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无名氏(人像)
[藏品简介] 2014年7月,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淘到一枚民国时期人像名片。据卖家介绍:名片夹在旧书籍中,正面为无名氏人像,背面印有“如柏女子师范学校”等字样。
[相关链接] 经上网查考相关资料,摘录以下文字:在台山教育史上,有一位为台山女子师范教育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物,她就是台山县立女子乡村师范学校校长——陈婉华女士。台山第一所女子学校是1908年在台城草朗街节孝祠成立的私立淑慎女子高等小学(当时实行癸卯学制,初等小学四年,高等小学三年,1923年后改为初小四年、高小两年)。由于校舍原为孔庙,栋腐垣颓,时虞坍塌,因陋就简,新来学子,无法收容,在此捉襟见肘之情势下开展筹款建校工作。陈女士制定了分三期的募捐计划:先本县和香港,再南洋,再美洲;建设新校舍计划:先课堂及图书馆,次宿舍、附小及幼稚园,后礼堂及其它。
1933年台山县台城镇华侨李如柏捐建如柏女子师范学校,1934年1月2日(民国23年)新校舍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典礼,学生排出“女师“二字,齐唱校歌“兴国先要兴教育,女校更为国始基。惟我县立女学校,三台有光熙。礼义廉耻相勗励,勤俭刻苦躬自持。妇德转移天地易,万目瞻典仪”,吸引了众多民众观看;教学楼内演出歌舞、展出学生制作的工艺品、书法、绘画和学生在校农场种植的蔬菜。
1937年抗战爆发,陈婉华领导女师学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组织宣传队下乡演讲、演剧,教民众唱抗战歌曲,组织募捐队筹款为抗日献金,发动学生为前线将士缝制冬衣、做慰劳袋。陈婉华募捐建校行动,带动了台山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
1954年如柏女子师范学校改为台山华侨中学。
收藏感言:当收集到这枚名片,感觉很奇特,因为名片正面印有人像而无姓名,背面虽有“通讯信息”具备名片要素,但能否归类于名片范畴有待商榷。从上面搜索到的史料分析,人像是否就是“李如柏”本人,不得而知,因此寄希望于有关人士指点迷津,帮忙挖掘名片背后的轶事。 (晓铁/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