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结婚纪念茶壶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爱新觉罗·恒绍,1958年10月生于吉林,满族,清乾隆帝七世孙。1987年至1990年在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任副主任中医师、1991年至今在吉林市恒绍中医药研究所工作,主治肝硬化、股骨头坏死、类风湿等。撰写《爱新觉罗·恒绍藏宫廷秘方集》获卫生部中国特级名医称号,先后担任吉林省政协常委、吉林市满族联谊会会长等职。
[相关链接] 爱新觉罗,中国清朝皇族姓氏,“爱新”是满语中“黄金”的意思,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根据远祖部族支系远近划分,意思是爱新部族远支。
收藏感言:当今清皇室后裔有的对皇族后裔的身份避而不谈,例如大书法家启功,也有的人对皇族后裔的身份为荣,例如爱新觉罗·恒绍,作为当地有名的中医或许是百姓对他皇室血统的爱慕又或者是他医术真正的高明,为彰显自己身份的特殊,不仅高调穿龙袍祭祖,而且还臆想过上皇室生活,其所作所为与当今时代明显格格不入,因此难免遭人吐槽和非议。
[藏品简介] 牧青,原名李希勇,1959年4月生于山东沂水,著名画家,自幼喜好绘画,多年来临摹、研习“元四家”等大师佳作,在山水画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6年考入艺术专业院校,接受油画、色粉画、素描等西画的基础教育,作品参加国内外大型美术展荣获全国美展铜奖、银奖、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展银奖,部分作品被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有关人士收藏。2001年出版个人画集《牧青画集》,同年创作巨幅画卷《伟哉黄河》(50米*2米)得到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曾先后担任山东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画研究院院士、《中国国画网》艺术总监、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金陵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2000年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宋庆龄基金会等单位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相关链接] 元四家指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收藏感言:牧青的山水画以古风见长,但在浓浓的古韵中又透露出鲜活的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画作既彰显出传统文化之美,又能使人摆脱喧嚣的俗尘,步入一片清静的天地,从而享受到飘逸雅静之乐,在山水中净化心灵、陶冶性情,是北方山水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藏品简介] 高晓声,1928年生于江苏省武进郑陆镇董墅村一个农民家庭,著名作家。中学时代因经济原因曾三次中断学业,全靠父亲的朋友相助读完中学,1948年考入上海法学院经济系,1949年转入苏南新闻专科学校,50年代开始创作,出版《李顺大造屋》、《七九小说集》等小说集与长篇小说《青天在上》、《收田财》、《陈奂生上城》、《高晓声1981年短篇小说集》、《高晓声1982年短篇小说集》、《高晓声1983年小说集》、《高晓声1984年小说集》、《钱包》等享誉文坛的系列作品。曾任中国作协理事、江苏作协分会副主席。1999年7月在无锡逝世,享年71岁。
[相关链接] 《陈奂生上城》是作家高晓声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1980年第二期上,曾获得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通过主人公陈奂生上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的经历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背负历史重荷的农民在跨入新时期变革门槛时的精神状态。
收藏感言:读高晓声的作品,首先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强烈的幽默感。既与他以完全农民的方式在农村生活了20多年的生活经历有关,也与他对农民心理、精神状态的持续探究和独特审视密不可分。他把在农村中的生活观察与积累转化成了小说,因塑造了陈奂生这一继阿Q之后的典型农民形象而获得文学界高度评价,并被贴上了“农民作家”的标签。其擅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在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探索我国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文笔简练幽默,格调寓庄于谐,被称为“当代小说家中写中国农民最好的作家”。
[藏品简介] 周海婴,1929年9月生于上海市,周树人(鲁迅)之子,自幼喜欢摄影,10岁时开始拍照,14岁正式学习摄影。1952至1960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学习,1960年国家广电总局工作。先后担任国家广电总局副部级干部,无线电专家、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鲁迅纪念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北京鲁迅中学、绍兴鲁迅中学名誉校长,中国鲁迅研究室、上海鲁迅纪念馆顾问等职。2011年4月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相关链接] 鲁迅,1881年9月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收藏感言:周海婴出生时一度出现难产的迹象,当医生征求鲁迅意见留大人还是留孩子,鲁迅不假思索地说:“留大人”,令人惊喜的是母子平安。也许认为孩子是意外的收获,鲁迅为孩子取名“海婴”,即上海出生的婴儿之意。“鲁迅之子”是一个很重的头衔,作为鲁迅的儿子一举一动不免受到关注,他不愿在鲁迅的光环下生活,反对靠父母的余荫生活虚度人生,强调凭自己的能力去赢得社会的承认。周海婴爱好摄影,心灵深处有着和父辈一样的关注,借助镜头不仅拍摄了鲁迅的挚友、周氏家族,而且以平民真实的视角拍摄了大量具有非凡历史与人文价值的纪实作品,同时用摄影记录下了自己的一生,为历史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藏品简介] 郭振清,1927年8月生于天津市,演员、导演,毕业于华北职工干部学校,20世纪50年代初参演个人首部话剧《提高一步》,1952年进入影坛拍摄第一部影片《六号门》崭露头角,先后在《平原游击队》、《独立大队》、《英雄儿女》、《济南战役》等影片中扮演各种不同的重要角色,1995年荣获第5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特别奖” 。2005年8月在天津去世,享年78岁。
[相关链接]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于1985年1月在广州成立,学会以致力于电影表演艺术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促进提高我国的电影演员表演艺术水平,繁荣社会主义电影创作为宗旨。除举办各种学术研究和表演实践外,还创立了“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简称“学会奖”即“金凤凰奖“ ,以此鼓励电影演员提高自身素质和艺术修养,在电影表演技艺上取得优秀成绩。
收藏感言:郭振清一个敬业、认真的人,热爱表演事业且演技高超,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因其长相轮廓突出、棱角分明、浓眉大眼、身材魁梧、阳刚伟岸、威风凛凛,且善于用粗旷豪放的性格化形体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将角色和自己融为一体,具有真情实感,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是新中国早期银幕上符合“工农兵”形象的代表人物。时至今日,人们依然记得《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右手盒子炮,左手快慢机,策马穿越枪林弹雨击毙敌人的场面和他那句“不许动,我是李向阳!”的经典台词,尤其是《英雄儿女》中饰演的志愿军张团长更是令人难以忘记。
[藏品简介] 孙克基,1892年生于湖南湘潭,妇产科专家,美国霍布金斯大学文学系毕业,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担任助教及住院医师,30年代从国外带回大批医疗器械,在国内首创用镭锭放射治疗子宫颈癌和子宫颈癌根治手术,在美国妇产科杂志上发表《人类子宫肌肉的自然收缩规律》和《骨盆狭窄及处理》论文引起当时妇产科界注目。1935年创办上海私立妇孺医院,1956年将医院更名为上海市妇产科医院无偿捐献国家,1957年与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儿科专家富文寿合作,采用换血方法成功抢救第一例严重的新生儿先天性溶血症婴儿。曾先后担任上海市卫生局妇产科总顾问及市医院联合会主任委员等职,并多次赴国外讲学和考察,在美国妇产科年会上发表《内生殖器结核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几个特点》论文为许多学者所引用。1968年2月逝世,享年76岁。
[相关链接] 上海私立妇孺医院在延安西路934号,是由妇产科专家孙克基博士创办的中国第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妇孺医院。院址原是宋子文的一幢小别墅,由于孙克基为宋子文的妻子张乐怡治好了妇科病,故宋子文在得知孙克基欲自建医院的意图后将大西路的土地赠于使用。1958年上海市产妇医院下放长宁区改为长宁区产妇医院,1960年与长宁区产院合并改为长宁区妇产科医院,如今是上海真爱女子医院。
收藏感言:孙可基医术精湛、手术精巧,以“术后务求不发热、不输血、不使用抗生素,减少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为医疗准则,对不孕症诊治及宫颈癌病理衍变有独到见解,受到医学界的尊重。1958年被作为上海市医学界四大“白旗”之一受到不公正批判,在“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含冤去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昭雪平反,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中国妇产科的奠基人”。这枚名片特别之处在于名片背面的手迹:“北京协和医学院妇产科主任林巧稚大夫,介绍黄吴兆珍同志看病”。经上网查考:民国早期有“上海大西路”(1950年上海解放周年改名延安西路);北京协和医学院1917年成立,前身是美英基督教教会于1906年共同创办的协和医学堂,1951年1月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卫生部接管先后更名为中国协和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中国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从名片印制的风格、纸张及信息看,名片所属时间应为民国早期,而介绍患者(香港姓名)找妇产科专家林巧稚(被称为“中国医学圣母”,1948年在协和医院妇产科工作至1983年4月去世)看病,时间当属八十年代之前,所以此件作为馆藏物品虽小尤珍。
[藏品简介] 田华,1928年8月生于河北省保定市唐县,12岁离开家乡参加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1950年获选在东北电影制片厂翻拍自同名歌剧的剧情片《白毛女》中扮演“喜儿”,获得文化部颁发的金质奖章,1955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深造,1959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参与拍摄多部历史题材电影深得观众喜爱。1980年主演电影《法庭内外》荣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2009年荣获第12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2010年荣获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2017年11月评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类)。
[相关链接] 全国道德模范指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选拔最广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正式候选人由普通百姓通过投票形式选出,平均每两年评选一次,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类型,真正做到了“人民选人民”。
收藏感言:田华是一个标准的东方美女,第一次登上大银幕凭借“喜儿”一角名扬天下,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年轻时是姐姐的清纯美,中年时是妈妈的成熟美,老年时是奶奶的矍铄美。作为一名老艺术家,一生充满传奇坎坷,前半生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然而到了晚年人生却屡遭重创,先后有四位亲人患上癌症相继离世。虽然家庭生活举步维艰,但从艺六十多年没有接拍过广告,因为她有着一条不可碰触的底线,“钱很重要,但一定要是放心钱,既不能害别人,也不能毁自己”,始终把“演党的女儿,做党的女儿”作为最高追求,离休后积极参加慈善公益活动,关心扶助下一代成长成才,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文艺老兵的赤子情怀。
[藏品简介] 藏书名称:《印说百家姓同圆中国梦-戊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百名篆刻家作品》。主编: 钟海涛、王晨。 出版:河南美术出版社。年代:2018年5月。装帧:平装。开本: 16开。
[相关链接] 黄帝故里,一般指河南郑州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出生、创业、建都之地。汉代建轩辕庙,历代迭修。明隆庆四年于庙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新郑县令许朝柱于庙前立“轩辕故里”碑。20世纪90年代黄帝故里景区多次进行扩建面积已达7万平方米,整体布局突出“中华之根”主题,从北到南依次为轩辕丘拜祖区、庙区、中华姓氏广场区,构成了“天、地、人”三大板块,气势恢宏灿然有肃。作为中华姓氏的重要起源地,新郑在黄帝时期发展和繁衍姓氏占中华姓氏的90%,历史上有文字可考的姓氏有3000多个,1834个姓氏起源于河南,其中起源于新郑的姓氏287个。
收藏感言:《印说百家姓同圆中国梦》由郑州地区著名篆刻家,以姓氏为主题创意篆刻近百副姓氏印章作品,成为戊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的亮点之一。该书不仅延续和发展了拜祖大典的文化内涵,增强了炎黄子孙的凝聚力;而且弘扬和传承了黄帝文化和姓氏文化,提升了拜祖大典的影响力。有道是:百姓百印百章,同根同祖同源。乡音乡情乡愁,和平和睦和谐。
[藏品简介] 郎咸芬,1935年9月生于山东省寿光市,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山东省吕剧院名誉院长,艺术总监,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吕剧代表性传承人。1951年考入潍坊市文工团,1952年调入山东省吕剧团,1955年参加全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任副团长,1956年参加全国人大代表团出访前苏联及东欧六国,1980年任山东省吕剧院团长。主演《穆桂英》、《蔡文姬》、《桃花扇》、《朝阳沟》、《沂河两岸》等古今题材年龄不同角色,先后荣获首届“中国舞台艺术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第八届“文化大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第六届全国艺术节金奖。2017年在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开幕式上被授予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荣誉称号。
[相关链接]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起源于山东北部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其音乐属于板腔体兼唱曲牌,语言淳朴生动,唱腔优美悦耳,音乐语汇丰富多彩,主要伴奏乐器坠琴(主弦)、扬琴、三弦、琵琶,称“吕剧四大件”。
收藏感言:郎咸芬创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表演朴实稳健,唱腔委婉深沉,注重声情并茂,继承和发扬了吕剧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多年来从生活和人物个性与特定的环境出发,注重将深切的内心体验与完美准确的程式体现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表演和演唱风格,深得粉丝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