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江城八怪”
[藏品简介] 梅建新,1955年出生于武汉,著名的民间艺人,江城八怪”之一,有“异古巧样”板眼怪、“怪梅”之称。30年来修炼的双手书法让人称赞,尤其钟爱绘画,除传统国画外,最富创造力的是首创立体纸浆画(将平时废弃宣纸浸透,加入胶质搅拌成纸浆,用特殊的刀具将纸浆一层层、小心翼翼地砌抹上去,类似于西洋油画技法),作品既有传统中国画的写意风格,又突破了国画缺乏立体感的局限性,给人以视觉和触觉的双重享受。
收藏感言:梅老师有一种让人叹为观止的“绝技”:用身体的许多部位进行书法创作,包括嘴、鼻、手、腕、肘等,作品遒劲飘逸,让人大开眼界。其创作主题非常宽泛,人物、花鸟、山水不一而足,代表作有巨幅画《长江三峡》长2.8米,完美地再现了长江三峡24个著名景点(古栈道、白帝城、神女峰、张飞擂鼓台)倍受海内外人士的青睐。
[藏品简介] 沈松柏,1957年生于武汉,著名的民间艺人,“江城八怪”之一,有“漏洞百出”花样怪、“剪纸沈”之称。从艺36年来练就了快速而娴熟地剪、刻、撕单色或彩色等不同剪纸作品,先后有30余幅作品在全国工艺大赛中获奖,50余幅作品被中外友人收藏,曾随中国文化代表团、湖北文化代表团、武汉政协代表团出访亚洲、欧洲、非洲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作品《揽月灯》、《娶亲灯》获中国民间工艺品大赛金奖,1995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现任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收藏感言: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嚓嚓几下,一对男孩女孩窗花就“诞生”了。松柏,剪纸生涯30多年,其剪纸既有北方重剪的大气,也溶入了南方重刻的精细,最大的一幅剪纸有2米长、0.6米宽,作品多次作为国家政府礼品赠送外国来宾。
[藏品简介] 谌宗安,1952年出生,著名的民间艺人,“江城八怪”之一,有“鬼画桃符”丑八怪、“脸谱谌”之称。1994年从武汉市轻工机械厂下岗后,开始捏绘京剧脸谱,1997年香港回归用玻璃做了大大小小1997个脸谱展出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当得知北京申奥成功做了水泊梁山108将脸谱为奥运献礼。
收藏感言:在武汉民间艺人圈内谌老师以绘制戏剧“丑脸谱”而知名,作品多以古典历史人物为题材,与山西、陕西等地的皮影相比具有真皮、彩色、黑体镂空和头身四肢活动自如、可装框收藏等特点,其在绘制脸谱、皮影的基础上,又别出心裁创立了“画皮”民间工艺,即在光洁的羊皮面上绘制系列观音菩萨像和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等图案,堪称“江城一绝”。
[藏品简介] 林娜,1959年出生于武汉,著名的民间艺人,江城八怪”之一,有“扯皮拉筋”把戏怪、“叶怪”之称。26岁时患脑癌绝症手术后听力、视力急剧下降,因对画画感兴趣,萌生了在树叶上雕刻的想法,于是拿起画笔和刻刀,潜心研究各种树木的叶子,分析结构脉络,树叶形态,经过反复“折腾”,亲自改良刻刀,完成了第一幅作品《凤凰图谱》,并自创了“网式雕法、残雕和透雕”等刀法。
收藏感言:叶老师用刀在树叶上雕刻图案精美传神,为了刻出更好的作品,她除了学习认识各种树木叶子,分析结构脉络,研究树叶形态外,还亲自动手改良刻刀,用灵巧的双手、精细的刀法将金陵十二钗、观音菩萨、追日的夸父等鲜活的人物呈现于薄薄的落叶上,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叶雕。
[藏品简介] 泥人胡,真名胡作林,1954年生于武汉黄陂,著名的民间艺人,“江城八怪”之一,有“糊里糊头”泥巴怪、“泥人胡”之称。军队转业后曾任武汉市解放公园部门经理、书记等职,因对雕塑艺术执着和追求,于2000年辞职创办“泥人胡雕塑艺术创作室”,专门从事人物肖像雕塑,作品多次在省、市重大活动中展出,被列入武汉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任武汉市泥塑艺术研究会会长。
收藏感言:胡老师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娴熟的雕塑技艺轰动江城,被艺术界和社会媒体誉为“湖北省民间艺术界十大奇人之一”,除了以人物肖像为主外,还可用不同的材质做成人物肖像雕塑、环景艺术雕塑、不锈钢抽象雕塑、园林小品、泡沫扎景、陶艺陶吧等,在艺术界颇有影响。
[藏品简介] 杨贤毅,1968年生于武汉,著名的民间艺人,“江城八怪”之一,有“吃里扒外”刀法怪、“穆逸”之称。从小受爷爷熏陶,3岁开始潜心练笔,1988年毕业后分配到武昌环卫局工作,1999年下海经商,2004年钻研书法并练习双刀刻字,独创了“双钩体书法”,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对其表演给出结论是“目前在现有记录范围内尚无可比性”。
收藏感言:杨老师受电脑刻字启发,以刀当笔,其用刀刻字,力度精准,游刃有余,并在双钩体的基础上又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半边字体,神奇之处在于“近看不像字,远看才是字”,填补了书法艺术的空白,刀下留文墨留香,刀锋脸上能刻字,成就了“刀刻书法”的神话。
[藏品简介] 高志和,1959年生于山东菏泽,10岁起跟叔叔学习面塑制作,著名的民间艺人,江城八怪”之一,有“三把两掖”手艺怪、“面人高”之称。曾是长航公司的一名大副,现为武汉市文联会员、湖北省民协工艺美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武汉面泥雕塑工作室成员,2008年被评为武汉市优秀艺术家。
收藏感言:高老师捏面人讲究搓、揉、剪、捏、粘等技法,配以剪刀、雕塑刀、防裂膏等工具,尤其喜欢捏古典人物和年画人物,《红楼梦》中的大家闺秀、《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正史野记里的帝王将相、福禄寿三星等,经他灵巧的手指片刻间就变得活灵活现,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帝王将相,只要看一眼就能用五颜六色的面团捏出来,体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
[藏品简介] 邸崎,真名狄建钢,1958年出生于武汉,著名的民间艺人,江城八怪”之一,有“咬文嚼字”刻意怪、“邸崎”之称。早年下放过,当过兵,干过警察和街道干部,随后又下海经商。如果继续从政可能前途无量,然而他却特别热爱书法,自学成才选择了书法雕刻,其创作的题材大多跟甲骨文有关,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以甲骨文做主要创作素材的雕刻家。
收藏感言:邸老师雕刻风格新奇大胆,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竹简文字的领悟融入小小的刻刀上,运用了甲、金、篆等多种字体,历时两年完成《三十六计》雕刻,字体古朴,字行如画。其工作室中有一幅创作给自己的木雕《雕心凿路》,狄建钢说“自己本姓邸,父亲上户口时误写成了狄,‘崎’代表从艺之路的坎坷崎岖”,即使从艺之路再崎岖,也会坚持下去,这件作品是其艺术生涯的心路写照。 (晓铁/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