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复旦大学首次将遗传基因研究精确到家族

        2013年11月11日,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首次100%确定曹操家DNA,证实曹操并非汉相曹参后代,同时推翻了曹操为夏侯氏抱养而来的说法。

        2009年,河南省安阳市对外宣称发现曹操墓,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随后宣布,拟用DNA技术开展对曹操家族DNA研究。曹操本是生活在2000年前的历史人物,寻找他的DNA几乎遥不可及,而要把曹操后人与2000年前的曹操进行“亲子鉴定”,锁定曹操的DNA就显得尤其重要。为此,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韩昇和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辉教授成立课题组,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曹操后人。专家组在全国各地采集了79个曹姓家族的280名男性和446个包括夏侯、操等姓氏男性志愿者的静脉血样本,最终样本总量超过1000例。与此同时,韩昇教授还通过对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民间家谱等各种历史文献的搜集分析,找出曹操后代以及曹氏迁徙的线索。通过全面的梳理研究以及DNA全序列检测,最终发现其中6个家族DNA样本的祖先交汇点在1800年至2000年前,这正是曹操生活的年代。目前找到的曹操后人有9支(其中6支有家谱记载),分别来自安徽绩溪、安徽舒城、安徽亳州、江苏海门、广东徐闻、江苏盐城、山东乳山、辽宁东港、辽宁铁岭。这些家族共同检出了一个非常罕见的染色体类型,因此在法医学上可以认定他们是真实的曹操后代。 浏览全文 »

追根溯源 认祖归宗——姓氏源流探究之甘肃篇

           甘肃,取嘉峪关雄姿1-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首字而成,兰州为甘肃省会,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其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群山峻岭环抱,有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郁郁葱葱的次生森林、神奇碧绿的湖泊佳泉、江南风韵的自然风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故有“小江南”之称。据2010年11月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甘肃十大姓氏为:王、张、李、刘、杨、马、陈、趙、魏、周。

     据史料记载,远在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在甘肃生息、繁衍,古代传说中的炎帝(号神农氏)、黄帝(号有熊氏,又号轩辕氏)起源于甘肃西北。陇西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李氏发祥地,历史上名人辈出,如:汉代名将李广、唐太宗李世民、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及先祖都出自陇西,故有“天下李姓出陇西”之说,陇西李氏文化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甘南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甘肃各民族通过相互学习、相互融洽,姓氏发展经历了一个“分分合合,变化不定”的过程,历史上甘肃产生了单姓李、赵、杨、闫(阎姓的简化写法)和复姓上官等,消失的有风、冀、轩辕等20多个姓。如: 浏览全文 »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冯海涛

--1

[藏品简介]    冯海涛,1966年8月生于河南扶沟,年少时听父亲讲述家乡的事情和先祖遗闻,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随着年龄增长开始对冯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产生极大的兴趣。1985年考入周口师专英语系,1987年毕业后赴河南上蔡县城关会镇中学任教,曽担任扶沟政协文史员,中国集报报分会名誉理事等职。1989年开始留意冯氏史料,2000年首倡“冯文化”并出版《冯文化通讯》,2001年改为《冯文化》或双月刊,出版至今。2004年当选周口市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并成为《周口姓氏》编委。1999年创办“冯文化收藏室”,目前已有藏品数十种,上万件。

        [相关链接]    周口姓氏,周口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姓氏的重要发源地,素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美誉。约在6500年前中华始祖太昊伏羲都宛丘(今周口市淮阳县),在这里象天法地,画八卦,刻书契,制网罟,正姓氏,制嫁娶,以龙纪官,“王”天下,化万民,开中华民族文明之先河被尊为“人文始祖”。

       收藏感言:河南扶沟县普通教师冯海涛,利用业余时间收藏和传播冯氏文化,并自费编印《冯文化》,创办冯氏收藏室。从韩国冯荣燮先生编印的《韩国冯氏大家谱》到鹿邑冯相臣的家谱,从版画家冯兆平先生的版画到素有牡丹王之称的冯梦白的水彩牡丹,还有有关冯氏的连环画、报纸、邮品,这些藏品让陋室熠熠生辉。按照计划,冯海涛还要编印《冯氏渊源》、《冯氏美文》、《冯氏轶闻趣事》、《古今冯氏名人》等,冯文化研究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晓铁/藏品)

朱理见:为本馆雕刻《鱼跃龙门》

IMG_4176-朱理见刻-

        [藏品简介]    作品:《鱼跃龙门》。材质:叶腊石(质地滋润,色彩美丽,硬度低,是一种极好的雕刻原料)。作者:朱理见,1970年生于安徽,艺名砢拙,其刀工精湛细腻,线条流畅,别具匠心;藝術上不辞勞苦,孜孜以求,有“铁笔一支,黄山独秀”之民间藝術家美称。

        [相关链接]    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鱼跃龙门,意指从一个物种进化成更高级的另一个物种,引喻人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功成名就。

        收藏感言:我国古代石刻种类繁多,艺术家和匠师们广泛地运用圆雕、浮雕、地皮雕、透雕及线刻等各种技法,创造出众多风格各异、生动多姿的石刻艺术品。本馆所藏《鱼跃龙门》镌刻清新自然,形神俱佳,动静结合,颇有生命感。正所谓山无石不秀,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为藏馆增添了些许灵气。(晓铁/藏品)

黄百鸣开拍纪录片《百家姓》

电视纪录片百家姓-

       由赖水清担任总导演、黄百鸣监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百家姓》近日在广东江门签署项目合同,该片总投资6500万元,虽然首次拍纪录片,但赖水清和黄百鸣充满信心,表示届时要在全球掀起寻根热潮。执导过不少脍炙人口电视剧的赖水清首次担任纪录片的总导演,他透露不会将影视剧的技巧嫁接进来,因为纪录片关键在于内容。赖水清表示目前对于《百家姓》的资料占有非常丰富,现在要做的就是从中挑选出代表性人物和家族。而总监制黄百鸣则希望能拍出之前香港纪录片《寻找他乡的故事》那样味道,播出后能引发广泛关注。据悉,《百家姓》将于2013年3月在江门开拍,计划拍摄100集,每集45分钟,预计2015年春节和观众见面。  

       编辑感言:《百家姓》是一部讲述中华姓氏文化的纪录片,该片将通过对全球华人迁徙足迹的分析和记载,追寻不同形式的迁徙路线,以故事的奇趣性和真实性的表现手法,让那些对姓氏溯源观念逐渐淡化、遗忘的“族群和新生代”,通过该片了解到自己宗脉传承。   (晓铁/编辑)

成都“正喜百家姓文化”产业简介

成都正喜百家姓实体店-

      2006年11月,国内首家“正喜百家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成都成立,经过几年发展公司先后在浙江台州、江苏宜兴开设了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已发展成集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旗下拥有数家直营店,如成都锦里百家姓、福州三坊七巷百家姓、重庆龙兴民俗文化街百家姓、西安慈恩镇百家姓、绍兴大禹陵百家姓、湖南凤凰百家姓、成都地一大道百家姓、重庆龙兴古镇华夏宗祠展馆等,公司已发展成为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产品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现已开发出十大类百余种姓氏文化产品,种类涉及紫砂、竹简、家谱、挂件、筷子、镜子、钥匙扣等,每一种类样式又不尽相同,但无论怎样都是以传承姓氏文化为主题的绝佳礼品。产品设计新颖、造型别致、内蕴浑厚、独具匠心,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不同产品风格也不尽相同,或霸气而显贵,或温婉而细腻 ,或小巧而玲珑,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是馈赠亲友的上佳礼品。

       编辑感言:“参天之木,必有其根;入海之水,必有其源”。中华姓氏,源于上古,延续至今。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是华夏儿女共同的民族情结。正喜百家姓以弘扬姓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宗旨,结合对史料的研究,巧妙地将中华姓氏文化这一核心理念成功导入产品中,赋予了产品深厚的文化底蕴。  (晓铁/编辑)

 

启功题写“篆书百家姓”镜心收藏欣赏

启功篆书百家姓-          [藏品简介]    启功(1912-2005),清雍正皇帝第九世嫡孙,虽然祖上曾经阔过,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启功出生时已是民国年间,加之丧父,所以家道中落,债台高筑,度日艰难。中学未毕业即辍学就业养家,然大丈夫固穷,不堕青云之志,因得名师指教,启老自幼对诗词、绘画与书法有着不解的情缘,在诗词,书法,绘画,治印,红学和文物鉴定等诸多方面均有高深造诣,其书法风格独特,运墨流畅,大小错杂,浓淡有致,浑然一体,有如陶渊明的菊诗,郑板桥的竹画,秀美挺拔,恬淡自如,充满田园意趣,人称“中华第一笔”,享有“诗书画三绝”之美誉。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文物局书画鉴定专家七人组成员,国家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年代: 建国后。类别:水墨(黑白)。尺寸:长23 * 宽12cm。

        [相关链接]    镜心,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样式,也称“镜片”或“画片”,即在画心四周镶加边框和天地头镶料,不转边、不上杆,直接将裱件装在镜框内(分横式和直式两种格式)。

       收藏感言:2013年9月,从网上淘得启功“篆书百家姓”镜心及邮寄“陈璧玉同志”收件信封,如获至宝。书法界定义启体”是“外柔内刚、自然洒脱、清隽儒雅、妩媚华美”。当得这件藏品,经上网查找资料,方知启老鲜为人知的奇特经历,虽身为天潢贵胄,但不愿沽祖宗之余荫,毅然放弃祖姓爱新觉罗或“金”姓,自创百家姓中没有的启姓,自封启姓始祖。启老一生寄情金石翰墨,尤其对我国古代书法、绘画、碑帖的鉴定亦是慧眼卓识,为保护、整理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物遗产贡献卓越。其著作等身,从文字学、敦煌学、诗文声律、红学、教育学,以至书法、绘画作品均获得广泛的社会影响,蜚声海内外(晓铁/藏品)

100枚招财猫姓氏:新百家姓排序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招财猫姓名是一种外表美观、工艺独特的挂饰,可置于手机,包包,汽车,居室等上(也可是名字或祝福语句)。

        [相关链接]    招财猫一说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中国,另外一说则起源于日本,是日本传统文化中常见的猫型偶像摆设,被视为一种招财招福的吉祥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江户。招财猫通常采用陶瓷制作,一般为白色,形态为其中一手高举至头顶,作出向人招来的手势,举左手表示招福;举右手则寓意招财;两只手同时举起则代表”财”和”福”一起到来的意思。此外招财猫胸前挂着的金铃,有开运、招财、招福、缘起之意,不同颜色的招财猫代表了主人不同的愿望,表达了人类亘古不变的对幸福、美满、好运的希冀。

        收藏感言:每个人都会因拥有自己独特的挂饰而欣喜,招财猫姓名因其价格低廉,深受青少年学生和女士的青睐。图为本人用招财猫姓名创意制作的《2006年新百家姓排序》和装饰手链。   (晓铁/藏品)

杨裕超编写诗词版“新百家姓”收藏欣赏

IMG_3615-     IMG_3614-

         [藏品简介]    杨裕超编写诗词版“新百家姓”,年代:2013年。

         [相关链接]    杨裕超,1941年出生,退休前是武穴一所高中的语文老师,退休后用3年时间从《中国姓氏大辞典》中“抠”出7000多个姓氏,将其中的5000多个姓氏以诗歌形式编写成“新百家姓”。(图为杨老师赠送给本馆的书稿,在此深表谢意)

         收藏感言:杨老善于和文字打交道,退休后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研究《百家姓》,受《说姓解名》、《发达开运姓名学》、《姓名工具书》、《中国姓氏大辞典》等辞书的启发,萌生了编写“新百家姓”的想法,杨老将姓氏组成6个字的句子,如:“文明伟大赤县,现实姓氏柒千。起始奠基仨皇,黄帝生日纪年。寄语子孙万代,铭记中国本原。遥迢五洲华裔,侨居毋忘祖根。伍拾陆名兄弟,会集美丽家园。同心协力互勉,构筑天堂人家。丰饶富裕强盛,自由民主平等。诚实守信礼义,爱岗敬业奉献。智慧博学勤劳,团结奋进向前。童少未来脊梁,培养岂感随闲。青春极其宝贵,珍葆切莫迟延。好男崇尚利世,正衜兴熙功建。暇休野外猛闯,这里蘧座村庄。近审楼墅亭榭,邑斋庭院黉庠。径幽溪涧涓淙,融沐静境瀛洋。为俾诵读快捷,将她组织关联。著录尽量通俗,涩隐冗昧难免……”,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姓氏,新颖、独创,令人钦佩。 (晓铁/藏品)

2013年最新版百家姓排序:王姓成中国第一大姓

王姓-        根据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在“百家姓”排序前三位的王、李、张为中国最大群体姓氏,分别有9500多万人、9300多万人和9000万人,三姓人群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1%,“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根据2006年发布的“百家姓”排序,“李”姓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姓,而在最新版“百家姓”中,“王”姓之所以取代“李”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是因为人口统计样本的扩大。自宋朝以来,李、王、张一直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姓氏,李姓和王姓的人口在不同时代各有不同,排序经常在伯仲之间。1986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在全国万分之五等距离随机抽样人口的57万个姓氏数据,研究结果公布的“百家姓”排序前三名是李、王、张;2006年根据全国各地新出版的地方志中的姓氏数据以及各地最新人口统计的近3亿人口的姓氏数据,研究结果公布的“百家姓”排序前三名也是李、王、张,但是“李”姓与“王”姓的差距已经缩小;本次最新公布的“百家姓”排序,基于“全中国13.3亿人口的姓氏数据库(2008-2010)”,统计分析数据扩大到13.3亿人口,包括台湾的全部姓氏数据和香港、澳门的随机抽样数据。

       编辑感言:中国人口众多,李、王两姓都是大姓,不同机构的数据来源渠道不一样,肯定存在偏差,好在不是什么原则大事,姓名仅仅是个代号,谁排第一都一样。  (晓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