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名人名片(政治类)收藏欣赏:赵宝煦

        [藏品简介]     赵宝煦,1922年11月生于北京,祖籍浙江绍兴,政治学家,当代中国政治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亚非研究所所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政治学评议组副组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政治学基金组组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欧洲学会理事、香港《中国研究》学刊主编、国际政治科学协会(IPSA)执行局理事、香港中国研究基金会名誉主席等职,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国际政治分卷)。2012年1月与世长辞,享年90岁。

        [相关链接]    政治学家指专门研究政治活动以及政治现象的学者或者领军人物。政治学家职责要求:1、研究政治课题。2、收集公众舆论及选举结果并分析数据。3、运用定性资料(历史文献)发展理论。4、通过数据分析等方法测试理论。5、评估政府、企业与人民的法律影响。6、确认新的政策研究。7、掌管最新实事、政策决论及其他相关事件。8、预测未来政治、经济、社会走向。9、通过著作、报告、学术期刊展示研究结果。

        收藏感言:赵宝熙一生历经沧桑,在花甲之年迎来了政治学和个人学术生命的春天。1960年北大重建政治系他是创始人之一,1964年政治系改名为国际政治系,文革后为重建中国政治学会和恢复政治学教学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亲自参与领导了政治学在当代中国的复兴,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国际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藏书阅览:《中华姓氏现代雕塑群》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藏品名称:《中华姓氏现代雕塑群》。作者:李廷贵。出版:姓氏文化出版社。时间:2016年。装帧:平装。开本:16开。

        [相关链接]    李廷贵,198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1993年调入深圳从事艺术教育事业,著名雕塑艺术家。其一生宗旨在于完成“四个群”(华夏校园百幅壁画群、恐龙梦幻世界雕塑群、中国校园博物馆群、中华姓氏现代雕塑群)。先后担任中国城市雕塑建设研究院副院长、华光职业学院再设计学院院长、河源市雕塑院院长、深圳青花瓷博物馆馆长等职。2018年11月经世界纪录认证机构现场认证“中华姓氏现代雕塑群”创造了“自创最多姓氏图腾雕塑”的世界纪录,姓氏雕塑群坐落于福建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院。

        收藏感言:《中华姓氏现代雕塑群》一书共收录100个雕塑姓氏李廷贵教授运用穿越时空的思维方式,以史前文字为雏形,撷取古代甲骨文、鸟虫文、金文等元素与当代艺术相结合,采用古朴青铜材质使平面的姓氏汉字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立体图式,一个个全新的抽象而又具象的文化空间符号。因为姓氏雕塑创意源于图腾意识,每件作品都蕴含着姓氏故事和传说,所以能够启发大众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终极寻找与思考,重新点燃了人们对故土家园寻根的愿望,成为世界华人联通血脉和情感的纽带。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李泛

        [藏品简介]    李泛,1960年生于陕西西安市,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陕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民盟中央美术院陕西分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新闻摄影与人文摄影”创作研究与教学,荣获中国摄影金像奖、全国高校摄影教育奖励基金“红烛奖”等,是第一位拍摄完成古丝绸之路全线人文影像的摄影师、第一位走进戛纳影节宫受奖的中国摄影师、第一位获得索尼世界摄影大赛专业组冠军的中国摄影师、第一位在香港国际记者会举办摄影展的非会员摄影师。出版专著《恒古苍穹》、《苍衫彝鹰》、《中国云南基督教》等,并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摄影艺术展。

        [相关链接]    新闻摄影与人文摄影,新闻摄影是以摄影技术为手段,以图片、文字为媒介,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主要依靠抓拍完成,一般都附有简短的文字说明,以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过程等。人文摄影顾名思义就是以人或人的活动为拍摄对象的摄影,摄影者通过器材和技术将焦点放在整个人类群体上,以观察、分析、理性批判人类情感为核心,来表现被摄体背后的社会意义,是摄影者的思想和思考。

        收藏感言:李泛长期关注丝绸之路文化及沿线国家地域文明,足迹走遍中国西部各个民族聚居区,他用镜头记录少数民族生存状态及社会变迁,为正在消逝的民族文化留下了大量珍贵影像资料。摄影作品触及人们的心灵深处,使读者在爱、关怀、崇敬等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用实力证明了中国摄影师在国际舞台上也是NO.1。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解海龙

        [藏品简介]    解海龙,1951年5月生于河北衡水景县,1968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服役,1992年任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开始用相机记录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作品“大眼睛”照片被用作“希望工程”的宣传标识。先后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主席、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南京传媒学院特聘导师等职,荣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特殊贡献奖、第二届中华艺术金马奖终身摄影成就奖、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金像奖等奖项。2019年12月国际影艺联盟、科梅伊市政府、达盖尔基金会在法国举办“纪念摄影术诞生180周年”活动中被评选为 摄影术诞生180年180人之一,获得科梅伊市“荣誉市民”称号及勋章。

        [相关链接]   “大眼睛”照片让中国人记住了苏明娟,1983年生于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7岁时是安徽省金寨县三合中心小学一年级学生,当时解海龙走进大别山采访拍摄希望工程专题,抓拍到一双特别能代表贫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镜头。这张题为“大眼睛”的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外各大媒体争相转载,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苏明娟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2003年考入安徽大学金融管理系,2017年12月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2018年被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收藏感言:解海龙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出现的一位利用影像推动社会进步的摄影人,30多年来深入20个省,100多个县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进行基础教育影像调查,真实记录了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通过摄影作品推动了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希望工程成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公益事业。作为一个在中国公益摄影和纪实摄影界如雷贯耳、备受敬重的男人,他改变的何止是一个女孩的命运,更是千百万失学孩子的命运,由此可见意义之深远。如今是一个网红满天飞的时代,也是网红追名逐利的时代,有许多人因为一个视频而瞬间走红,但是大多数的网红随着热度褪去光芒不在。像解海龙这样有大爱的网红才是真正的网红,他从不为自己,似乎生下来就是为了摄影而活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赞赏。

《百家姓》宣纸折叠扇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藏品名称:《百家姓》宣纸折叠扇。产地:安徽省宣城市。尺寸:10寸。材质:仿红木、宣纸。年代:2007年。属性:折扇正反面由梅建新老师书写《百家姓》及本人撰写的诗。

    (姓氏文化收藏有感——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炎黄后裔本一家,寻根问祖格外亲。缅怀先祖功勋著,放眼前程万物新。华夏民族共和谐,同胞手足寄深情。)

        [相关链接]    折叠扇,又名“撒扇”、“纸扇”、“繖扇”、“掐扇”、“摺迭扇”、“摺叠扇”、“聚头扇”、“聚骨扇”、“櫂子扇”、“旋风扇”,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纸扇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竹文化、佛教文化一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制扇材料为:竹、木、纸、扇、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杆、蒲草等,经能工巧匠采用镂、雕、烫、钻等工艺精心构造,扇子造型千姿百态,珍贵尔雅,尤其是名人挥毫题诗作画的纸扇艺术身价倍增。

        收藏感言:扇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产物,在中国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扇子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当时的祖先在烈日炎炎夏季,以随手可取的植物叶子或动物的羽毛、兽皮等进行简单的加工用来扇风挡雨,这便是扇子的初源。从远古时代开始扇子就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一把小小的扇子与许多历史文化传说结下了不懈之缘:文人墨客以扇子为载体在扇面上题诗作画,赠送亲朋好友;佛教僧人在扇面上抄上经文,便于念经拜佛;青年男女在扇面上书写情诗送给心上人,以表相爱之情或定情信物;舞台艺人手握扇子在戏台上婀娜起舞,尽情发挥衬托人物心理。扇子之所以受国人喜爱,除了可以扇风纳凉之外,还与扇子雅致精巧和扇面的书画艺术分不开,折扇扇面呈半圆弧形上宽下窄向四处呈辐射状,因而在构图章法笔墨形象上都别具风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条件的改善,如今扇子已从实用品演变为工艺品。虽然很多制扇世家逐渐放弃了这门技艺,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亲手绘制扇面,因为这样既可以在题材方面有更高的自由度,又能让自制的扇子具有一定收藏价值,从“怀袖雅物”中获得陶冶情操的乐趣。有道是:六月天气热,扇子借不得。虽是好朋友,你热我也热。        (由衷感谢“江城怪梅”梅建新老师题写墨宝)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裴章传

        [藏品简介]    1953年11月生于安徽合肥长丰县,国家一级作家。1972年入伍干过航空摄影、宣传干事、在部队发表过大量文学作品,1984年转业至合肥市任燃料总公司主任、副总经理,后调合肥市文联工作。著有长篇小说《四魔现行记》、《叶卡特琳娜女皇》、《洪秀全》、《大清重臣李鸿章》上下、《刘铭传》,发表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共计200多万字,诗歌150首。先后担任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政府参事 、合肥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安徽省李鸿章研究会、刘铭传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相关链接]    《大清重臣李鸿章》1970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裴章传。该书主要内容:合肥出了个李鸿章,爱国?报国?误国?卖国?是一个在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活跃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四朝元老。他创办淮军,首开洋务,组建海军,创造出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个第一,生前和死后却引发千秋笑骂,褒贬不一。时至今日这位始终摆脱不了历史阴影的复杂人物,到底在晚清政坛上扮演了什么角色、起了什么作用?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而他却是一位少年科举,壮年从戎,中年封疆,晚年洋务,实在有太多的辉煌,也有不尽的为难和孤愤,所以对于这位非凡人物的功过是非,不宜以“卖国贼”来定性,因义愤甚至是偏见任意贬损晚清这位重臣也是一种不科学的态度。

        收藏感言:裴章传是全国最早用小说形式描写大清重臣李鸿章的作家,《大清重臣李鸿章》一书出版后引起全国史学界、理论界和文学界对李鸿章的重新审视与思考,2013年这部小说被列入“全国50部评书工程”,由单田芳团队录制成285集评书,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20多家广播电台播出,深得人们的喜爱。裴章传尤其钟情于本土的人文历史,他把对家乡的感情全都体现在作品里,先后围绕多位合肥历史人物进行了艰苦的资料搜集、民间访问和文学采写,让国人重拾记忆,重新认识了合肥。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刘绍棠

        [藏品简介]    刘绍棠,1936年2月生于河北通县,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13岁发表微型小说《邰宝林变了》引起文坛关注,作品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代表作《京门脸子》、《蒲柳人家》、《青枝绿叶》等 ,曾多次获国内奖项,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出版。1997年3月病逝,年仅61岁。

        [相关链接]    荷花淀派,指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此派一般都充满乐观精神,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收藏感言:上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因此称为“乡土文学”。纵观近百年的中国文学史,乡土文学无疑是取得最大成就的分支之一,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乡土文学巨著问世,尤其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成为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文学领域的政治先锋。而随着社会转型变化和老一辈作家不断退却,乡土文学面临逐渐消失的趋势,这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作为“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的创立者,刘绍棠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为乡土中国画像,为乡亲们画像,他以“神童作家”的美名登上文坛,用61年的生命之旅为读者奉献了600多万字的乡土文学作品,大运河将永远铭记你的名字——刘绍棠。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晓光

        [藏品简介]    晓光,原名陈晓光,1948年8月生于河北景县,1964年8月参加工作,1968年空军第六航空学校航空专业毕业,1978年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歌曲》编辑,先后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词刊》编辑部主编、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长期从事文化行政管理工作和诗歌创作,发表诗歌近千首,其中《在希望的田野上》、《那就是我》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音乐教材。2013年9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相关链接]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歌唱祖国繁荣富强的歌,创作于1982年,陈晓光词,施光南曲,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演唱。歌曲通过对家乡充满希望的田野赞美,既歌颂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又抒发了对美好生活、幸福未来的憧憬。

        收藏感言:中国近现代的歌曲与社会、历史进程紧密结合,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迹。百年中国歌曲发展就像一条奔涌的长河,在这条奔涌的历史长河中,先后涌现出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以及令人崇仰的杰出人才,如:从李叔同填词的《送别》、杨度词沈心工曲的《黄河》、潘孑农词刘雪庵曲的《长城谣》、田汉词聂耳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光未然词冼星海曲的《黄河大合唱》,再到改革开放后一大批优秀的抒情歌曲,每个时代的歌曲都体现一代人的精神气质。作为大众艺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声,歌曲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陈晓光是一位多产的词作家,其创作的《光荣属于亚细亚》被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确定为亚奥理事会永久会歌,值得国人引以为豪。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蒋子龙

        [藏品简介]    蒋子龙,1941年8月生于河北沧县,著名作家,1958年8月天津锻铸件厂工人,1960年考入海军制图训练学校,1962年海军184部队服役,后复员分配到天津重型机器厂当过厂长秘书、生产班长、车间主任。1965年创作第一篇短篇小说《新站长》,1982年调天津市作协,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主席、天津文联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曾荣获天津鲁迅文学奖、当代、十月、芙蓉、中篇小说、特区文学奖等,2018年12月被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

        [相关链接]    改革先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授予的荣誉称号。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决定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表彰一批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对受表彰个人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对受表彰的外籍人士颁授中国改革友谊奖章。奖章以“春华秋实”为设计主题,累累硕果象征改革开放40年的丰硕成果,迎风飘扬的旗帜诠释获奖者砥砺奋进、披荆斩棘、阔步前行的先锋精神,丰碑象征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编织的中国结寓意全国人民携手并肩,众志成城,共同编织“中国梦”。

        收藏感言:蒋子龙是“改革文学”的创始者和代表性作家,1979年创作并发表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首开“改革文学”先河。其始终把创作的着眼点放在人们关心的经济改革领域,致力于改革者形象的塑造,以雄放刚健的风格,把改革者的个性心理、精神风貌表现得极具感染力。作品《乔厂长上任记》等三个短篇小说获得1979、1980、1982年三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个中篇小说《开拓者》等获得1980、1982、1984年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创造了全国性奖项的获奖奇迹,用自己的笔触和人生描绘出了一片别样的天空。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赵葆华

        [藏品简介]    赵葆华,1945年6月生于辽宁省本溪市,著名电影剧作家、评论家,吉林大学哲学系毕业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六军任文化干事,后转业至长春电影制片厂。1978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总编室编辑,艺术办副主任,创作影视文学剧本30部、发表影视评论文章百余万字,代表作: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全城高考》;长篇电视剧《至爱亲朋》、《爱情为你遮风雨》;中短篇电视剧《大地有江河》、《守望》等,荣获第7届夏衍电影文学奖一等奖、第6届中国影协杯优秀电影剧本奖、第28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先后担任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电影频道电视电影终审组成员等职。曾任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奖和数字电影百合奖评委、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华鼎奖、长春电影节评委。

        [相关链接]    编辑属于一种职业,是指某一种具有专业素质,并从事该专业的文职工作人员,任职单位包括出版社、杂志社、电视台、网络媒体等。

        收藏感言:1978年赵葆华任长春电影制片厂艺术办副主任,由此可见名片当属70年代。1988年任北京中国电影报社(原中国电影周报)常务副总编辑,2000年任《电影通讯》杂志主编,2001年任《电影》杂志社总编辑即大胆提出“以文化时尚占领市场,以文化经典引领市场”的市场战略,带领团队不但在电影界,也在传媒界书写《电影》传奇,杂志美轮美奂,品牌风格鲜明,作为“2007年度中国十大期刊创新领军人物”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