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雕“百家姓收藏馆”印章记
2014年4月,因新房装修和夫人到位于汉西的南国家装建材市场按图索骥,当走进“皇室公爵中华铜文化体验馆”时,发现有各种款式的铜门、铜雕花隔断、铜工艺品等,按照装修设计图要求,经过讨价还价最终定制了一扇住宅大门。在预付定金时,我向周总提出帮忙雕刻一枚“百家姓收藏馆”馆藏印章,当周总接过我递上的百家姓收藏名片后欣然应允,随即请示公司主管满足了我的要求。回到家,我立刻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考虑再三决定将印身图案选定为:龙王吐水、二龙戏珠;印面图案为蝙蝠戏金钱,字体选用篆书,寓意“时来运转、金玉满堂”。
据查考,印章起源始于三代之时,其用途、形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化、发展过程,最初用玉石做成,随身佩戴,主要用于装饰。随着配饰风气的增长,对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印章的花纹、文字也越来越复杂、个人姓名、官衔也都成为必须的内容。秦始皇时期,印章逐渐演变成一种信物,一种凭证,皇帝的印章称为“玺”,而官民印章称为“印”。
春秋战国时期,印章已应用于社会活动中,战国私章形状较官章小,适宜佩带,以方形为主,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除姓名、官职外,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动物图案以及大型烙马印等;材料分金、玉、陶及其它材质。秦代开始建立印章制度,到汉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奠定了印章“盛于汉”的历史地位。汉印种类繁多,显现出方正、质朴、平和、博大的整体风貌,特点是容量大,在金、银、铜、玉、石等各种材料上,印工用琢、铸、凿等多种制作方法,让印面产生不同艺术效果。魏晋南北朝篆刻承汉印之风,趋于瘦挺方直,不及汉代印章精整严谨,沉穆雄浑。官印各朝均有定制,印材仍为金、银、铜、玉纽,除龟纽、驼纽、鼻纽、瓦纽外,同时出现了辟邪纽,最具特点的印章有四种:多字印、多面印、悬针篆印和朱文印。隋唐至宋元,是中国印章艺术的相对低潮时期,官印存世极少。印章有阴文、阳文之分,古代印章大多为阴文,尤其是印的阴阳辩证关系,启迪了我国书画艺术的发展。 中国传统画将诗、书、画称为“三绝”,后加上印称之为“四精”,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合了多种艺术,把美有机的统一在一幅完整的画面里,给人以更多的欣赏、品味和精神上的享受。
印章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出现,是随着唐宋文人画的勃起而兴起,画家、书家之所以注重在作品上钤盖姓名、别号、斋馆名号等印章,是因为能很好地展现诗、书、画、印的整体艺术观念,即使是那些优秀的篆刻原件已不复存在,人们依然可以欣赏到印章的图像。 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印章在反映历史、反映社会方面有其独特的形式和特殊的价值,虽然它的体积都很小,但却是文物宝库收藏中重要内容之一,其收藏、鉴别、研究对中国文字的产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衷心感谢皇室公爵中华铜文化体验馆周总为本馆免费雕刻馆藏印章) (晓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