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三五溪篮盂圍娅改

        序号1443    三:san    姓氏来源:(1)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桓的第三子后裔子孙以先祖齿序名字为姓。(2)满族古居地叁牲,居者以邑名为姓三。姓氏名人:三继堂,1936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同济大学、郑州大学兼职教授。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1444    五:wu    姓氏来源:(1)蒙古族他包氏,亦称塔本氏,汉化改姓五。(2)来源于伍姓,因避仇改为五姓。姓氏名人:五逢,汉代时期将领。姓氏郡望:陇西郡,今甘肃临洮。

 

 

       序号1445    溪:xi    姓氏来源:古代居于溪谷者以溪水为姓。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1446    篮:lan    姓氏来源:待考。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待考。

 

 

浏览全文 »

百家姓专题收藏之红藏系列:1956年志愿军黄喜祥的档案(内有勋章、纪念章)

        [藏品简介]     1956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第五分部志愿军战士黄喜祥的档案,内有体检、爱国公约、军人登记证、复员军人资料、复员建设军人登记证和一枚勋章、一枚纪念章,表格上盖有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大印以及部队首长苑维和,曲仕佈印章。档案袋由河南省安阳县转业建设委员会制。

        [相关链接]    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1951年5月19日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成立,负责管理朝鲜境内的一切后勤组织与设施,组织指挥志愿军的供应、运输、卫生和后方防空、警备、维持秩序等事宜。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兼任司令员,周纯全任政治委员,张明远任副司令员,杜者蘅任副政治委员,下辖司令部、政治部、军械部、运输部、供给部、卫生部。到1951年10月志愿军后方勤务部队发展到6个分部、28个大站、4个警卫团另9个营、13个汽车团、27个辎重运输担架团、3个公路工程大队、39个兵站医院、4个高炮营、3个通信营、8个运输营,共14万余人(不含军以下后勤人员);另配属1个公安师、1个步兵师及6个工兵团、8个高炮营等约8万人。在志愿军首长领导下,逐步探索并建立了与现代战争相适应的后勤保障体制,建成了前后贯通、左右衔接、纵横交错的兵站运输网,基本保障了战争的需要,并实现了后勤职能由一般组织供应向“指挥战斗、组织供应”的转变,补给方式由分散的就地取给和取之于敌为主向主要依靠国家组织统一供应的转变,供应对象由以步兵为主向多军兵种合成部队的转变,后勤编成由少数业务部门和勤务部队向包括作战、业务、技术等多专业、多勤务编成的组织与对敌斗争战斗集体的转变,为保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收藏感言:这是新年在微信朋友圈中淘到的一套藏品,当初除了看中是志愿军档案外,主要还是对勋章和纪念章情有独钟。在我已收集到的藏品中因为缺少这类题材,考虑到价钱不高,档案完整,留存至今实属不易。经查考:勋章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颁发给志愿军的一级战士荣誉勋章,纯银质,勋章通径5.2厘米,形制为一颗法郎红星镶铸在向外闪着光束十角形中,五角星当中镶嵌一个麦穗围绕的长方形盾牌,盾牌中间是一名身着单军装,手持步枪,枪口向左上的战士。纪念章为朝鲜政府赠送志愿军,铜质圆形,直径3.8厘米,背面朝鲜文字“抗美援朝”。每一枚勋章的背后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战士,都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不仅记录着一段刻骨铭心的军旅生涯,而且烙印下一段枪林弹雨的烽火岁月。抗美援朝勋章纪念章,象征着美好的祈愿,寄托了中国人民对正义与和平孜孜不倦的追求,见证着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坚决反对一切外来侵略,勇于战胜任何敌人,绝不为任何外来势力所屈服的光辉历史。

2022年心语心愿

        2021年,见证这一年,体验这一年,感动这一年,回味这一年。经过疫情才发现生死面前皆是浮云,人这一生中最宝贵的是身体,最奢侈的是平安,最大的福气便是健康。

        2022年,惟愿星光不负赶路人,没什么跨不过去,跨过去就成了过去。希望去年所有的愿望今年都可以实现,所有的遗憾都成为今年惊喜的铺垫,一切美好如期而至。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祝家人幸福安康!自己藏丰常乐!

江苏宿迁书画家蔡铁军赠本馆缅茄菩提子印“杨”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藏品名称:缅茄菩提子印“杨”。作者:首批中国佛像印研究中心研究员蔡铁军。尺寸:长1.5cm宽1.5cm高3,7cm。

        [相关链接]   缅茄,一种稀有的热带果实,形同茄子又很像荔枝核,黑褐色一寸多长,扁圆而大小不一,所不同的是核上有一个异常坚硬的蜡头。蜡头可以用来雕刻山水人物,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等优美图案,也可用来雕刻图章,制成一件既美观又耐用的精巧艺术品。

        收藏感言:缅茄菩提子雕刻,作为我国一种独特的艺术有300多年历史,堪称中华一绝。过去男婚女嫁多用缅茄雕刻工艺品作赠礼,如高州竹枝词写道:“奴生西岸近莲塘,嫁与南桥何姓郎,愧我压妆无别物,缅茄刻就两鸳鸯。清人黄若济《咏缅茄》诗云:“其蒂宛涂蜜蜡黄,其实酷肖彭亨紫;小姑欣喜缀佩觞,雕琢斫萼成花枝”。古人认为缅茄音同“免邪”,可以驱魔、避邪、镇宅、护身,改变人的磁场,给主人带来幸运的力量。由于缅茄产量很低,加之其神秘的特性,所以缅茄工艺品深受民众的喜爱。(由衷感谢蔡铁军老师赠与缅茄菩提子印)

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闲章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藏品名称:清代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闲章,印面刻“野逸”、侧面刻“壬戌八月之谦作”字样。尺寸:长1.5 cm宽1.5 cm高4cm。材质:寿山石。

        [相关链接]     赵之谦,1829年8月生于浙江会稽, 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huī)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与吴昌硕、厉良玉并称”新浙派”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清末三大画家”。青年时代致力于经学、文字训诂和金石考据,尤精书画、篆刻。 绘画上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书法上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成为清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学碑的典范;篆刻上在前人的基础上广为取法,融会贯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著有《六朝别字记》《悲庵居士文存》等,又有篆刻《二金蝶堂印存》。1884年11月逝世。

        收藏感言:野逸,意即保持心情纯朴闲适,感悟今生今世美好。闲章,指专门从事篆刻与书画的艺术家,除姓名、字号用章外,其余印章(刻诗句、格言、自戒之词等)在印学上统称闲章。作为一代大师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其一生在诗、书、画、印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晚年作品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都从他处受惠良多。这枚闲章偶然在地摊淘得,经上网查考:壬戌年即清代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闲章虽小却纳天地于方寸之间,蕴闲情于金石之上,既可于掌中把玩,又可观赏和收藏,尤其是名家印章历来为文人学士及藏家们所喜好。

 

民曲庭特工郧羡宪

    序号1435    民:min    姓氏来源:待考。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1436    曲:qu    姓氏来源:上古周朝时期,周武王将第三个儿子叔虞封在晋地,后裔以封地曲沃作为姓氏,后改单姓为曲。姓氏名人:曲波,山东黄县人,当代小说家,1955年从事业余文学创作,1957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另有长篇《山呼海啸》、《桥隆飙》、《戎萼碑》等。姓氏郡望:平阳郡,今山西临汾县。

 

 

    序号1437    庭:ting    姓氏来源:(1)上古大庭氏,祖为世袭西南大将军,后因官印上遗失其姓,子孙以庭为姓。(2)古代庭州,居者以州名为姓(今新疆乌鲁木齐)。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1438    特:te    姓氏来源:春秋时期晋大夫特宫之后。姓氏名人:特穆实,元至顺年间任南宁知军事,统兵有方屡次击败各地义军。姓氏郡望:平昌郡,今山东安丘。

 

 

浏览全文 »

民国时期“李春记茶社”茶托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藏品名称:“李春记茶社”茶托。年代:民国。制作:罗德昌。材质:瓷。尺寸:直径15cm高7cm。品相:八品。

        [相关链接]    李春记,解放初期人们的文化水平远远低于现在,因是家族生意,便以己姓为茶社名加“记”为店起名,如全国各地店名中的李记水饺、王记米皮、张记烩面等都与此有关。这种加“记”的方式既有标记、标识的意思,又相当于“注册商标”。

        收藏感言:茶社即卖茶水的处所,过去多指茶馆或茶座的名称。茶托始见于东晋,南北朝时开始流行,唐以后随着饮茶之风而盛行。起初人称“茶盏”或“茶怨”、“茶贩”,明清之后又名“茶托”或“盏托”是古代汉族民间流行的一种置茶盏的承盘。本馆收藏的这件茶托,虽没有丰富的图案,器精美,款识清晰,朴实素雅。为了防止杯中热水的烫手,西方人想到的是做个耳朵,而我们则是用茶托的方式。茶托不仅包含着主人待客的一片热忱,而且也体现了主人的审美与品位,让茶事变得庄重,更具有仪式感。

民国时期“李怡興”老铜锁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藏品名称:三簧舌铜锁。年代:民国。制作:李怡興。尺寸:长7cm高2.7cm宽2cm,重102克。品相:七品。

        [相关链接]     李怡興,晚清至民国时期苏州人,善制铜锁,所制铜锁严谨工巧,坚固实用。

        收藏感言:锁具最早源于中国,早期的木质锁或称木结构锁,形体笨重、结构简单,多采用竹竿之类作钥匙,锁容易被撬开。春秋战国时期经公输班(即鲁班)改进后,锁的保密性得到增强,并开始用铜材制作钥匙。汉代出现铜质簧片结构锁,俗称“三簧锁”或“簧片锁”,主要利用两三片板状铜片的弹力来达到封关和开启作用。由于簧片装置能作多种变化,并可用钥匙孔形来决定钥匙的式样,因此安全性、保密性较木质锁前进了一大步,且使用范围也更加广泛。簧片锁经过不断改进发展沿用至上世纪中叶,其间出现了120余类不同款式,有的采用暗门、定向、二开、无钥、文字密码等特殊技术,使锁具保密程度大大增强。本馆收藏的这把三簧铜锁,锁头錾刻“李怡興”繁体款,簧片弹性十足,物件保存完好,原配钥匙正常开合使用,包老包真。

清代《百家姓》拓片折页册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楷体《百家姓》拓片折页册。作者: 不详。原石所在:不详。年代:清代。纸张:棉连纸。尺寸:长23cm宽13cm。品相:七品。

        [相关链接]    拓片,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现存最早的拓片距今已有1300多年。

        收藏感言:拓片,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凡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民俗、文学、艺术、科技、建筑等都可以从中找到有益的材料。广义的拓片是将宣纸蒙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来记录花纹和文字,数量、内容之丰富可谓包罗万象,如甲骨青铜、碑刻墓志、摩崖造像、钱币画像等;狭义的拓片主要指碑拓。许多已散失 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才能感受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如本馆收藏的这件《百家姓》拓片折页册,册页作经折式装裱,使用乌金拓法,黑白分明。每页纵4行,每行楷书8字,共有18个开本,全篇内容完整。册页背面有“道光十七年”题款,以手触摸纸品表面有明显的凸凹感,对照拓痕可以看出文字是刻在石材上,而不是刻在木质材料上,墨色自然老旧,首页墨色较内页略为暗淡,若没有拓片将难睹庐山真容。因此这件藏品除了不仅具有技术层面的传承,而且附着有重要的历史和姓氏文化意义。 

       (由衷感谢汉碑刻研究家严涛老师为折页册鉴定点评)

爸爸姓“奸”爷爷取名全家称赞

        现代社会,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在这个“掌中宝”的身上,父母和长辈总是寄予了厚望。不少父母在孩子还只是胎儿的时候,便开始翻起了字典,绞尽脑汁为孩子想名字。因为名字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存在,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拥有独一无二的好名字。章女士夫妇在为孩子取名时就遭遇到了这个问题,因丈夫姓“奸”,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响亮、寓意好的名字,夫妻俩想破了脑袋,翻了几本字典也不得其法,百般无奈之下章女士想让孩子打破传统跟随母姓。最后还是孩子爷爷一语定乾坤,给孩子取了个“奸章磊”的大名,这个名字既将爸爸和妈妈的姓氏纳入,又有光明磊落的好意头,听到这个名字后家人都称赞不已。    (晓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