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清代《百家姓》木刻印版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清代《百家姓》木刻印版5版10面,中缝刻有“晋文斋印”字样。

        [相关链接]      出版业在古代称为刻书业,清代的刻书业分为宫廷和民间两大系统。宫廷刻书业起于清朝初年,从顺治年间起由内务府负责刻书,康熙十二年在武英殿设立专门的刻书处,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出版机构,所出的书籍数量大,质量也高,采用了雕版、铜版、铜活字、木活字、彩色套印等多种技术,校勘也很严格,用纸细薄洁白,装订端庄雅致,被行内人士称为“武英殿版”。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发生火灾存于殿内的藏书诸版被全部焚毁,直到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武英殿才被修复,虽然继续刻印但已“难乎为继,旋复中止”。清代北京也有一些私人刻书作坊。他们或者刻印图书自己或交书商销售;或者接受个人委托代刻代印。清代、民国时期北京图书出版业集中于琉璃厂,经营图书出版、销售的店家称为书坊、书堂、书铺、书肆,以专门刻印小唱本、历书以及供私塾用的各种启蒙书本出名,自印自销。

        收藏感言:2010年7月从网上淘得山西藏友转让的《百家姓》木刻印版,据考证“晋文斋”是清乾隆年间山西人在北京琉璃厂创办的一家刻书作坊,琉璃厂在元代是大都城外的海王村,元明两代在这里设立窑厂专为宫廷烧制琉璃砖瓦故此得名。《百家姓》木刻印版用来印刷字帖,印版为稷山县杨赵村葛家人所刻,葛家在清代专为皇宫刻制印章,刻制时间应为甲子年,即清代同治4年(1864年),遗憾的是该套印版不全。      (晓铁/藏品)

您可以发表评论或留言

您的评论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