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含着泪珠铭记祖籍——广东南雄市珠玑古巷游记

1        2016年3月携夫人自驾游到达广东南雄市珠玑古巷,珠玑巷有1100多年的历史,是客家人向岭南迁徙的重要中转站,也是港、澳、珠三角等地区广大居民和众多海外华人的祖居地。2006年11月中央电视台曾播出《千年珠玑》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部纪录片浓缩了广府人的千年历史,反映了珠玑巷后裔“异姓一家、同舟共济、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的精神。据史料记载:珠玑巷名称来历与北宋末年东京城难民南迁有关,“靖康之耻”后,中原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其中一部分人迁至岭南定居或落脚珠玑巷,后又向南迁徙至沿海一带,定居岭南广大地区或移居国外,繁衍生息。珠玑村因在沙水河西侧,又名沙水镇、沙水村,该巷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全长1.5公里是古代五岭(即南岭)南北梅关古道的必经之路。珠玑村有三街四巷,即珠玑街、棋盘街、马仔街,洙泗巷、黄茅巷、铁炉巷、腊巷,其古朴风貌至今犹存。珠玑古巷就是梅岭古道上的重要居民点,珠玑巷所在的乡,民国初年称均平乡,属南雄县第一区,1930年改称珠玑乡延续至新中国成立初期。

3        近现代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珠玑巷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据专家考证:(1)“珠玑”是为纪念故乡而得名。南宋末年从南雄的珠玑巷出发又迁往南部及沿海一带的移民将出发地作为祖籍地记于族谱内,以便后代永远铭记。(2)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有一条短巷,原名珠玑里,后改为知基里。传说北宋末年中原人为避金兵而逃难至广东南雄珠玑巷,为寄托怀念故园之思,以故居地名称新居地名。(3)南宋末年因“胡妃事件”,南雄珠玑巷又有难民逃至潭江一带,其中部分人再迁新会城定居,将居住地名改为珠玑里。(4)广州市有珠玑路,东莞市有珠玑街,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有珠玑冈,广西平南县也有珠玑街等,这些都是漂泊在外远离家乡的人,因为记宗、敬宗不忘记祖籍地而将地名移植。(5)“珠玑”的谐音是“祖记”,真正的含义应是“含着泪珠记祖”。从北宋末年迄今,南迁的中原人在珠江三角洲扎下根后各姓人家纷纷编辑族谱,把第二故乡南雄的珠玑巷看作是“根”之所在。随着珠江三角洲的繁荣富庶,到这里寻根问祖的人越来越多。上世纪80年代,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开发旅游资源,南雄市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对古道和巷内的三座门楼及其他古迹进行了修葺,为南迁后裔提供了寻根祭祖和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

2        珠玑巷内的建筑物都是古老的砖屋,一片古朴之情,如今拥有178个姓氏的珠玑巷后裔繁衍数千万人,遍布海内外,珠玑一脉,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珠玑文化不但包容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姓氏宗族文化,而且融合了当地丰富的民俗、民情、民风和民智,使遍及整个珠三角乃至海内外的数千万珠玑巷后裔,对“根系一脉,叶茂全球”的发祥之地有着深厚的认同感,成为越来越多的珠玑后裔寻根问祖和慰藉心灵的朝圣之地。姓氏文化不仅是南雄的宝贵财富,也是广东传统民俗的文化资源。2014年南雄市成功举办首届“姓氏文化旅游节”后,引来众多海内外华侨的强烈回应,不仅引进了招商项目,而且增加了旅游收入。一条地处南岭的小巷,何以牵动海内外华人的心,因为中国有句老话“落叶归根”,即使不能落叶归根,也要寻根修建祠堂。如今珠玑巷后裔的足迹遍布珠江三角洲和台、港、澳等地,古代南雄珠玑巷人的南迁,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不管是为避天灾兵燹还是寻求发展,对开发珠江三角洲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岭南经济和岭南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4        [相关链接]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中国妇女的节烈论从“靖康之耻”开始被宋代道学家所注重,因为北宋后宫嫔妃、宗室妇女全部被掳往北方为奴为娼,这个耻辱使道学家们舍弃了北宋时期重生存轻贞节的观念,转而大力提倡妇女舍生命保贞节。明清以后女性殉节的贞节牌坊日益增多,在生存与贞节之间,女性们只能选择后者。

        后记:古巷悠悠广府源,驿道长长历史远。若问君自何处来,寻根珠玑说因缘。研究广府民系的形成,尤其是珠江文化或广府文化的“源”与“流”,不能不提到珠玑巷。南雄政府计划每年将举办一次姓氏文化旅游节,以此为起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姓氏文化品牌知名度,让南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美的风光全方位展示给八方游客,作为“中国姓氏文化名都”南雄实至名归。   (晓铁/文)

您可以发表评论或留言

您的评论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