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民国瓷器收藏欣赏:杨氏祠堂香炉

        [藏品简介]    名称:杨氏祠堂香炉。年代:民国1940年。材质:瓷器。尺寸:22cm*22cm。

        [相关链接]    民国瓷器,指1911年清朝覆灭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间制作的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目前尚未把民国瓷器纳入其中,这是因为:(1)“民国”这个概念不太好把握;(2)一般文物界及收藏界对民国瓷器的重视远远不及他们对其它时期瓷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追求程度。其实近些年来民国瓷器精品已经在悄悄地升温,这是由于民国瓷器本身具备了较高品质,其艺术表现力也并不逊色于前朝,唯一欠缺的只是时间罢了。总的来讲民国瓷器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各窑厂均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加工程序,从采料、练泥、制坯、晾晒、成型等各个环节均基本上采取流水作业,因此制作出来的坯体整齐划一,厚薄均匀,旋削切割精准,干净利索,胎土细润,少有铁星,一般制作工艺水平较高,现代化制作的痕迹明显。

         二、窑炉通常均已采用名种类型的隧道窑,燃料多用煤、气、油,因此窑温提高、温差小、窑内器物受火均匀。这样烧成的瓷器一般胎土完全瓷化,不易变形,釉面光润,胎体坚致,以手弹之其声音清脆而有余韵。

         三、釉料均机械处理,故釉面均匀明净,细若凝脂,光亮柔和不刺眼,在放大镜下观察下可见汽泡排列非常均匀,且大小也相一至。

         四、各种彩料通常采用科学配制而不是采用传统的矿物颜料,因此彩料纯度提高,少有杂质,颜色鲜嫩有光泽;又由于二次入窑烧彩时多用小窑炉,温度、时间及火向都能很好地控制,故少有烧坏的彩面。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仿古风盛行,无论什么年代、什么窑口无所不仿,仿古范围包括瓷质,釉色及彩绘等各方面,青花器也不例外。少数器物在技巧上达到“乱真”的地步。

        收藏感言: 香炉在佛教、道教的法事中指用于燃烧香料的容器,是华人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供具,通常置放在庙外、拜殿中及供桌上,信众祭祀礼拜烧香时将各柱香垂直插入香炉中。本馆收藏的这件香炉从微信朋友圈中淘得,据卖家介绍此物系祖上家传,珍贵之处在于瓷器上烧制有”杨氏祠堂“字样,因为民国瓷器年代不远,流通量大,所以容易淘到,特别是散落在民间的东西较多,不被重视的精品有一些,有眼力的人会有捡漏的机会(我希望自己捡漏成功),现在民国瓷器已经是各大、中型拍卖会的主角之一,许多有识之士已在不动声色地把平常人仍视为杂货的民国瓷器收入囊中,期待着“一朝成名天下知”的那一天。

 

您可以发表评论或留言

您的评论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