生不蕃”的严重后果。春秋末年以后,由于礼崩乐坏和战乱的影响,姓与氏之间的界线慢慢变得模糊不清,出现了姓氏走向统一的势头。秦朝统一天下以后,“废封建,虽公族亦无议贵之律,匹夫编户,知有氏不知有姓久矣”(钱大昕《十驾斋养心录》),此后的人们有时称姓,有时称氏,有时姓氏并称,完全没有了以前的界限,于是姓氏从此合而为一。 姓氏的统一的意义,在于每个宗族有了固定的姓氏,子子孙孙永久使用,形成了一脉相传的家族,血统源流的线索开始清晰,以至后人探讨姓氏历史时,很容易找到血缘所出。
一、姓氏的来源和演变 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