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心语心愿:也谈收藏馆的创建和发展
2014年马年,我最大的心愿是:完成《百家姓收藏馆》的创建,不再拘泥于收藏本身的无穷魅力和独到乐趣。中国有句古话“乱世饥馑,盛世收藏”,收藏是纪念先人、传承文明的最好的选择,由于数千年来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也使收藏具有了一种责任和义务感。2004年6月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收藏界》杂志社、全国各地收藏家协会等权威机构和广大收藏爱好者,以网上投票与写信的方式评选出了“中国十大私立博物馆”,其中: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填补了建国以来私立博物馆的空白,值得学习和效仿。
一、中国紫檀博物馆(北京),是中国首家规模最大,集收藏研究、陈列展示紫檀艺术,鉴赏中国传统古典家具的专题类民办(私立)博物馆,填补了中国博物馆界的一项空白。
二、金泉钱币博物馆(西安),是由西安金泉钱币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开办的钱币展示场所。通过博物馆向世人传播展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钱币文化。
三、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北京),是马未都创办的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属于公益性独立法人,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该馆设有:瓷器馆、家具馆、油画馆、工艺馆、影像馆、门窗馆等。
四、古陶文明博物馆(北京),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一座以陶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藏品以新石器时代彩陶及周秦汉唐陶器、战国秦汉砖瓦、战国秦汉封泥三大系列兼及其它相关领域约3000件出土文物,构成一部近乎完整而形象生动的古陶文明史。
五、四川省建川博物馆(成都),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内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20余个分馆。
六、青瓷博物馆(深圳)。是世界上唯一的以系统收藏、陈列、研究中国古代青瓷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收藏了自商周至元明清历代青瓷2000余件、瓷片标本2400件,是我国目前展出青瓷数量最多、品类最全、体系最为完备的首座私立青瓷博物馆。
七、石龙家具博物馆(东莞),是一间纯公益性文化宣传场所,结合了石龙历史文化展与明清家具展。以明清家具为主题,展出明代至清代的各种古家具及其他古玩珍品。
八、包畹蓉中国京剧服饰艺术馆(上海),馆藏300余件京剧服饰,其中不乏京剧名家生前演出所穿的服饰,馆内许多藏品均为稀世珍宝,其中有包畹蓉花巨资历时3年制作的全金蟒袍、包家祖传的“百佛袈裟”等。
九、粤唯鲜博物馆(天津),集团旗下共有三家博物馆,三家博物馆皆设在餐厅内,共收藏文物达8000余件,著名作家冯骥才为该馆题词“能吃的博物馆”。
十、四海壶具博物馆(上海),是由著名壶具收藏家、紫砂陶艺家许四海创立。馆内展出了从新石器到现代的各类壶具共三百余件,构成了一部脉络清晰的中国陶瓷发展史,为中国文化发展史提供了极有说服力的实证。
作为个体,倾注心血创建收藏馆实属不易,从某种意义上讲藏家的每件藏品都能折射出某个时代的历史和风貌。与国家博物馆不同,民间收藏馆的生存和发展走向尚很模糊。当藏品达到一定规模或称“博物馆”,去留问题是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如何让家庭收藏馆或者民间博物馆在城市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一方面取决于当地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取决于职能部门是否具有相应的策略和长远眼光。目前一些城市正在探索将老工厂改建成创意园区,为此建议:武汉市应超前考虑“博物馆城”的筹建工作,将各种门类的收藏馆与其他个人工作室组合,形成多元化格局,这样即能充分发挥馆藏实物史料的作用,又可将工业遗产通过整合利用,彰显城市的文化底蕴。
[相关链接]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后记:博物馆,是一个让人的生命和灵魂能够变得神圣和高贵起来的精神场所,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物质外化,也是一种文化的符号。从博物馆的发展历史看,博物馆从一开始便带有人文色彩、历史色彩和精神文化色彩,帮助人们了解历史文化,追忆历史事件,读解历史文献,探微历史情景,保存历史和文化记忆。因此,博物馆不仅是社会大众的共同文化、历史记忆的公共财产,而且是培养人们历史情感、共同记忆、城市审美、人文细致、哲学深思、文化认同的地方。事实证明,博物馆规模不在于大,而在于专而精,国有与民办并存可以更好地发挥馆舍藏品的静态展示功能,使博物馆融入城市文化生活,发展和延续城市文化脉络,相得益彰。 (晓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