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王立平

        [藏品简介]    王立平,1941年8月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一级作曲。1954年11月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主修钢琴,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73年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开始从事专业作曲,1979年调入北京电影乐团从事电影电视音乐作曲,先后担任中国电影乐团团长、中国电影乐团艺术指导。主要作品有:《驼铃》、《牧羊曲》、《枉凝眉》、《大海啊,故乡》、《太阳岛上》、《潜海姑娘》、《鸽子》、《海港之歌》等。曾任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现任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终身荣誉主席。

        [相关链接]    一级作曲是指中国国家技术职称评定艺术系列中作曲的技术水平等级,“一级作曲”前并不冠以“国家”二字,其后也不加上“家”字。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中,艺术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名称分别为:编剧、导演、指挥、作曲、演员、演奏员等,又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其中一级、二级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三级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收藏感言:电视剧《87版红楼梦》在王立平的人生中占有重要位置,为谱写全剧音乐耗时四载有余,其间竭尽心力去体味,去品味,去解味,青灯黄卷只为寻找属于《红楼梦》的音符。《枉凝眉》作为主题歌,王立平的理由有三:一是一句“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揭示了宝黛爱情的主线;二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预示了结局;三是词句优美,歌词极佳可咏可叹可入乐。当电视剧版《红楼梦》播出后,这部作品成为了几代人心中永远无法超越的国剧经典,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

铅活字《新百家姓》100枚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藏品名称:铅活字《新百家姓》(依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排序100大姓)。创意设计:百家姓收藏馆。出品:江苏常州贺建忠古铜印篆刻工作室。属性:1号宋体银色长1cm宽1cm高2.35cm。年代:2021年。

      (注:01李02王03张04刘05陈06杨07赵08黄09周10吴 11徐12孙13胡14朱15高16林17何18郭19马20罗21梁22宋23谢24郑25韩26唐27冯28于29董30萧31程32曹33袁34邓35许36傅37沈38曾39彭40吕41苏42卢43蒋44蔡45贾46丁47魏48薛49叶50阎51余52潘53杜54戴55夏56锺57汪58田59任60姜61范62方63石64姚65谭66廖67邹68熊69金70陆71郝72孔73白74崔75康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81顾82侯83邵84孟85龙86万87段88雷89钱90汤91尹92黎93易94常95武96乔97贺98赖99龚100文)

        [相关链接]    铅活字,指用铅、锑、锡合金铸成的印刷或打字用的活字,形状一般为长方块。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毕昇 (970年—1051年)发明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世界上第一台铅字印刷机由德国人约翰内斯·谷登堡于1450年发明, 在中国印刷术弘扬400百年之后,铅活字印刷机使世界范围内印刷术发展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收藏感言:活字印刷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北宋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到通过电脑实现激光照排技术,如今又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成为了民族文化遗产。而当代文化创意赋予古老活字印刷术新的艺术特点,这套铅活字《新百家姓》采用传统浇铸制作工艺,雕刻字面光洁、 笔画丰满,作为姓氏文创产品,不仅佐证了铅活字印刷的前世今生,而且承载了炎黄子孙的寻根情结,可谓匠心独妙。

建盏《百家姓》兔毫手握杯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藏品名称:建盏《百家姓》兔毫手握杯。年代:2019年05月。出品:福建建阳。材质:原矿釉。尺寸:口径8cm高6.5 cm。品相:十品。

        [相关链接]    建盏指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特产,“盏”又称器皿是盛装液体的日常器具,材质通常为陶瓷、木、竹、金属等,兔毫在宋代是建盏最具表现力的一大品种,也是黑釉瓷器中的一朵奇葩。建盏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且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足根往往有修刀(俗称倒角),足底面稍外斜,少数为实足(主要为小圆碗类)。建盏的器型通常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类分为大、中、小型,造型古朴浑厚各有千秋,手感普遍较沉各有适宜的场合,形态之美固然重要,但其釉色之美更令世人惊叹。2016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建盏”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收藏感言:建盏作为宋代社会特殊的文化载体,伴随着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漂洋过海来到日本,并对日本陶艺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中“曜变天目”、“油滴建盏”等,南宋旷世珍品被日本视为国宝级文物饮誉四方。 但是由于南宋时期国势一蹶不振,“斗茶”之风逐渐减弱,再加之建安地区连年民变,百业俱废,建盏不再成为贡器。自元代后人们饮茶风俗从碾茶膏、茶饼注入沸水饮用改为直接饮用清茶、奶茶,使昔日备受青睐的建盏茶具不能适应社会需求而风光不再,建窑炉火渐渐熄灭,烧制工艺慢慢失传,造成建盏文化的历史断层。 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建盏工艺才逐步得到恢复。本馆收藏的这件兔毫手握杯造型丰满,敛口口沿向内收敛,黑色釉层中透出均匀细密的丝状筋脉条纹,晶斑纹形如兔毛,尤其是杯身烧制的《百家姓》,将姓氏文化与茶道文化有机结合,令人爱不释手。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秦燕

        [藏品简介]    秦燕,1955年10月生于北京,导演兼制片人。小学住读北京军区八一学校,因天资出众品德优秀,作为中国少年儿童的代表参加过各种大型国务活动,主演儿童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1970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1972年8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学员,1978年复员后考取北京电影学院78级表演班,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1987年任华夏出版社总编室编辑。1989年策划大型动画片《中国神话》60集。影视代表作《妈妈》、《浴血太行》、《兔儿爷1999》等荣获多项电影节大奖,现任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制片人,中国数字艺术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

        [相关链接]    导演,是创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借助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艺术家,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作为影视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的任务是: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使他们充分发挥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融为一体。

        收藏感言:一部影视作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视作品的风格,往往体现着导演的艺术风格和看待事物的价值观。秦燕被称为中国第六代电影领军人物,在大陆率先开创2D和3D计算机动画和数字艺术,2015年执导版3D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将五壮士的未尽故事写进新片,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红色文化,让烈士的革命精神和民族气节永垂青史,光照千秋。

名人名片(政治类)收藏欣赏:范慧娟

        [藏品简介]    范慧娟,1935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三北,曾就读上海进德女中、晓明女中,1955年考入外交学院外交系英文班,1960年毕业分配至外交部西亚非洲司。1964年任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职员,1972年任外交部西亚北非司科员、二等秘书、副处长,1983年任外交部新闻司三处一等秘书,1986年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团参赞,1990年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级参赞,1991年任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是80年代初期外交部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以来第二位女发言人。1993年12月任中国第五任驻爱尔兰大使,1997年离任。

        [相关链接]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种新闻发布制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就某项重大事件或政策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者约见记者发布新闻或阐述所代表的政府、某个社会组织的态度立场,并且作为部门或某个社会组织的代表回答提问。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机制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主要功用在于,通过及时向公众通报相关重要信息,保证公众知情权的实现。通过及时主动地发布新闻、信息,在舆论引导中把握主动权、减少不利报道。通过及时准确地公布各类信息,阐述政府或组织的观点立场,树立良好的形象。

        收藏感言:1983年4月中国记者协会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外交部包括现任发言人华春莹,共有5位女发言人(前四位李金华、范慧娟、章启月、姜瑜),她们以智慧的金句和鲜明的态度,有理有利有节地维护着国家利益和形象,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被称为外交部的“五朵金花”。

清初景德镇瓷鼓墩镇纸:周存跡记

        [藏品简介]    藏品名称:瓷鼓墩镇纸。年代:清初。材质:景德镇瓷。属性:文房辅助文具,鼓墩中间有一通孔,四边绘有“周存跡记”文字图案。尺寸:直径7.5cm宽8cm高9cm。品相:8品。

        [相关链接]    文房辅助文具,指中国传统文房用具除了“四宝”之外还包括很多辅助文具,如笔筒、笔架、笔挂、笔洗、笔舐、笔船、砚滴、水丞、水盂、镇尺、臂搁、墨盒、墨床、印章、印泥、印泥盒等。这些用具所用材料有玉、石、竹、木、角、漆、金、银、铜、铁、象牙、玳瑁、珐琅、玻璃、陶瓷诸多种,因造型各异,雕琢精妙,可用可赏,故又称作文玩。

        收藏感言:中国的文房用具到底有多少种古今著述未有定论,介绍镇纸往往将镇纸与压尺混为一谈,其实古人不然,虽然用途同属一类,但器型不同名称也就迥异。镇纸大多为兔、马、羊、鹿、蟾蜍等动物的立体造型,面积较小而分量重,材质也多为玉、陶瓷、铜、水晶等。压尺多为长方条形,故也称作镇尺,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会兴手用来压纸或者压书。据上网查考资料,“记”最早来源于山东临沂的方言,即“家”的意思,不过现在已经全国通用,如张记就是张家,李记就是李家,记字写在姓名后则表明权利所在。本馆收藏的这件景德镇瓷鼓墩镇纸,从手机微信平台淘得,虽边缘有损,但画工精美,包浆老道,足以可见为前主人爱用之物,孤品难得。

六十年代结婚纪念茶壶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藏品名称:结婚纪念茶壶。年代:1961年。材质:彩绘瓷。出品:景德镇。属性:釉上彩,花卉,姓名(叶前法、冯清禧同志结婚纪念,段锡明、廖振凤……同赠)。尺寸:直径8cm高13cm长22cm。品相:壶口边缘磕损。
    [相关链接]      叶前法,1935年出生,原江西新余市老科协副会长,高级农艺师。1993年8月退休后仍怀着为党的事业再作奉献的强烈愿望,积极投身服务”三农”活动,在建言献策、科技咨询、科普讲座、挂点示范和科技攻关等方面做出了成绩,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深受群众的好评。
    收藏感言:茶壶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为茶具的一种,由壶盖、壶身、壶底、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盖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差别基本形态有许多种,茶壶的质地使用较多的是紫砂陶壶或瓷器茶壶。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过去的婚俗习惯:男家必备果品四色(每色5公斤)、公鸡、线面和女方的衣料、鞋袜一套,以及表示婚姻的信物(如:戒指、项链之类)送给女家,女家也要回赠信物。结婚先由男家预选吉期,写红贴征求女方意见后定下迎娶吉日。迎娶前一日男家须按要求送足聘金和礼物,吉日发出花轿迎亲,并互换《三代》礼书和《拜贴》等。女家的嫁妆多数为箱、笼服饰,另有床、橱、桌凳、锡制烛台、茶壶、酒壶等。茶具上的图案一般为牡丹图案象征富贵吉祥,鸳鸯图案象征白头到老,骏马图案象征生活快乐,因“杯”与“辈”同音,故一杯子寓意“一辈子”,壶的谐音是“福”,所以结婚送壶就是送福气、福运。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爱新觉罗.恒绍

        [藏品简介]    爱新觉罗·恒绍,1958年10月生于吉林,满族,清乾隆帝七世孙。1987年至1990年在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任副主任中医师、1991年至今在吉林市恒绍中医药研究所工作,主治肝硬化、股骨头坏死、类风湿等。撰写《爱新觉罗·恒绍藏宫廷秘方集》获卫生部中国特级名医称号,先后担任吉林省政协常委、吉林市满族联谊会会长等职。

        [相关链接]    爱新觉罗,中国清朝皇族姓氏,“爱新”是满语中“黄金”的意思,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根据远祖部族支系远近划分,意思是爱新部族远支。

        收藏感言:当今清皇室后裔有的对皇族后裔的身份避而不谈,例如大书法家启功,也有的人对皇族后裔的身份为荣,例如爱新觉罗·恒绍,作为当地有名的中医或许是百姓对他皇室血统的爱慕又或者是他医术真正的高明,为彰显自己身份的特殊,不仅高调穿龙袍祭祖,而且还臆想过上皇室生活,其所作所为与当今时代明显格格不入,因此难免遭人吐槽和非议。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牧青

        [藏品简介]    牧青,原名李希勇,1959年4月生于山东沂水,著名画家,自幼喜好绘画,多年来临摹、研习“元四家”等大师佳作,在山水画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6年考入艺术专业院校,接受油画、色粉画、素描等西画的基础教育,作品参加国内外大型美术展荣获全国美展铜奖、银奖、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展银奖,部分作品被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有关人士收藏。2001年出版个人画集《牧青画集》,同年创作巨幅画卷《伟哉黄河》(50米*2米)得到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曾先后担任山东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画研究院院士、《中国国画网》艺术总监、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金陵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2000年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宋庆龄基金会等单位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相关链接]    元四家指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收藏感言:牧青的山水画以古风见长,但在浓浓的古韵中又透露出鲜活的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画作既彰显出传统文化之美,又能使人摆脱喧嚣的俗尘,步入一片清静的天地,从而享受到飘逸雅静之乐,在山水中净化心灵、陶冶性情,是北方山水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高晓声

        [藏品简介]    高晓声,1928年生于江苏省武进郑陆镇董墅村一个农民家庭,著名作家。中学时代因经济原因曾三次中断学业,全靠父亲的朋友相助读完中学,1948年考入上海法学院经济系,1949年转入苏南新闻专科学校,50年代开始创作,出版《李顺大造屋》、《七九小说集》等小说集与长篇小说《青天在上》、《收田财》、《陈奂生上城》、《高晓声1981年短篇小说集》、《高晓声1982年短篇小说集》、《高晓声1983年小说集》、《高晓声1984年小说集》、《钱包》等享誉文坛的系列作品。曾任中国作协理事、江苏作协分会副主席。1999年7月在无锡逝世,享年71岁。

        [相关链接]    《陈奂生上城》是作家高晓声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1980年第二期上,曾获得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通过主人公陈奂生上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的经历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背负历史重荷的农民在跨入新时期变革门槛时的精神状态。

        收藏感言:读高晓声的作品,首先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强烈的幽默感。既与他以完全农民的方式在农村生活了20多年的生活经历有关,也与他对农民心理、精神状态的持续探究和独特审视密不可分。他把在农村中的生活观察与积累转化成了小说,因塑造了陈奂生这一继阿Q之后的典型农民形象而获得文学界高度评价,并被贴上了“农民作家”的标签。其擅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在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探索我国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文笔简练幽默,格调寓庄于谐,被称为“当代小说家中写中国农民最好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