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客户名字太长难住多家银行

       据报载,湖北大学学生吐尔逊·司马义最近遇到一件难事:因为名字太长,到多家银行均无法办理业务。吐尔逊·司马义来自新疆。据他介绍,上个月他曾到多家银行办理银行卡,营业员要么称他的名字太长,要么说名字中间的间隔号打不出来,无法为其办理。有记者陪同吐尔逊·司马义先后来到中国银行湖大支行、宝积庵邮政所和湖大东门旁的农行。3家单位的工作人员都表示打不出名字中间的间隔号,只能以“.”代替,其中中行电脑系统的客户姓名项最多只能输入4个汉字。银行工作人员称,此问题是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当时银行与公安户政信息系统联网,银行系统无法显示姓名类似“吐尔逊·司马义”这样的客户在公安部门登记的户政信息,导致业务无法办理。此前各银行遇到类似问题时,都通过变通办法办理业务。他们曾向上级单位反映,要求对系统进行升级,但一直未得到解决。为此笔者赋诗一首:

                维吾尔族名字长,办卡难倒众银行。
                挣钱多少不容易,存取钞票费思量。
                问题出在间隔号,事情虽小很重要。
                既然客户是上帝,理当想法解决好。

                                                                (晓铁/文)

“鄂”姓来源及姓氏名人

       据史料记载,中国姓氏很大一部分起源于封地或国名。在湖北“鄂”姓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来源:(1)三国初,孙权政治所在武昌县即今湖北鄂州市,后改为江夏郡,故鄂姓以邑名为姓,源于武昌郡。(2)春秋时期,晋光侯住在鄂地,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3)周夷王时,楚君熊渠自称楚王,并封三个儿子为王,其中二儿子熊挚红被封于鄂,称鄂王,其后代子孙便以“鄂”为姓。(4)其它来源说法: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代由岳改为鄂氏;由满族姓氏、达斡尔族之鄂尔特“哈拉”、锡伯族之额尔克勤所改。
       鄂姓名人:鄂栋臣,男,江西广丰人,1939年7月15日出生。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武汉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1984年10月参加中国首南极考察队,先后五次远征南极科考,四次赴北极并曾到达北极点考察。曾任中国南、北极考察队副队长、党委副书记等职。是全国唯一一名同时参加过“四首”次者: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建立长城站、参加中国首次东南极考察队建立中山站、参加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赴北冰洋考察、首次中国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主持负责中国17年南、北测绘科学考察和测绘科研攻关项目,被誉为“极地之子”。         (晓铁/文)  

“北京奥运会”字字都是姓

      北京奥运会已圆满结束。但你可知道“北京奥运会”字字都是姓?目前,笔者从收集名片角度入手,将已收集到的“奥、运”二个姓氏名片和朋友答应帮忙找寻的“北、京、会”三个姓氏名片的姓氏渊源及分布史料,编辑整理如下:

    浏览全文 »

独生子女引发姓氏争夺战

      据楚天都市报载,武汉市某医院心理门诊接诊了二例因“冠姓权”之争导致的心理不适症。爷爷胡某和外公何某为孙子(外孙)究竟跟谁姓争论不休。随父姓,外公不满;随母姓,爷爷大怒。“我孙子凭什么跟女方姓?”,“我女儿都嫁到你家了,跟她姓难道会把你孙子拐走?”。之所以引发“争夺战”?这与其父母小胡夫妇都是独生子女有关。小胡称,婚前,女友小何多次向他转达了岳父的意愿:将来结婚生子,要随她姓何。小胡满不在乎地答应后,两人顺利成婚。一周前,儿子诞生考虑取名时,小胡将岳父的意愿转告给父母,却遭到强烈反对。当小胡夫妇商量着去派出所给孩子报户口,两家老人碰了面,为孩子之姓相持不下,激烈争论中,小胡的父亲冲口而出“不随父姓就离婚,孩子判给谁就跟谁姓”。小胡一听傻了眼,无奈之下,只好找到心理医生让他给两位老人做做工作。医生建议:孩子可以使用“胡何”或“何胡”作复姓,不料两位老人同时摇头,他们都认为,谁的姓氏在第一位,就意味着那个字是“姓”,后面的那个字则是“名”。

       独生子女二代为何频频引发“冠姓权”之争?一些社会学者认为,姓名其实是人的一个社会标签,但数千年来,中国人在这个标签中灌注了血缘、族谱、宗法等内涵。“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挑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造成了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问题。

       笔者认为,当今社会据有多元化和创新性特点,目前男权主义思想仍根深蒂固,现代女姓普遍追求独立自主,从而造成这一冲突.其实人们可以尝试采取多样的变通方式来缓解这一纷争,互不妥协的结果,势必给小孩和家庭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晓铁/编辑)

全国共有9064人叫“郭晶晶”

      报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公布的数据,北京奥运会比赛头二天中国获得6枚金牌,近1.5万人与奥运冠军同名,其中与郭晶晶同名的最多,达9064人。我国首金获得者奥运女子举重48公斤级陈燮霞,全国仅有2人与她同名。第二金获得者男子10米气手枪冠军庞伟在全国的同名人数则高达4525人,年龄段集中分布在20岁到30岁之间。其中男性3877人,女性648人。(晓铁/编辑)

五大怪姓:死难黑老毒

       姓氏,是中国文明中一个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每个姓氏背后,都隐藏着一段真实的故事。而众多姓氏中有五个姓既非常罕见,又令人“望而生畏”。
        据说是倒数第二“小姓”。“死”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非常避讳这种事情,不愿意张嘴闭嘴“死来死去”的。可是,以此为姓,就没办法了,无非令人产生不吉利的印象。
    有人统计过,这是中国倒数第一姓。这个“难”,读去声。分布在河南四座小村里,世代居住在此的男女老少,全姓“难”。这让外界联想到灾难、困难等不愉快的事情。据说“难”姓随鲜卑北迁,松花江当时也改名成了“难江”。几经辗转,难姓鲜卑族才涉足朝鲜半岛。
    任何文化都崇尚光明正大,黑,往往有不祥的预感。而这个字作为姓氏,却读作“贺”。只是落到纸上,较为尴尬。
    一降生,就要被称为“老……”,不愿意也得这么叫,“老”字跟你一辈子。比如“老宝宝”、“老小姐”。这个姓,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由“萨克达”这个满族姓更改汉姓而来,“萨克达”的满语就有“苍老”的意思。一说是广东佛山的四大土著姓氏之一。
    这个姓,叫起来、听起来都非常吓人。谁愿意和“毒先生”、“毒太太”打交道?哪怕这些姓氏的人,再古道热肠,也让陌生人滋生几分畏惧。据说,台湾嘉义县太保市过沟里就有一户毒姓人家,其祖先是清朝的翻译官。几代单传后,如今,已繁衍出了男丁六人。 (晓铁/编辑)

街头兴起“起名店”

      最近发现武汉三镇出现一些“起名店”,汉口中山大道、武昌珞喻路等地有10多家起名公司门店比较正规。这些起名公司共同特点是依据易经、姓名学、美学和人的生辰八字等因素来平衡阴阳、五行。起名字时除讲究音调、平仄协调外,还着重考虑人名与未来发展的密切关系。起名公司为小孩起名分别按188元、388元、588元等不同价位收取酬劳。通常在三天后给家长3到5个备选名字,并分别解释其含义,若不满意可以再起,但要另收费。

      从姓氏文化研究角度看,自古以来名字与孩子未来成长,主观上存在着某种神秘关联。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有理由、有条件选择各种精神方面的需求。但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和其自身努力关系更大,靠起名字来改变人生,可谓是无稽之谈。其实早在16年前,江城第一家起名店在武大开张,帮人起名的是几位对周易颇感兴趣的大学教师。开店初衷是因为大街上一些媚外的、太古怪的广告招牌,令他们觉得缺乏美感,有必要发挥集体智慧,让一些名称像人们的名字一样变得更美。

       众所周知,名字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不同时代的名字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色。解放前的“富贵”、“喜旺”;建国初期的“解放”、“建设”;大跃进时期的“胜天”、“超美”;文革时期的“红卫”、“永红”等都是当时用得最多的名字。改革开放时期,经历了历史社会重大变迁的人们,一心追求简单、朴实无华,很多人叫“李伟”、“王强”等单名,于是出现了许多重名。据悉武汉市户籍人口中叫“张敏”多达2582人。毋须置疑,每个孩子在父母心目中都是最特别的,为了与众不同,有些父母还别出心裁把“弋”、“刈”等生僻字用进孩子的名字中,仿佛这样能显示父母的学问,以至出现很多人不认识,得借助字典查找读音的现象。其实,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起名是长辈寄托的希望,因此孩子的名字难免被刻上父母的烙印。笔者认为:面对日益兴起的起名公司,孩子的名字还是由父母创作比较好,因为父母来解析、研读孩子的名字,与己与子意义重大。对子女来说,父母亲自取的名字更有寓意,是父母直接表达爱戴方式的最好体现,而起名公司是纯商业化运作,父母为此需要支付额外费用,若名字起得不合适容易产生心理负担。须知,名字仅仅是一个符号而已,这种靠起名公司决定孩子前途、未来的做法非但不能提倡,而应尽早摈弃。(晓铁/文)

“虎”姓读音的二种说法

       日前,朋友帮忙索取到一张“虎”姓名片,河南新密人,回族。当时觉得“虎”姓十分罕见,在已收藏的名片册中还是第一枚,于是上网查考“虎”姓来源,却发现“虎”姓竟然有二种读音。据史料记载:虎姓南北皆有,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南京、成都和洛阳等地,是上古八元之一伯虎之后,为回族姓氏,古代家族在晋阳郡。虎姓名人:汉代有合浦太守虎旗、元代虎秉、明代虎大威、清代虎坤元。传说虎姓族人其祖先为朝廷武官或戍边将军,从云南通昭逐渐迁徙到四川南部。现如今在四川和云南一些地方虎姓不念“hu”而念“猫”(mao),由于姓氏古怪,虎姓常遇尴尬。一次宾馆服务员登记时问一位虎姓房客姓什么,对方告诉姓“猫”,服务员以为开玩笑,核对身份证时责怪对方:“姓虎就姓虎,装什么猫呢?”。关于虎读“猫”音有两种说法:一是祖先以老虎为图腾,遂以虎为姓。后考虑到星象学中“白虎星”星座不吉利,于为了避讳便将虎读成同科的“猫”。另一种说法是先人图吉利,大年初一叫睡懒觉的人起床,觉得喊“虎某某”不吉利,因为老虎会吃人、伤人,于是便把虎念成“猫”。对后一种说法,一些虎姓后人认为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可能性更大。(晓铁/文)

清道光年间《百家姓》木刻印版”验明正身”

        2008年从网上淘得清道光年间《百家姓》木刻印版全套4块8面,此物十分罕见,因年代久远,虽有磨损,但“清道光十五年嵗在乙末仲春之月镌古鄘太山縣东郷皖文崋堂王氏藏版書”及大部分姓氏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如图示)。据上网查考资料方知,道光十五年即1835年,当时美国教会为在华传教之需,采用华文木刻版排印中文教会书报。由此可见,清道光年间已有木刻印版是个不争的事实。2009年元月9日由湖北省收藏家协会、武汉市古玩业商会和武汉收藏品市场联合发起“湖北十佳民间珍藏”评选活动在居仁门古玩市场举行,这套道光年间《百家姓》木刻印版经湖北省收藏协会专家组鉴定“验明正身”,并引起各方极大关注。一位专家仔细看过后说:“这绝对是你收藏姓氏物品中最值得珍藏的宝贝,属孤品难求!”。  (晓铁/文)

      

   

    

    

鄂豫情扑克文化交流收获颇丰

 

     2008年11月15日作为姓氏物品及名片收藏爱好者,有幸随鄂豫情扑克文化交流联谊会成员,到河南省扶沟县参观刘福长“桐丘艺术扑克典藏馆”和尉氏县凤山扑克收藏馆。当得知“桐丘艺术扑克典藏馆”被载入吉尼斯纪录时,更加鼓足了我创办“华夏姓氏物品及名片家庭收藏馆”的信心。通过参观交流活动我获得了许多灵感,同时也得到了河南藏友馈赠的名片扑克牌,凤山老师还亲手教大家用废弃的扑克牌制作成工艺品。回到武汉我凭借记忆亲手做了一个,感觉还真的不错(如图)。最近在淘宝网上按图索骥买到了在凤山老师收藏馆中见到的一套微型扑克6副,十分惬意,其实我主要想要其中的《百家姓》;另淘得《百家姓名人卡通扑克》一套2副,据了解这二套扑克藏界人士收藏到的不多,尤为珍贵是现今存世量很少,现上传图片愿与藏友分赏。(晓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