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简介] 毛俊宇,1965年生于湖北仙桃,自幼酷爱中国书法艺术,多年来通读和临摹历代名家书帖,潜心研究“一笔禅书”,逐渐形成了自己金戈铁马、天马行空、豪迈大气、刚劲有力,守法度而不为成法所拘的独特艺术风格,尤其对毛体书法艺术情有独钟,被誉为“中国毛体书法研究第一人”。1980年参军历练风雨,文武通学,后转业到湖北省政法委工作,现为武汉大学IBM网络教育学院院长,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湖北分会会长、中国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会执行会长、世界华人艺术联合会常务主席。其作品作为中国教育界书画赠品被海内外名人和博物馆收藏。作品《云水禅心》荣获2014年“民生与中国梦”全国书画展“人民名家”荣誉称号。
[相关链接] 禅书,指现代书法的一个新流派,由中国著名书法家石鉴月先生首创,是中国禅学理念、禅学境界与汉字线条艺术相结合的书法艺术流派,其宗旨是:放下造作,打破框调,心手如一,清静自然。
收藏感言:与毛老师相识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浓眉大眼、福耳双修、天庭饱满、潇洒豪爽,平淡朴实中透着灵性和才气,颇有相见恨晚之慨。现场目睹老师作书,其行笔挥洒自如,作品形神兼备,令人佩服之至。在众多藏家和书法艺术爱好者眼里,老师是一位富有才华和创造精神的实力派书法家,不仅凭借精湛的书法功底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和心里,而且以其独创的“毛体书法”传奇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和追捧。 (晓铁/藏品)
18 12 月, 2015 in
红色藏品欣赏,
名人名片收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藏品简介] 2015年11月在孔夫子旧书网淘得一套日军侵华时期的军事邮便,内附二张日本人的名片“岛田芳雄”、“豊田修三”(见图片),其中一张名片正反二面写有密密麻麻的日本文字,内容大致为“帝国在十四年八月十二日(日本昭和年)陆军大将井上岁太郎阁下、支部长、司令官、步兵大佐上田胜殿。非常时期日本军队百战百胜是因为他们军纪严明,军队有服从精神,日本军最擅长使用毒气战,毒气的特性是麋烂性中毒窒息、催泪、咳嗽。目前对敌用瓦斯攻击、突击……补充兵役年限延长至十七年四月(日本昭和年)……”,因为年代久远,现在无法考证当时的历史。经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全国各地都有收集到军事邮便的相关报道,通常是用来邮寄明信片,而在军事邮便中发现日本人的名片尚属首次。
[相关链接] 所谓“军事邮便”好比今天的明信片,当年日军侵华时每侵占一地,由随军战地记者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和日军的“战绩”绘制成图,再制成“邮便”免费发给士兵使用。
收藏感言:日本昭和十四年(即公历1939年),侵华日军制作军事邮便,主要是为战争期间供士兵与国内亲友通信之用,目的是对中国实施文化侵略,推行奴化教育思想,以便逐步同化、永久侵占中国。从名片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当时日军的残暴和灭绝人性,作为战争遗物,虽然军事邮便很小,但却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又一铁证。有关名片上书写的日本文字,有待进一步翻译、研究以还原历史真相,从而警示国人勿忘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起到教育后代的作用。 (晓铁 /藏品)
16 12 月, 2015 in
红色藏品欣赏,
姓氏藏品欣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藏品简介] 沈力,1933年生于江苏苏州,原名沈立环,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工作团,后调至解放军总政歌舞团,1957年转业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组,1958年调入中央电视台,为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第一位电视主持人,被业界赞誉为“电视播音主持的第一滴水”、“中国荧屏第一人”,1988年离休。1995年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授予的第二届“金话筒”特殊荣誉奖,2006年获得中国电视主持人25年杰出贡献大奖。现任中国视协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20年7月病逝,享年87岁。
[相关链接] “金话筒奖”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高荣誉,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于1993年设立,2006年升级为国家级奖项。参评者为中国(暂不包括台、港、澳地区)各广播电台、电视台在编或聘用的具有三年以上主持经历的专职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经由有关领导、专家和资深节目主持人组成的评委会,通过初评、复评、终评的严格评选程序后产生。终评由广电业界有关领导、专家及受众代表组成的终评委员会评定,遵照评奖章程和评奖细则,经过严格评审,公正投票,最终有40个作品和人物入选,其中包括播音作品10件(广播5件,电视5件);主持作品10件(广播5件,电视5件);广播播音员主持人10名;电视播音员主持人10名。为了进一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评奖结果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在颁奖前十天通过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官方网站面向社会完成公示。
收藏感言:作为一名播音员和电视主持人,沈老堪称中国荧屏事业的先行者。在近半个世纪的播音主持生涯中,她以富有鲜明个性的语言风格,通过《为您服务》、《夕阳红》等电视栏目“面对面”和观众交心,以端庄文雅、真诚朴实的人格魅力,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屏幕形象,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晓铁/藏品)
15 12 月, 2015 in
名人名片收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藏品简介] 陈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1958年作为我国第一批电视工作者,见证和亲历了中国电视的发展,参与中国电视直播时期约90%电视剧与文艺节目的制、播、演曾任演员、编辑、导演、摄影等工作。1959年主演中国第一部大型电视剧《新的一代》,20世纪80年代开始主持《话说长江》等许多大型电视节目与系列片,首开电视节目“双人主持”新模式,创造了万人空巷的奇迹和迄今为止纪录片收视率的“神话”。
[相关链接] 《话说长江》于1983出品,导演戴维宇,这部25集的关于长江沿岸地理及人文的纪录片,采用挑、等、抢的拍摄方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人和事;在结构上采取分章回连续播出方式;在演播形式上,主持人陈铎、虹云直接讲解与电视画面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了节目主持人对节目的贯穿作用。中央电视台首播后反响空前热烈,全国观众的反应以及它被赋予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纪录片本身传达出的信息,因为中国观众第一次全面直观地看到了国家的人文地理,成为中国电视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收藏感言:陈老是一位具有学者风度的资深电视人,其满头白发曾被许多人视为大陆改革开放后公众人物追求自然的标榜,尤其是解说声音倾倒亿万观众,人们只要一提起陈铎的名字,就会联想起《话说长江》,作为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陈老的艺术气质和翩翩学者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永远是一道经典的风景,令人敬仰。(晓铁/藏品)
14 12 月, 2015 in
名人名片收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序号1169 箭:jian 姓氏来源:待考。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1170 竟:jing 姓氏来源:(1)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君主顷襄王的公族后裔被分封在竟陵(今湖北天门),,子孙以地名为姓。(2)春秋时期,楚国守边将领称为竟尉,古代”竟”字假借”境”,后裔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江陵郡,今湖北江陵市。

序号1171 磊:lei 姓氏来源:待考。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1172 楠:nan 姓氏来源:待考。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待考。
浏览全文 »
19 11 月, 2015 in
姓氏名片查考 |
欢迎评论或留言
序号1162 黄江:huang jiang 姓氏来源:现代双姓。系黄、江姓合成。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1163 哀:ai 姓氏来源:春秋时期,鲁哀公谥号“哀”,后代以谥号为姓。姓氏名人:哀愉。五代南唐时礼部尚书,皇帝嫌其姓氏不吉利,下令改为“衷”氏,故历史上有哀氏改为衷姓之说。姓氏郡望:广汉郡,今四川广汉市。

序号1164 参:can 姓氏来源:(1)古帝颛顼后裔陆终二儿子参胡之后。(2)祝融后代惠连被封于参胡,子孙以地名喂姓。姓氏名人:参徐。宋代人,绍兴年间中进士。姓氏郡望:晋阳郡,今山西太原市。
浏览全文 »
18 11 月, 2015 in
姓氏名片查考 |
欢迎评论或留言
中华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用于名字者大都通俗易懂,琅琅上口,让人容易记住,但是古代许多皇帝所用的名字却古怪生僻,仅从汉代至清代就能发现很多少见的汉字名字:
元帝刘奭:奭念shì,《说文》里其意思为“盛”。燕召公也曾用过此名。
汉成帝刘骜:骜念ào。《吕氏春秋》注解其为千里马的意思。
汉平帝刘衎:衎念“kàn”,快乐的意思。
汉章帝刘炟:炟念dá,“火爆”的意思。 浏览全文 »
13 11 月, 2015 in
孤陋寡闻拾趣 |
欢迎评论或留言

[藏品简介] 庞学勤,1929年5月生于江苏省阜东县东坎镇普通农民家庭,1944年投身革命随军南下,参加过淮海战役,在部队曾当过文化教员、文工团员、炮兵连指导员,曾在《甲午风云》中成功塑造了一名充满爱国激情、反对投降、主张抗战的“致远舰”英雄神炮手王国成的形象,并在《战火中的青春》、《兵临城下》、《烈火中永生》等经典电影中担任角色,于1962年入选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1973年担任长影副厂长、1986年任珠海市文化局局长。2015年10月12日在珠海逝世,享年86岁。
1958年庞学勤与第一任妻子杨洸步入结婚殿堂。杨洸是五、六十年代的著名电影演员,曾在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饰小翠、《冰上姐妹》中饰王冬燕,不幸的是结婚第二年患眼疾失明,这期间又遭“文革”磨难患精神分裂症,2004年6月逝世。
2009年庞学勤与第二任妻子高山英子结婚。高山英子是中日混血儿,曾在长影保育院工作。父亲是长春中科院干部“文革”前去世,母亲是日本人,晚年退休后带子女返回日本,1995年上海国际艺术节上高山英子作为日本电影代表团领队与庞学勤邂逅重逢。
[相关链接] 致远舰是清朝北洋水师向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订购建造的穹甲防护巡洋舰,为致远级巡洋舰的首舰。致远舰排水量2,300吨,航速18.5节,是北洋水师主力战舰中速度最高的。1894年9月17日中日双方海军主力曾在黄海北部海域爆发海战。此次战役北洋水师共损失5艘战舰,其中有4艘战舰都沉没在交战海区,分别是“致远”“经远”“超勇”和“扬威”舰。在甲午海战中,邓世昌所率的致远舰为掩护受到猛烈攻击的旗舰定远,毅然冲向敌军战舰,全舰官兵除7人获救外,全部壮烈殉国。
收藏感言:庞老是我国五、六十年代活跃在影坛上的一位英俊、潇洒的“硬派小生”,丰富的部队生活为其登上中国影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婚后与病妻相依相守,无微不至地照料传为佳话。1960年影片《甲午风云》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2015年10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队确认“黄海甲午海战沉船为北洋水师致远舰”,当带有篆书“致远”字样的瓷盘被打捞出水时,神炮手的扮演者虽然遗憾地离世,但庞老在银幕上呈现的诸多英雄人物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晓铁/藏品)
11 11 月, 2015 in
红色藏品欣赏,
名人名片收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藏品简介] 姓氏油纸伞生产厂家:云南六福伞铺。材质:楠竹。伞面直径:100CM。生产工艺:3800针满穿,采用人工压榨的桐油晒制。重量:521g。
[相关链接]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雨伞的国家,油纸伞大约出现在唐朝,后传至日本、朝鲜,明朝普及到民间。油纸伞除套印、古法石印外,均为天然植物内嵌及手绘型油纸伞。油纸伞的主要原材料:皮棉纸、桐油、竹等最早由中国人发明或发现使用,因江南地区气候潮湿多雨,当时制伞业十分蓬勃,如文学作品《白蛇传》等可见油纸伞的踪影。油纸伞除用作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还是嫁娶婚俗礼仪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喜娘会用红色油纸伞遮著新娘以作避邪;送葬时则用白色油纸伞。
油纸伞的制作过程:1、号竹:即选竹。2、做骨架:削伞骨,并进行水浸、日光晾晒等必要的技术处理,然后钻孔、拼架、穿线、串联伞柄伞头制成骨架。3、上伞面:把裁好的纸黏上骨架,修边、定型,曝晒。4、绘花:于伞面绘上图案 ,晒干。5、上油:最后在伞面刷上熟桐油,待完全干后即可使用。6、图案:油纸伞的图案一般以传统国画常见题材为主,如花鸟、山水等;也有以古典文学名著内容如《红楼梦》、《西厢记》的情节为题材。 浏览全文 »
5 11 月, 2015 in
姓氏藏品欣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陕西,简称“陕”或“秦”,省会古都西安,自然区划上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位于西北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是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重庆8个省市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西部的区位之便,全省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2014年末常住人口3775万,下辖10地级市,其中西安
、宝鸡两市城市人口过百万。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为雍州、梁州所在地,是炎帝故里及黄帝的墓葬地。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陕原为界,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以西为“陕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陕西不仅有三项九处世界遗产,分别为长城
、秦始皇兵马佣、达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大明宫、末央宫、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而且姓氏文化积淀深厚,是华夏姓氏发源的重要集聚地之一。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1953年西安城东发现半坡村遗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中国较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生于宝鸡市法门寺)和黄帝(生于武功县)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相传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地。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黄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一说源于华山)。从轩辕黄帝在这里铸鼎、分华夏为九州,到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后稷在这里教稼先民从事农业生产;从中华文字文明的始祖仓颉在这里发明文字,到周文王制定礼乐制度、周武王分封天下;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灿烂辉煌的汉唐盛世;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到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故里,这些都足以证明陕西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对于“姓氏起源与陕西地区的关系”现今权威专家公认:陕西是很多姓氏的起源地,比如“周”、“秦”姓氏从字面上看就很容易使人与“周朝”、“秦朝”联系起来。从历史学和汉字学的双重角度看,作为周秦汉唐绵延长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关中地区的西安、咸阳、岐山、韩城等地都与姓氏起源密不可分。几千年来这里曾迁入大量外来人口,周、汉几代都曾把天下富户集中到关中,汉武帝一次就将全国7万户30万人迁到兴平,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一些姓氏逐渐发源并繁衍下来,加之历史上多次的民族大融合,北方少数民族的归化,也会产生一些新的姓氏。 浏览全文 »
29 10 月, 2015 in
姓氏文化笔谈 |
欢迎评论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