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2012年心语心愿

        2011年随着台湾“HOLD住姐”嘻哈搞怪的节目蹿升出一个“HOLD住”的网络流行语,本人倒觉得和个人喜好收藏颇为契合,以致萌生了写这篇新年寄语的想法,谈点收藏的心境和对收藏前途的看法。至2005年下半年开始收藏名片以来,已有6个年头,目前已收集各种姓氏名片达1300种、姓氏物品(古玩杂项、百家姓帖、书法作品等)百件之多,主要以收藏罕见姓氏名片及文革前百家姓物品为主旋律。现在回头看,从收集姓氏名片衍生到收藏《百家姓》物品、从计划创办实体“百家姓收藏馆”到先行开办网络“百家姓微博”、从馆名“华夏姓氏物品及名片收藏馆”到更名为“百家姓收藏馆”、从成功注册百家姓商标到研发百家姓扑克牌,所获得的社会效益靠的就是“HOLD住”。过去由于对“百家姓氏”知之甚少,缺乏深入研究,所以当姓氏名片和百家姓藏品扑面而来时,知识的匮乏常使收藏节奏失去控制,以致面对纷繁复杂的藏品(尤其网上淘宝)不知如何鉴别、分类,真假难辨。而随着见识的提高,藏品的增加,收藏初期的那种激情与梦想逐渐被平静的思考所代替,对于收藏本质的思考也随着藏品的增多、档次的提高逐步得到升华。2012年我将收藏方式定位在从“大片撒网”到“守株待兔”,因为收藏也需要“HOLD住”!

        注:“hold住”一词来源于台湾综艺节目《大学生了没》。2011年8月9日的一期节目中,网友miss lin以夸张另类的造型、一口做作的英语、扭捏妖娆的姿态向大学生介绍什么是Fashion。其夸张搞笑的表演震撼所有观众,miss lin的口头禅便是“整个场面我要Hold住”。随后,其表演视频在微博上疯传,“hold住”一词也被网友渐渐熟知并走红。“hold住”指面对各种状况都要保持住、坚持住,充满自信,从容应对一切。“要hold住”也有给力、加油的意思,而“hold不住”则与“伤不起”近义。   

冼霰相里向巴潇鲜

       序号866    冼:xian     姓氏来源:出自沈姓,秦末沈汭随赵佗到南越,定居南雄珠玑巷,后分居珠江三角洲各地,改姓”冼”。姓氏名人冼星海。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曾用名黄训,祖籍广东番禹,出身于澳门贫苦船工家庭,1938年任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为光未然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写下了这部名垂青史的音乐名作,并创作《生产大合唱》等著名作品,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克林姆林宫医院,由于在音乐创作方面的巨大贡献,获得“人民音乐家”的殊荣。姓氏郡望:番禺郡,今广东广州市。

       序号867    霰:xian    姓氏来源:明末清初,衡王朱由棷的后人遭诬陷灭门,其妻洪英瑶携子女逃脱异乡,改姓“霰。姓氏名人:霰雾鱼。80后青春实力作家,有“清水言情小天后”和“话痨天后”的称号,因第一部作品《缠上妖孽殿下》而一炮打红,其小说类型主要为少女喜欢的古风言情小说,代表作:《缠上妖孽殿下》、《偏惹野蛮弃妃》、《娘子!为夫好寂寞》等。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868    相里:xiang  li    姓氏来源:商末有理徵孙仲师,遭难后改为“里”姓,至晋国大夫里克,被惠公所杀,其妻携儿子季连逃居相城,遂以地名加原姓改为“相里”姓。姓氏名人:相里斌。博士生导师,1967年3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97年7月在西北大学近代物理所完成博士后工作,担任”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有效载荷光学成像探测系统指挥,为国家高技术863计划航天领域首席科学家,倡议成立了”西安光电子科技产业园”,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10余篇,获技术专利10项,申请发明专利18项。姓氏郡望:西河郡,今山西汾河县。

       序号869    向巴:xiang  ba     姓氏来源:待考。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870    潇:xiao     姓氏来源:待考。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871    鲜:xian      姓氏来源:(1)西周初,殷纣王的叔父箕子受封于鲜,后人遂以地名鲜为姓。(2)鲜卑族复姓“鲜于”简化为鲜姓。姓氏名人鲜英。幼年在家乡读私塾,熟谙经史,光绪末年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院”,即参加同盟会;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为确保重庆免遭破坏,积极策反杨森,促其率部起义,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民盟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 姓氏郡望:南安郡,今甘肃陇西县。        (晓铁/藏品)

忤郄先仙么西锡隰

       序号858    仵:wu    姓氏来源:(1)春秋时期,楚平王听信费无忌谗言杀伍子胥父亲伍奢,并灭门九族,宗族为避难改为仵姓。(2)明朝建文帝隐姓埋名,流落他乡,仵氏改为“朱”姓。姓氏名人:仵德厚。陕西三原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台儿庄战役指挥官。姓氏郡望: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市。

 

      序号859    郄:qie    姓氏来源:(1)晋大夫郄献子食邑于郄地,其后裔遂以“郄”为姓。(2)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文以邑名卻为姓,后俗写作郄,分化为两姓。(3)周武王之子被封在郄,为郄伯,后裔遂以封地名“郄”为姓。姓氏名人郄威。与拓拔氏族国的先祖拓拔佑是结义兄弟,拓拔佑为兄,郄威为弟,助拓拔佑打下氏族国万里锦绣,筑就了氏族国为四海第一强国,被御封为王,当时百姓只知郄威不识拓拔佑,拓拔佑怕郄威重权在握而生反心,欲抄斩其全家,于是带领子孙将属连夜避祸离京。姓氏郡望:郄邑,今山西泌水。

       序号860    先:xian    姓氏来源:周大夫杜伯儿子在晋国作官,封在先邑,子孙遂以邑为姓。姓氏名人先轸。春秋晋国执政,初为下军之佐,后升中军元帅,职掌国政,曾率晋军在崤山一带打败秦军。姓氏郡望:绛郡,今山西新绛县。

 

 

       序号861     仙:xian    姓氏来源:(1)宋高宗赵构赐柏龄仙姓。(2)王仙芝兵败逃亡途中改称仙姓。(3)居于仙源县者即姓仙。(4)先姓改为仙姓。姓氏名人仙燕林。发明前列腺治疗仪的电极导尿管专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手术治疗男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肯定、免麻醉、免冲洗、痛苦小,不出血的非手术疗法,是腔内泌尿外科的重大突破,不仅在阴极区使病灶组织产生液化性坏死,同时在阳极区使病灶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治疗效果极为显著。姓氏郡望:待考。

 

浏览全文 »

雯问瓮汶乌兰毋乌

       序号851    雯:wen     姓氏来源:待考。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852    问:wen    姓氏来源:(1)相传吴姓丞相由于政权更替惨遭株杀,家族一支逃到今江苏武城一带隐居,族中一员到镇上遇算命先生测字,算命先生言,吴姓天子上面一个口,犯了大忌,如想消灾须将口关入门内,族人回去后遂改吴姓为问姓。(2)由问薪氏之后改为问姓。(3)由温姓改姓。姓氏名人:问至。东晋末,夏主赫连勃勃的臣子,善尚书仆射。姓氏郡望:襄阳郡,今山西代县。

 

       序号853     瓮:weng    姓氏来源:(1)上古时期做大容器的艺人,称之瓮,后裔遂以瓮为姓。(2)先民有居山中者,山势如瓮,子孙围山而居遂以瓮为姓。(3)古有城郭,其外环为瓮城,后代遂以瓮为姓。(4)古代有官者,因战乱藏匿瓮内,重生遂瓮为姓。(5)宫内匠人为粮仓陶瓮者,帝赐其姓瓮。姓氏名人:瓮大悟。明朝人,曾任徽州照磨(古代官职),负责收支审计。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854     汶:wen    姓氏来源:大汶河是我国名川之一,古称汶水,自东向西流经泰山山脉,源于莱芜市黄庄镇松固山南麓,注入东平湖,全长208公里,为黄河下游最大支流,居住在汶水的人遂以“汶”为姓。姓氏名人:汶书乾。陕西眉县人,1996年获陕西省科技兴林奖,1997年获国家林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5年在《中国林业科技通讯》第王期发表论文《商洛地区飞播造林成就及发展前景》。姓氏郡望:雁门郡,今山西代县。

浏览全文 »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汤吉夫

        [藏品简介]    汤吉夫,1958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师范学院中文系,1961年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香河县高中语文教师、廊坊师专校长、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文联委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少年作家班编委,《中国少年作家》副主编、“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评委会副主任等职,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作品曾数十次在全国、省市和各地刊物、报纸的评奖中获奖。

        [相关链接]    中国作家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各民族作家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文学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1949年7月23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在北平成立,10月正式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

       收藏感言:汤吉夫是位多产的作家,已陆续发表短篇和中篇小说百篇,其作品多以描写中小学教员生活和大学里知识分子生存状态为题材,具有注重人物刻画,文风朴实简练,个性沉劲飞扬,富有幽默情趣等特点。人们注意汤吉夫的名字是从《老涩外传》开始,因为这篇小说以鲜明的时代感、深切的内容和颇为别致艺术格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由此他迅速走红,成为河北的骄傲,并出任廊坊师专校长。        (晓铁/藏品)

也谈家谱研究和收藏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宗族为血缘的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不同血缘的姓氏宗族的繁衍生息、播迁融合、兴衰更替的总汇。家谱又称族谱、家乘、宗谱、世谱、谱牒等,正是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中记载家族或宗族家世渊源、传承世系和宗族事迹的典章文献,亦即家族或宗族的史书,“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是人类文明进化的轨迹,社会发展的缩影,历来被视为与正史、方志互为表里的历史典籍,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重要凭据。家谱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某姓某族世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分序文、凡例、祖图,祠堂、祖茔、辈分、族规、家训、世系图等,内容相当丰富,被称为中国古代家族的百科全书或家族文化的资料库。

       由于家谱具有“尊祖、敬宗、收族”的三大功用,历史上各姓各族对修谱都极为重视,每隔30年都要重修、续修一次。为了防止同姓或异姓攀龙附凤、冒认祖先,各姓各族对家谱的保管也极端重视,有“黄金犹可借,家谱不可借”的古训,使家谱成为秘不示人的传家之宝,尽管如此家谱作为一种珍贵的历史文献,还是被许多有心人收藏起来。就馆藏而言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馆、上海图书馆的收藏最为集中,此外民间的收藏数量也相当巨大。  (晓铁/文)

河南卫视打造姓氏节目《知根知底》

      

         2012年元月1日河南卫视在京举办发布会,宣布打造姓氏节目《知根知底》,由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刚担纲主持,学者纪连海担任姓氏解读专家。每期节目邀请该姓氏的演艺明星、知名人士和公众人物组成根底团,节目分“寻根问底”“自家说事”“百姓追击”和“真假猜想”四个环节,让观众在收看的过程中既增加互动性,又学到姓氏知识。

      编辑感言:《知根知底》以文化为核、娱乐为壳,在轻松娱乐的节目形态中,解读姓氏起源、传承家族文化及名人故事;在表现形式上以人文主题、故事呈现为主,不仅彰显了文化河南,而且弘扬了寻根中原的理念。    (晓铁/编辑)

南京:孩子取名跳出《百家姓》

       如今,在南京什么都讲究个性,连家长给孩子取名也不例外,取四个字的名字虽然还是新鲜事物,但已经被人们逐渐接受,越来越多新一代父母认为:姓名只是一个符号,关键要与众不同,避免重复。近年来这种“双姓”趋势在南京越来越明显,除了把父母双方的姓简单组合在一起,双姓还演化出更多的创意,如“弓长”、“木易”、“言午”、“木子”这些姓虽然用的是拆字法,诸如“严善楚童”、“弓长常乐”、“江南听雨”、“王木子豪”等姓名在《百家姓》中很难找到。还有将父母的姓分别安放在孩子名字的不同位置,也可以组成很好听的名字,如父亲姓高,母亲姓白,便给孩子取名“高原百合”,有些更开明的父母甚至给孩子取了完全不同的姓,比如一位姓张的父亲给女儿取名“宫苌依伊”,只取“弓长”的谐音。

     编辑感言: 据有关专家分析,双姓的出现,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导致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同时妇女地位却在不断提高。孩子的名字成为两个人的某种聚合也是夫妻感情好的表现。由于现在有家谱的家庭已很少见,因此姓氏不在有从前那种纪念老祖宗的作用,专家认为,四字名字应该鼓励,它大大减少了重名率。不过“双姓”也不是随便怎么都能用的,比如夫妻俩一个姓马,一个姓童,起名前如不仔细推敲,则会闹出笑话。  (晓铁/编辑)

王陆昕漫像名片收藏欣赏

    王陆昕。报纸收藏家、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劳动就业报新闻部主任,集采写、编辑、摄影、排版、制作于一身。2001年7月创刊办中国最小的报纸《名片报》,该报4个版面均只有名片大小,每个版面容纳3-4篇文章和图片,主要报道中国和世界上的奇人奇事、各项有趣的世界纪录等内容,共设立“观点”、“时讯”、“财经”、“数码”、“社会”、“达人”、“记忆”等版面栏目,除标题外平均每个版面容纳100字以上,图片1-2张,而且文章的标题和正文都清晰可读,版面和字体错落有致,创刊号仅发行1000份。2003年10月该报荣获《中国收藏》杂志等举办的全国民间藏报藏刊展评活动“最佳特色奖”。

       2011年3月1日《名片报》更名为《达人秀画报》,仅比五分钱硬币大一圈,高30mm,宽21mm,共16个版面,打破了2007年11月8日英国“First News”报保持的世界最小报纸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原纪录为32×22毫米)。(晓铁/藏品)

宋版古籍善本《百家姓》现身重庆

        2011年10月,重庆秀山刘先生收藏了一册宋版古籍善本《百家姓》,该书保存完好,纸张发黄,棉线装订,长22厘米,宽12厘米;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姓氏共456个,其中:单姓416个,复姓40个,16页496个字;每个姓氏右侧旁边有本姓宗族的堂训,如:赵姓的本姓宗族的堂训为“天水”堂,钱姓的本姓宗族的堂训为“彭城”堂。由于年代久远,有多处汗渍、水印,细心辨认书的第一页印有“百家姓秀邑裕顺祥刊”字样,并盖有一款“石银正印”的宋体红色印章一枚;最后一页最后一行印有“百家姓终”字样。经重庆秀山文管所资深民俗专家刘济平鉴别,对照有关文史资料确认:为北宋以来罕见的宋版古籍善本,至今不少于800年历史。

       公元1125-1210年,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最早在其诗《秋日小雨》中提到百家姓,诗人在注释中指明他的灵感源自两本书,一本是《孔子》,另一本就是《百家姓》,由此可见《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开始流传。目前发现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纪初)出版,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划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总共记录了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有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编成15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终,即百家姓完结篇,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清朝后期又出现了另外一本有关百家姓的书《增广百家姓》,书中记录了444个单姓,60个复姓,结束语为“百家姓序。”现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图画,每页上方除了记录历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属家族外,旁边还有图像;每页下半部由四个字或姓氏组成的短句,读起来很像古时的四句诗词。

       历史上《百家姓》有几种修订版,如:明朝末年修订的“黄周姓”,清朝康熙年间修订的“御制百家姓”,清朝咸丰年间 (公元1851-1861)由丁延修订的“百家姓三编”,这些修改后的百家姓在表现格式上花了很多功夫,每本都各具特色。尽管如此,它们还是无法取代原稿,这体现了原稿对后来创作的深远影响。《百家姓》不仅只在汉族中广为流传,其译本也在与汉族有着友好往来的少数民族中传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等,由此可见《百家姓》的深远影响程度。

       据史料记载:秀山地区在宋徽宗政和年间(约在公元1114年左右)就有土司的设置,到元成宗大德六年(公元1303年)元朝对少数民族的建置进行清理和调整,以便加强统治,改邑梅宣化军民府,为佛乡洞长官司。重庆刘先生收藏的《百家姓》第一页印有“百家姓秀邑裕顺祥刊”中的“秀邑”,就是秀山的简称;“裕顺祥刊”指秀山的一个商铺;“石银正印”的宋体红色印章是指当年这本《百家姓》的使用者自己珍藏并传于后人,叫石银正;最后一页印有“百家姓终”是其它现存《百家姓》资料没有的,因此宋版《百家姓》具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编辑感言:著名上海收藏界元老、上海嘉泰拍卖公司古籍文献部主管崔尔平,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搜罗古籍善本,几乎见证了上海古籍市场的发展。崔老认为:“古籍善本市场仿佛一桶水,舀一勺少一勺”,宋元时期是雕版印刷的顶峰,雕刻精美、字体端庄、纸墨考究、校勘质量高,从明中叶起宋元版本就成为藏家追逐的热点,现在要想找一部明、宋时代的刻本难上加难,正所谓“一页宋版,一两黄金”。(晓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