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2022年心语心愿

        2021年,见证这一年,体验这一年,感动这一年,回味这一年。经过疫情才发现生死面前皆是浮云,人这一生中最宝贵的是身体,最奢侈的是平安,最大的福气便是健康。

        2022年,惟愿星光不负赶路人,没什么跨不过去,跨过去就成了过去。希望去年所有的愿望今年都可以实现,所有的遗憾都成为今年惊喜的铺垫,一切美好如期而至。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祝家人幸福安康!自己藏丰常乐!

江苏宿迁书画家蔡铁军赠本馆缅茄菩提子印“杨”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藏品名称:缅茄菩提子印“杨”。作者:首批中国佛像印研究中心研究员蔡铁军。尺寸:长1.5cm宽1.5cm高3,7cm。

        [相关链接]   缅茄,一种稀有的热带果实,形同茄子又很像荔枝核,黑褐色一寸多长,扁圆而大小不一,所不同的是核上有一个异常坚硬的蜡头。蜡头可以用来雕刻山水人物,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等优美图案,也可用来雕刻图章,制成一件既美观又耐用的精巧艺术品。

        收藏感言:缅茄菩提子雕刻,作为我国一种独特的艺术有300多年历史,堪称中华一绝。过去男婚女嫁多用缅茄雕刻工艺品作赠礼,如高州竹枝词写道:“奴生西岸近莲塘,嫁与南桥何姓郎,愧我压妆无别物,缅茄刻就两鸳鸯。清人黄若济《咏缅茄》诗云:“其蒂宛涂蜜蜡黄,其实酷肖彭亨紫;小姑欣喜缀佩觞,雕琢斫萼成花枝”。古人认为缅茄音同“免邪”,可以驱魔、避邪、镇宅、护身,改变人的磁场,给主人带来幸运的力量。由于缅茄产量很低,加之其神秘的特性,所以缅茄工艺品深受民众的喜爱。(由衷感谢蔡铁军老师赠与缅茄菩提子印)

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闲章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藏品名称:清代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闲章,印面刻“野逸”、侧面刻“壬戌八月之谦作”字样。尺寸:长1.5 cm宽1.5 cm高4cm。材质:寿山石。

        [相关链接]     赵之谦,1829年8月生于浙江会稽, 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huī)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与吴昌硕、厉良玉并称”新浙派”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清末三大画家”。青年时代致力于经学、文字训诂和金石考据,尤精书画、篆刻。 绘画上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书法上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成为清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学碑的典范;篆刻上在前人的基础上广为取法,融会贯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著有《六朝别字记》《悲庵居士文存》等,又有篆刻《二金蝶堂印存》。1884年11月逝世。

        收藏感言:野逸,意即保持心情纯朴闲适,感悟今生今世美好。闲章,指专门从事篆刻与书画的艺术家,除姓名、字号用章外,其余印章(刻诗句、格言、自戒之词等)在印学上统称闲章。作为一代大师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其一生在诗、书、画、印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晚年作品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都从他处受惠良多。这枚闲章偶然在地摊淘得,经上网查考:壬戌年即清代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闲章虽小却纳天地于方寸之间,蕴闲情于金石之上,既可于掌中把玩,又可观赏和收藏,尤其是名家印章历来为文人学士及藏家们所喜好。

 

民曲庭特工郧羡宪

    序号1435    民:min    姓氏来源:待考。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1436    曲:qu    姓氏来源:上古周朝时期,周武王将第三个儿子叔虞封在晋地,后裔以封地曲沃作为姓氏,后改单姓为曲。姓氏名人:曲波,山东黄县人,当代小说家,1955年从事业余文学创作,1957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另有长篇《山呼海啸》、《桥隆飙》、《戎萼碑》等。姓氏郡望:平阳郡,今山西临汾县。

 

 

    序号1437    庭:ting    姓氏来源:(1)上古大庭氏,祖为世袭西南大将军,后因官印上遗失其姓,子孙以庭为姓。(2)古代庭州,居者以州名为姓(今新疆乌鲁木齐)。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1438    特:te    姓氏来源:春秋时期晋大夫特宫之后。姓氏名人:特穆实,元至顺年间任南宁知军事,统兵有方屡次击败各地义军。姓氏郡望:平昌郡,今山东安丘。

 

 

浏览全文 »

民国时期“李春记茶社”茶托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藏品名称:“李春记茶社”茶托。年代:民国。制作:罗德昌。材质:瓷。尺寸:直径15cm高7cm。品相:八品。

        [相关链接]    李春记,解放初期人们的文化水平远远低于现在,因是家族生意,便以己姓为茶社名加“记”为店起名,如全国各地店名中的李记水饺、王记米皮、张记烩面等都与此有关。这种加“记”的方式既有标记、标识的意思,又相当于“注册商标”。

        收藏感言:茶社即卖茶水的处所,过去多指茶馆或茶座的名称。茶托始见于东晋,南北朝时开始流行,唐以后随着饮茶之风而盛行。起初人称“茶盏”或“茶怨”、“茶贩”,明清之后又名“茶托”或“盏托”是古代汉族民间流行的一种置茶盏的承盘。本馆收藏的这件茶托,虽没有丰富的图案,器精美,款识清晰,朴实素雅。为了防止杯中热水的烫手,西方人想到的是做个耳朵,而我们则是用茶托的方式。茶托不仅包含着主人待客的一片热忱,而且也体现了主人的审美与品位,让茶事变得庄重,更具有仪式感。

民国时期“李怡興”老铜锁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藏品名称:三簧舌铜锁。年代:民国。制作:李怡興。尺寸:长7cm高2.7cm宽2cm,重102克。品相:七品。

        [相关链接]     李怡興,晚清至民国时期苏州人,善制铜锁,所制铜锁严谨工巧,坚固实用。

        收藏感言:锁具最早源于中国,早期的木质锁或称木结构锁,形体笨重、结构简单,多采用竹竿之类作钥匙,锁容易被撬开。春秋战国时期经公输班(即鲁班)改进后,锁的保密性得到增强,并开始用铜材制作钥匙。汉代出现铜质簧片结构锁,俗称“三簧锁”或“簧片锁”,主要利用两三片板状铜片的弹力来达到封关和开启作用。由于簧片装置能作多种变化,并可用钥匙孔形来决定钥匙的式样,因此安全性、保密性较木质锁前进了一大步,且使用范围也更加广泛。簧片锁经过不断改进发展沿用至上世纪中叶,其间出现了120余类不同款式,有的采用暗门、定向、二开、无钥、文字密码等特殊技术,使锁具保密程度大大增强。本馆收藏的这把三簧铜锁,锁头錾刻“李怡興”繁体款,簧片弹性十足,物件保存完好,原配钥匙正常开合使用,包老包真。

清代《百家姓》拓片折页册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楷体《百家姓》拓片折页册。作者: 不详。原石所在:不详。年代:清代。纸张:棉连纸。尺寸:长23cm宽13cm。品相:七品。

        [相关链接]    拓片,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现存最早的拓片距今已有1300多年。

        收藏感言:拓片,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凡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民俗、文学、艺术、科技、建筑等都可以从中找到有益的材料。广义的拓片是将宣纸蒙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来记录花纹和文字,数量、内容之丰富可谓包罗万象,如甲骨青铜、碑刻墓志、摩崖造像、钱币画像等;狭义的拓片主要指碑拓。许多已散失 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才能感受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如本馆收藏的这件《百家姓》拓片折页册,册页作经折式装裱,使用乌金拓法,黑白分明。每页纵4行,每行楷书8字,共有18个开本,全篇内容完整。册页背面有“道光十七年”题款,以手触摸纸品表面有明显的凸凹感,对照拓痕可以看出文字是刻在石材上,而不是刻在木质材料上,墨色自然老旧,首页墨色较内页略为暗淡,若没有拓片将难睹庐山真容。因此这件藏品除了不仅具有技术层面的传承,而且附着有重要的历史和姓氏文化意义。 

       (由衷感谢汉碑刻研究家严涛老师为折页册鉴定点评)

爸爸姓“奸”爷爷取名全家称赞

        现代社会,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在这个“掌中宝”的身上,父母和长辈总是寄予了厚望。不少父母在孩子还只是胎儿的时候,便开始翻起了字典,绞尽脑汁为孩子想名字。因为名字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存在,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拥有独一无二的好名字。章女士夫妇在为孩子取名时就遭遇到了这个问题,因丈夫姓“奸”,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响亮、寓意好的名字,夫妻俩想破了脑袋,翻了几本字典也不得其法,百般无奈之下章女士想让孩子打破传统跟随母姓。最后还是孩子爷爷一语定乾坤,给孩子取了个“奸章磊”的大名,这个名字既将爸爸和妈妈的姓氏纳入,又有光明磊落的好意头,听到这个名字后家人都称赞不已。    (晓铁/编辑)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欧阳明利

        [藏品简介]    欧阳明利,1962年7月生于吉林桦甸,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毕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书法家协会理事、辽宁美术家协会理事、沈阳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职创作员。美术作品《寒林淡月》、《晨归》、《军旅四季》、《初雪》、《晚秋》等参加全国级大展并获奖,书画作品被收入《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名人大辞典》、《中国美术年鉴》等。

        [相关链接]    中国画专业是以国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传神写照的人物画、意境深远的山水画以及意味隽永的花鸟画等,主要学习中国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篆刻的传统技法,中国画的历史传统和造型规律、艺术手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厚资源,传承中国画的独到之处。

收藏感言:欧阳明利对书画艺术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独立的认知,认为书法和绘画同源共生,贵在承继传统,贵在融通自然和生活,贵在表达心灵的感悟,贵在以作品为媒介质向观者传递人世间的真善美。作为军旅艺术家,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军人的阳刚之气,也能感受到当代文人画家的儒雅之气。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汤一介

        [藏品简介]    汤一介,1927年2月生于天津,原籍湖北省黄梅县,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理事、第十九届亚洲与北非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国际道学联合会副主席。《儒藏》编纂中心主任、首席专家,著有《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等,撰写学术论文二百余篇,2012年荣获第一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2014年9月逝世,享年87岁。

        [相关链接]    《儒藏》工程是中国一项重大的学术文化项目,系聚集古代儒学文献的大型丛书,它将近五百部儒家典籍(哲学、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学、历史、艺术、医学、化学、天文、地理、数学、技术)等各方面内容编入其中,所收典籍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分为“经”、“论”、“史”三大部类,使中国拥有一部最齐备和完整的儒家思想文化著述的总汇。

        收藏感言:汤一介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界代表性人物之一,作为一位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性的学者,不仅对中国思想研究深入,而且对西方文化有着包容和理解之心。其著作丰厚尤其在耄耋之年发起并主持《儒藏》工程,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使命意识,完成了这一数百年来先人未曾完成的“盛世工程”,在国内外哲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填补了中国在儒家典籍体系研究中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