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国文寇广禄阙东
序号353 匡:kuang 姓氏来源:(1) 春秋时,鲁国大夫施孝权家臣句须任匡邑宰,即为匡地长官,其孙以祖父居官地名“匡”为姓。(2)周代郑国有匡邑,居者遂以邑名“匡”为姓。姓氏名人:匡衡。西汉经学家、丞相,元帝时被封为乐安侯,他善于讲《诗》,一次他与别人讲《诗》时,相互驳难,别人被说得哑口无言,只好慌忙地穿着鞋溜走了,时人有“匡说《诗》,解人颐”谚语流传。姓氏郡望:太原郡,今山西太原市。
序号354 国:guo 姓氏来源:春秋时,齐国有上卿国氏,本是齐侯公族大夫,由周天子亲自任命为辅国正卿,齐国君遂赐以“国”姓,意为国家尊贵至上姓氏。姓氏名人:国渊。三国时魏国人。东汉末年,连年战乱大批农民脱离土地,流落四方,大量土地荒芜,无人耕种,粮食极端匮乏,国渊向曹操建议实行屯田制度,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使农业生产得到较好恢复。姓氏郡望:下邳郡,今江苏邳县。
序号355 文:wen 姓氏来源:(1)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继承父亲姬昌志愿,灭商朝,建立周朝,封父亲谥号为文,子孙以谥号为姓。( 2)西周初年,卫国将军孙文子,很有声望,子孙以祖字“文”为姓。( )炎帝的后裔姜文叔被封到许国,称为许文叔,子孙遂以“文”为姓。姓氏名人:文天祥。吉州庐陵人。任南宋右丞相被派往元军中谈判,后南下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联合抗元,1278年被俘作《过零丁洋》以明志,几经威逼利诱,始终不屈。姓氏郡望:雁门郡,今山西代县。
序号356 寇:kou 姓氏来源:(1)周朝时,苏忿生为周武王司寇,子孙以官名“寇”为姓。(2)春秋时,卫康叔为周司寇,支孙以官名为姓。(3)鲜卑族中有口引氏,后汉化取发音近似的“寇”字为姓。姓氏名人:寇准。北宋政治家。字平仲,华州下人。19岁登进士第,当了一个时期地方官后即被召入朝任职,以其政治才能深得宋太宗赵炅器重,后因刚直不阿,被排斥出朝廷,宋真宗赵恒即位后,召寇准回朝,再度被起用为宰相。姓氏郡望:上古郡,今河北保定市。
序号357 广:guang 姓氏来源:(1)相传广成子是上古仙人,隐居崆峒山石室中,黄帝曾多次向他求教如何取天地精华,助五谷生长,养育百姓,及修身之要,后代遂以“广”为姓。(2)汉代复姓广武氏,其后代改复姓为单姓“广”。姓氏名人:广住。清代尼姑,字大方。幼时因多病舍身出家为尼,嘉庆年诣京受戒后,去浙江普陀山参拜南海观音的现灵说法道场,在崂山黄山村西北日起石之清风洞苦修18年,死后白云洞道人为之筑石塔纪念。姓氏郡望:丹阳郡,今安徽宣诚县。
序号358 禄:lu 姓氏来源:商朝末代王,纣王大儿子武庚,字禄父,被周武王封为殷君,武王死后,武庚起兵造反,败给周公后被杀,其后代遂以父字“禄”为姓。姓氏名人:禄东赞。吐善酋长,性刚严明,善于用兵,他替松赞干布向唐朝请婚,出使长安,后来又迎接护送文成公主人藏,是我国历史上促进民族交融的大功臣。姓氏郡望:扶风郡,今陕西咸阳县。
序号359 阙:que 姓氏来源:(1)春秋时,鲁国有邑名阙党,封在此地的人以“阙”为姓。(2)古代有县名叫阙巩,居者以“阙”为姓。(3)春秋时,孔子居在阙里,后代以地名“阙”为姓。姓氏名人:阙礼。南宋中侍大夫,建有功勋,但是不因为有功就骄傲,而是平易近人,人们说他是宋朝南渡后中侍中唯一可以称道的。姓氏郡望:下邳郡,今江苏雎宁县。
序号360 东:dong 姓氏来源:(1)相传舜有七个朋友,雄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訾(ZI)、秦不虚、灵甫,东不訾后代遂以“东”为姓。(2)大禹后裔东楼公被封于杞国,子孙遂以“东”为姓。姓氏名人:东良会。元朝巩昌人。个性耿直,教子爱国,任商州总兵临行前对两个儿子说:“国家把土地交由我管理,义当死守”,红巾军攻城,他指挥全城将士奋勇死守,直至战死,为州郡地方官员树立了榜样。姓氏郡望:平原郡,今山东平原县。 (晓铁/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