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追根溯源 认祖归宗—姓氏源流探究之广东篇

5        广东,因处在岭南东道和广南东路而得名,简称“粤”,省会广州,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区域。广东56个民族成分齐全,分设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3个自治县和连州市瑶安瑶族乡、三水瑶族乡,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阳山县秤架瑶族乡,东源县漳溪畲族乡7个民族乡,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壮、瑶、畲、回、满族,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历史文化等方面风格独特,通行粤语、客家语和闽语,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改革开放后因人口流动、婚姻、务工经商迁移等原因,暂住广东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超过200万人,汉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达97.46%,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省份。

        由于中原汉族与岭南土著长期融合,广东汉族族群由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构成,其中较大规模的融合始于“秦始皇三征岭南”,经过两晋、两宋、明末三次移民高潮。由于历史原因三大民系长期保持各自的生活习俗、文化意识、性格特征和风情魅力,并以各自的优势促进岭南文化的发展。6广东自古就是中国海上贸易和移民出洋最早、最多的省份,近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重点侨乡,海外侨胞占中国的三分之二,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归侨侨眷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和梅州地区。广东世居的姓氏(1949年定居在广东各地,并以广东为籍贯)大约有300个左右,

         一、广东“三大民系”是汉族的主要组成部分

        广东“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人”、“潮汕人”、“广府人”统称广东人,其先世居于黄河流域,西晋末年至唐代后期因战乱大批南下,南宋灭亡后随迁入赣、闽、粤等地,自称“客家”或“来人”以区别本地人。封建社会客家人在聚居地保持自己习俗传统,妇女均天足,不受陋习约束,参加劳动生产,勇于进取。近代由于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不少客家人被迫分散在更广阔的地区或转徙侨居南洋。

        关于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混血之说。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来自中原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应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从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关于潮汕人的定义是一个历史地域文化不断演绎的称呼。狭义上的潮汕人指潮州、汕头、揭阳三地级市(包括代管市普宁)以及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汤坑镇、汤南镇、东留镇等,有着相似潮汕文化背景的河洛民系以“潮州人”自称,因为这几个地区大部分原属潮州府城管辖,其中一些由于通婚各种因素已经河洛化,如丰顺留隍镇,饶平三饶镇,潮阳谷饶镇、两英镇,惠来县前詹镇等。广义上的潮汕人包括汕尾海陆丰一带的河洛民系,或者可以理解为原潮州府与汕尾市的融合,语言民俗文化相似,碣石镇的玄武山佛祖是潮汕人的圣地,每年吸引不少港澳台同胞前往朝拜。

        关于广府人,即广府民系,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广府民系指口语中的“广府人”,以广州为中心分布于珠三角及周边地区,以粤语广府片为母语,以珠玑巷为民系,有自己独特文化、语言、风俗、建筑风格等。广义的广府民系则包括全广东甚至所有地区的粤语族群(世代以粤语为母语的族群)。

        二、目前排列广东省的十大姓氏

        陈姓,系陈胡公的后裔,据统计有2000多万人,占广东省总人口7000多万人口的三分之一,也占全国陈姓人口8000万人口的四分之一多,因此有“天下李、广东陈”一说。

       李姓,一种说法是商纣时期,皋陶后裔理征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改姓李。另一种说法是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遂也以李为姓。

        黄姓,源于商末周初黄子国(今河南潢川),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所灭,子孙后代为了纪念黄国以图复国,以国名为姓。

        张姓,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挥为张姓始祖。张九龄为岭南有史以来第一位丞相,辅佐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

        梁姓,源于中原,北宋大观年间南迁新会,后迁南雄珠玑巷,为中国梁姓第一大省,形成以广东珠三角为中心的梁姓聚集区。

        林姓,源流可溯于商周至宋元,分布地域非常广,尤以广东揭阳居多,一镇一乡达上十万人,共奉同一开基始祖林南山。

        刘姓,绝大部分属于客家近代始祖刘开七的后裔,最早一支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望出江苏彭城。从明末开始部分刘姓陆续移居台湾,后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吴姓,源于殷商时期,周太王的儿子秦伯封于吴地,子孙以封地为姓。

        杨姓,主要源自姬姓,春秋时期,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后晋灭羊舌氏,其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另由少数民族改姓等(同源、避难、避仇、收养、过继、赐姓),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罗姓,源于火神祝融氏,祝融氏名黎,为颛顼帝的儿子,祝融的后裔周朝时被封于宜城,称为罗国,后为楚国所灭,祝融氏的子孙遂向南迁徙,子孙以国名为姓。

        三、广东姓氏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与其他省份相比广东姓氏在地域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特点,如:

        八姓,主要分布在封开县,来源与当地少数民族融于汉族有关。

       白姓,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的南海、中山、高州、信宜、遂溪、乐昌和平都,人数较多。

       包姓,主要分布在粤北、韶关、河源、五邑,源于客家体系,分布较广。

       布姓,主要分布在佛山、南海、顺德、中山、电白、郁南,源于水上人家。潮汕地区也有少量布姓分布,据说傅姓因为方言布、傅相近写成姓。

       仇姓,主要分布在佛山、南海、新会,是一个明显的粤语区姓氏。

       戴姓,主要分布在潮汕地区,有些戴姓人简写为代姓,为戴姓的异写。

       单姓,主要分布在增城、东莞貌,作为姓氏读shan。

       封姓,主要分布在粤西、珠三角、粤北以及沿北江流域,粤北封姓与水上居民有关。

       傅姓, 分布较广,大多源于客家体系,有的异写为付姓。

       辜姓,主要分布在潮汕地区、湛江雷州市,据说为林姓所改,是一个明显的闽语区姓氏。

       官姓,主要分布在韶关、清远、梅州、粤西,由上官复姓简化而成,也有的说是关姓所改,是一个明显的客家体系姓氏。

       弘姓,主要分布在惠州,有的异写为宏或雄。

       靳姓,主要分布在番禺、汕头,据说源于鄞姓所改。

       蓝姓,主要分布在粤西,畲族居多,有的异写为兰姓。

       刘傅姓,主要分布在化州、廉江,系组合型姓氏,据说始祖姓傅,寄养于刘家,为念恩改姓刘傅,有的异写为刘付。

       骆姓,主要分布在惠州、台山、花都、吴川,为河源大姓之一。

       慕容姓,主要分布在高要市,有的简化为慕姓和容姓。

       农姓,主要分布在信宜,源于壮族融于汉族,另有广西妇女嫁入广东带来的姓。

       欧姓,主要分布在粤西,系欧阳姓简写。

       区姓,主要是分布在珠三角一带,与欧阳同源,后省欠字边。

       濮姓,主要分布在梅州,具有明显的疍民色彩,据说与布姓有关。“疍”与汉语本义无关,属于译音,传统上他们终生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以捕鱼、运输、渡客为职业,也称为连家船民,有许多独特的习俗。

        四、深圳以“移民城”著称于世

 7       作为年轻的“移民城”,其实深圳有着它悠久的历史渊源。在秦、汉、晋、唐、两宋、元明清几千年的过往岁月中,这片土地持续不断地上演过移民史剧,每一次移民潮都对深圳地区的社会现状、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据深圳地区考古证实,至少从东晋中叶开始,北方移民文化再次与深圳地区的土著文化交汇融合。公元1126年北宋灭亡中原豪门大户和平民百姓渡江南下至沿海地区;南宋末年大批抗元部队先后溃败逃到沿海地区避难或者谋生,形成了对岭南、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又一次移民高潮;两宋时期向岭南地区的移民规模大大超过两晋时期,岭南土著汉化程度大为提高。在此前后直接由各地迁入深圳地区的家族有:沙井镇陈氏由北宋时从江西庐陵迁入;福田黄氏由南宋初从广东东莞迁入;沙井镇衙边村陈氏由南宋从福建莆田迁入;松岗镇文氏由宋末从江西永江迁入;谷丰镇侯氏由宋末从广东番禺迁入;松岗镇燕川村、荷坳村陈氏由宋末从江西庐陵迁入;公明镇水贝陈氏由宋末从福建莆田迁入;公明镇李松镇梁氏由宋末从东莞迁入;公明镇玉律村莫氏由宋末从东莞迁入;沙井镇新桥村曾氏由宋末从福建晋江迁入;西乡镇温氏由宋末从河南洛阳迁入;西乡及南头刘氏由宋代从东莞迁入;罗湖洪氏由宋末从广东梅州迁入,其中的一些家族发展扩大到香港等邻近地区。

        改革开放后,深圳这片广袤的土地吸引了全国各地无数的建设者和五湖四海的客商纷至沓来淘金寻梦。与其相似的是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在这里落土生根,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现代移民潮,这种迁徙的结果使原有姓氏得到补充和发展,也可以说是6次大移民(汉、晋、唐、宋、清、新时期)的承继与弘扬。

        五、珠海姓氏主要从南雄迁入

        据民国《香山县志续编》记载,珠海的唐、梁、容、杨、吴、陆、鲍、韦等主要姓氏,系南宋宁宗开禧元年至度宗咸淳年间从南雄等地迁入。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珠海共有姓氏365种,在珠海居住活动的原始居民属百越土著人,如在三灶岛居住的瑶族,宋代以后被外来的氏族驱赶或汉化,逐步形成以汉族人口为主的聚居区,汉族人口占珠海总人口99.8%,少数民族占珠海总人口O.20%,主要为壮族、回族、满族、瑶族、侗族、黎族、蒙古族、朝鲜族、苗族、土家族、毛难族、畲族、仫佬族等。

        [相关链接]    秦始皇三征岭南。秦统一六国后国后,开始征服南越,越是指当时长江下游至南海交州湾沿海居民的泛称,因其种姓繁多,故称之为“百越”。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发动了对百越的战争。战争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攻击百越;第二次是公元前214年秦军在任嚣和赵佗的率领下攻击百越之战,该战使百越之地纳入了秦的版图,极大增强了与中原的交流,始皇在百越之地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第三次是公元前210年,秦将赵佗攻瓯骆之战,历史学家一般称此次是第二战争的延续。

        后记:广东姓氏的形成和发展,大都发生于社会激烈动荡的历史时期,因而呈现出时间相对集中,数量相当巨大,流向较为明确,地域相对固定等特征。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战争移民和姓氏迁徙等原因,每一个姓氏都是追寻生命记忆源头的线索,背后都有一串厚重的历史故事。由此可见,姓氏不仅反映出一个地域的民族和民俗文化,而且体现了一个宗族的凝聚力和发展史,内涵十分丰富,可谓流金溢彩,令人目不暇接。  (晓铁/文)

您可以发表评论或留言

您的评论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