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感杨店与“杨”姓的典故
杨店古驿站始建于唐朝,杨店集镇的地形特点是东西北三面高、南面低,恰似三只大撮箕在往一只大斗里灌粮食,故当时取名为“斗山铺”。到了宋代,苏东坡被贬黄州途径杨店,被杨店遍地的桃花美景吸引,短期逗留留下一段佳话,后又有邑人沈明陟游历到此,也被眼前景色陶醉,写下《咏桃驿》五律一首:“春暖桃花驿,人耕红杏村。戍楼当寺静,涧水过桥浑。雨歇莺迁树,烟消客断魂。承平经百载,闲却级烽墩”,人们曾根据诗句美称这里为“桃花驿”。明朝中期,杨店东街有一个富绅杨廷松,开义仓以赈饥馑,構义馆以安宾旅,设义学以训儒生,成义桥以济行涉,凿义井以救暑渴,置义塚以葬饿殍,被市民称之为“六义公”,加上此时杨店集镇杨姓居民增多,自此这里改称“杨家店”简称杨店,沿用至今。
据《杨氏宗谱》载,远在汉武之时,此地有一仕宦人家,三封杨侯,故赐周围百姓杨姓。又载被曹操以“鸡肋”治死的主簿杨修杨德祖生于此地,德字辈。清朝嘉庆年间,有进士乔用迂及父、叔三人具为朝廷命官,且都是清廉之官,死后均葬于杨店老家,人称三块碑(三角碑)。当代著名政治家、法学专家杨玉清亦系杨店人,杨老是董必武先生的得意门生,早年留学日本、法国,解放后潜心治学,曾任国务院参事、北京中山学院院长。

后记:因为姓杨的缘故,所以到访杨店感觉亲切,在尽情欣赏桃花的同时,我对杨店的前世今生格外关注。古代朝廷在杨店设有驿馆,邮亭,传递公文,书信,军队换防,外交使节往来,以及粮草运输,飞马舟车皆无宁日,一派招财进宝的吉象。如今这里是全国四大名桃之—早蜜桃的故乡,因较其他品种的桃子上市早而享誉全国。杨店人正用聪明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建设着自己的家乡,杨店人的日子犹如那盛开的桃花红火烂漫,甜蜜滋润。 (晓铁/文)
23 3 月, 2017 in
姓氏文化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