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见过这个姓氏?
位于昆明市石林县的这个小村子,乍一看像是“小萝卜所”(音同“所”),因为姓氏是个生僻字,大到结婚与贷款,小到出门打工村民们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尴尬。
这个字,在字典上找不到,手机与电脑上均无法输入,去年春节前,一位叫建立的村民去北京打工,在火车上乘警查身份证,当他拿出了身份证,乘警说这个字没见过,当即将他的身份证没收了,10多分钟后才将身份证退还给他。到了北京,他去找酒店,酒店要身份证,当他掏出身份证,酒店没法在电脑上输入他的名字,认为身份证是假的,于是住不到酒店,凌晨3点钟只好找了家小旅社。谈到姓名遇到的种种不便,哥哥建兴更是另有一种体会。读书的时候,有人读柴,有人念此或夕,还有的念些,不仅如此,绝大多数老师也不会念。建立说,当初结婚时,就因为姓名的原因,房产证上只写了妻子的名字,到后来离婚时自己不得不多花3万元,将房子又过户到了自己名下。
该村离石林县城七八公里,据村委会老年协会会长文保讲:这个姓的人是地道的云南人,140年前族人就生活在石林风景区旁名叫五棵树的地方,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及搬迁,后与毕姓及昂姓的彝族人融合到一起,村民大多会说彝话,现村里共有150户人,其中这个姓有70多户200余人,五棵树、卜家庄及宜良县分布着这个姓氏,其它省及云南其它地方没听说有这个姓,现实生活中为了与人交流方便,村里除外打工的人将这个姓写成“所”字。建立兄弟俩称,他们将延续这个姓,因为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所以不能改。兄弟俩想以联名发函方式,呼吁文化部门、电脑造字单位、编排字典等相关部门,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由于这个姓带来的诸多生活不便。
编辑感言:从已收集到的各种版本《姓氏辞典》和《百家姓》书中,均未查到这个姓;电脑上除了造字,用拼音、五笔、区位码等多种输入法均无法打出该字。据云南大学教授郑思礼考证:这个姓是彝族首领不懂汉字的造字规律,生造出的一个汉字。原来回族的朵、纳、纱等姓,造出来的字也有一些生僻字,后经规范将各种姓的音都归纳到“朵”字这个姓上来。文中这个姓,除了姓之外,没有传播价值,因此建议这个姓的读音也应归纳到“朵”字这个姓上。 (晓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