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姓氏木梳 个性拥有

      《梳子1弘文姓氏木梳》由业界享有盛誉的民间资深木艺大师——刘燕西先生创意设计,采用水黄杨木为原料,以传统民间手工艺及现代加工技术,经手工雕刻,抛光等二十余道工序精工制作。梳体造型新颖独创,表面纹理细腻流畅,色泽天然;梳齿光滑圆润,手感极佳。在木梳上雕刻姓氏,此种创意融实用性与欣赏性为一体,既体现了姓氏文化,又不失为为理想的梳理用具和馈赠佳品。

       收藏感言:我国民间一直盛传“送梳子订终身”的说法,即“结发同心,以梳为礼”,表示愿与之白头偕老的意思。其实,送梳子还包含以下寓意:(1)梳子代表相思,表示对方很想念,很挂念你。(2)梳子代表健康、快乐,能将烦恼一梳而光。(3)梳子具有“梳”通经脉,清脑提神,调整血气,延年益寿之功效。    (晓铁/藏品)

今后看病有可能“对姓下药”

       中国的姓氏可能暗藏着疾病的某些相关信息,也许对今后研究个性化药物以及“对姓下药”能够提供线索。这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姓氏统计研究课题组最新的研究结果。该项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副研究员袁义达表示:目前还没有证明姓氏与疾病有必然直接的关系,但从很多现象看来,存在这种可能性。袁义达说,促使课题组有这种猜想的起因是,在进行中国姓氏统计的时候,得到了2.96亿人口的数据,一共收集到4100个姓氏,研究人员制作了姓氏分布图,根据各个姓氏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自编软件把100个大姓的分布制成了一张张彩色的姓氏分布图,通过分布图直观地了解每个姓氏在全国的分布区域和在当地人口中的比例,在分析过程中奇怪地发现,这些姓氏分布图与《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有很多相似重叠地方,似乎姓氏与常见疾病之间有某种关联,譬如孔姓在山东是大姓,糖尿病在山东也是高发疾病,因此便产生了这个大胆的猜想。

       袁义达说,按常理讲是有这种可能性,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在五千年前,姓就被定为世袭。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中,绝大部分是父系社会,中国人大都随父姓。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他的后代。由此推断,具有同一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虽然疾病和Y染色体的关系不大,疾病多数发生在常染色体上,但姓氏与常见疾病之间的重叠现象,却有理由让人相信存在尚未被认知的某种内在联系。袁义达解释说:我们不研究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课题组很想看看,如果真的存在某种规律,那么在研究某些疾病的起因时便可以增加新的思考方向,以后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将结果表述在图表上,进而提醒大家关注与自身可能相关的疾病。这个大胆的设想可能对医药领域研究个性化药物有所帮助,所以不排除今后可以“对姓下药”。   

       编后感言:姓氏,是标志血缘关系、表明宗族系统的符号,是人的根。这则消息令人惊奇,由此可见,华夏姓氏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从科研视角看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研究遗传学的活标本。    (晓铁/编辑)

监利溶血儿取名“家恩”

       据《长江商报》报道:湖北省监利一名新生儿出现溶血症状,生命垂危,急需“熊猫血”救命,4位武汉年轻人挽袖相助,共献出1600毫升RH阴性O型血(为稀有血型,人群中出现比例为3%,俗称“熊猫血”),使孩子转危为安。为了纪念这群热心人,孩子的父母为宝宝起名“家恩”,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报恩社会。父亲胡振文表示,“家”有2种意思:一是武汉对于孩子就像第二个家一样,二是这4个热心人已经如同宝宝的家人一样,孩子应该永远铭记他们的恩情。    (晓铁/编辑)

虎年传喜讯 商标获核准

商标注册证合影-1       日前,终于收到盼望已久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信函。本人于2006年9月15日向国家商标局提交的“百家姓”注册商标申请获得批准。国家商标局李建昌局长签发的《商标注册证》(第5617768号),核准在扑克牌、纸牌、棋、体育活动用球、钓鱼杆、钓具、圣诞树架、玩具、球拍、体育活动器械十类商品上使用“百家姓”商标;注册有效期自2009年10月28日至2019年10月27日止。

       2010年上半年,本馆拟计划在《四体书法百家姓》扑克牌首次使用注册商标标识“R”,并改版完善第一套《百家姓》扑克牌,将华夏姓氏文化与商品研发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注册商标之功效。

       编后感言:2007年国家工商总局下文,不再允许纯自然人注册商标,并对申请人主体做出限制,只允许工商个体户和公司注册商标。2010年武汉市出台知识产权新规:注册商标也能获资助,意味着知识产权可享受财政资助政策;鼓励以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出资入股,无形资产可占注册资本比例最高达70%。  (晓铁/文)

四川《筠连县姓氏志》引人关注

       据四川宜宾筠连县姓氏文化学会理事会负责人透露:《筠连县姓氏志》一书已最后审定,将于2月份正式出版。2003年6月,筠连县政府批准《筠连姓氏志》正式立项。近6年来,经过80余名“姓氏专家”的调查收集和不断完善,《筠连姓氏志》共收录了271个姓氏的源流、迁徙、分布、字辈、家谱、史迹、人物,既是筠连第一部姓氏家谱志,也是第一部最大的人物志,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第一部具有地方特色的姓氏志。
  据悉,李、刘、张、王、杨、陈、罗、黄、胡、周、詹11个姓,占筠连总人口的50.6%,除詹姓外,其他10种姓均在万人之上,其中2万人以上姓氏有3个,3万以上姓氏1个。在271个姓氏中罕见的姓如蛋、党、贵、氐、淘等都是很少见的;有的姓在筠连境内只有1人或两人,如包、年、迟、时、谷等只有1人;奇、蛋、党、贵、氐、淘只有两人,据调查,这是因为结婚或者因其它原因,近二三十年从西北迁来。
  由于名字的奇特,不少人还产生过烦恼,比如一位姓蛋的先生告诉姓氏专家,他每次出外需要留姓名时,别人都用惊奇的目光看着他,“真的姓蛋呀?”久而久之,他习惯了出门写姓名时简写为“旦”,这样虽然惊奇的人还是不少,但毕竟心里感觉要好些。
  姓氏专家在收集调查时还发现,有的姓氏书写不规范,如筠连镇一个居民姓青,但其户口簿、身份证上错误地写成了卿,专家发现后,以筠连县姓氏学会及《筠连县姓氏志》的名义,到派出所、公安局帮忙协调,成功为其改字。(晓铁/编辑)

球迷忙起名:“姚曳”成第一首选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当姚明新年即将升级成为“爸爸”的消息被各路媒体披露后,全国千千万万的球迷都在热议“小姚明”,为小姚明起名的网友乐此不疲,轰轰烈烈的阵仗甚至比自家有了孩子还要热闹积极,起名的规律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以姚明和叶莉的名字为中心;一类以篮球为中心;一类则是以“奇特”为乐趣。

       姚亮,这是被许多网友推崇的男孩名字——与父亲组成“明亮组合”。而将姚明和叶莉的名字组合成——姚曳,则是网友们最“异口同声”的答案,或者姚叶、姚烨、姚晔等,名字以发音YE的字即可。另外一个被广为推崇的名字为姚篮,女孩的名字则为姚岚。更有网友另辟蹊径,想出了姚麦蒂、姚科比、姚姆斯、姚伯伦等名字,希望小姚明能够成为下一个篮坛巨星。还有网友想到了姚寅,小名小虎,这既暗合了小姚明的属相,又与“要赢”谐音。姚来,姚去,这是网友给“双胞胎”起的名字,估计会让姚明喷饭。更不靠谱的女孩名字为姚啊瑶,多少有点恶搞成分,不过感觉也到是有点乐趣。  (晓铁/编辑)

2010年心语心愿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个人收藏可谓微不足道,面对千千万万、林林总总的藏品,谁都无法完全拥有。传说历史上吕不韦是第一个花钱买古玩的人,“非杨长寿1为悦己,悦佳人也”。据了解,多数藏友在初涉收藏时,并不为功利所诱惑,而是被藏品具有的独特文化魅力所吸引。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描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道出藏家意外得到第一件珍宝时的那种轻松愉悦、心怡气爽心境。华夏姓氏文化博大精深,题材广泛,借助专题收藏,不仅可以关注时代发展变迁,而且能够领略姓氏文化的精髓,通过对藏品进行整理、分类,探究华夏姓氏的起源。的确闲暇之余凭把玩藏品是件“悦人悦己”的事,收藏是种高雅的精神追求,有别于一般的物质占有,老少皆宜。

        有人说,当你喜欢回忆过去时,说明心在变老。其实变老对于每个人而言是件不可抗拒的事,回忆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闲暇时的享受。作为《华夏姓氏物品及名片家庭收藏馆》创办者,“收藏+研究”乃创办家庭藏馆的初衷,也是个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因为人文与自然总是相互交融的,人类对人文的发现和对自然的认知,可以借助收藏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将收藏视作一种平民化的生活,收藏是一种享受,收藏是一种阅读、收藏是一种娱乐、收藏更是一种幸福…… 。

因姓“蔄”无法登机 无奈改姓通过安检

       据报道,山东蔄茂强到重庆出差,按行程计划从江北机场乘坐下午航班前往九寨沟。安检时,工作人员将其拦下,称其登机牌与证件上“简”字与读音不符,不让通过。蔄茂强解释说,买机票时因打不出“蔄”字,工作人员用“简”代替“蔄”。20多年前自己出国办理护照时,姓名一栏使用拼音“manmaoqiang”,在其他城市和国家乘坐航班均能通过。但安检人员始终坚持原则,眼看登机时间快截止,蔄茂强不得已只好重新打印登机牌,将姓名打成“jianmaoqiang”才通过安检。坐趟飞机被迫改姓,蔄先生心里不是滋味。 

       编后感言:“冷僻”姓氏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段特定的传统文化。国家每次修订《辞海》之类的字典时都会收录进不少新词,却将很多老词、老字清除掉。从姓氏文化角度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异体字存废问题,而是关系着姓氏的祖先、根脉之传承。因此,笔者呼吁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和护这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将其收入字库。(晓铁/编辑)

佘太君改姓的故事

佘太君1副本    佘太君,名赛花,和其他传说中的杨门女将不同,历史上确有其人。曾祖父曾任后唐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十里)刺史;祖父折从远,公元930年后唐明宗授其为府州(今陕西府谷县)刺史;父折德扆,后汉隐帝特任府州团练使;折太君系折德扆之女乃杨继业之妻,即是历史上的佘太君。

    杨家将一门英烈。佘太君的丈夫和几个儿子、女儿杨八姐皆为国战死沙场。为了儿孙们出征不再夭折,佘太君将自己认为不太吉利的“折”姓毅然改为与折同音的“佘”,意在子孙福禄有余,由她一人撑着一片天,一人承受外来之灾,从此历史上便有了佘太君改姓的故事。现山西保德县折窝村佘太君墓所在地和陕西白鹿县佘家坡头村的佘姓后裔们,只要提到此事仍是津津乐道。(晓铁/编辑)

“吝”、“啬”二姓的故事

       吝(lin)姓来源:(1商、周时期,祭司中的收卜释相之人,即称吝祭,是主祭官之一,子孙后裔以其职位为氏。(2)春秋时期晋献公玄孙韩康被封于蔺邑,子孙以邑名蔺为氏,后因避难有改同韵字“吝”为氏。姓氏名人吝东证。河北省安平人,著名教育家,辽宁省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姓氏发源地:中山郡,今河北省定县。

       啬(se)姓来源:古有啬夫,周代为司空的属官,秦汉时为乡官,执掌诉讼和赋税,子孙以官为氏。姓氏名人:啬昭印江苏省昆山强威精密粉碎机厂总经理。姓氏发源地:京兆郡,今陕西省西安市。

       相传古代,有位姓吝的人进城办事,路上遇到一位姓啬的人,二人说话投机结为朋友,分手时约定中秋节到十里长亭饮酒赏月,并说好吝带酒,啬备菜。在约定的日子俩人如期来到亭下,可是双方都空着手,以为对方会携带酒菜来。吝首先打破尴尬局面,用手握成酒杯状对着圆月吟道:“月光如水水作酒,何用杜康来酿造,请啬兄放量痛饮”。啬也不示弱,随即伸出两指作筷子状,指着亭边池塘诵道:“池中游鱼当佳肴,无须厨师来烹调,请吝弟尽管品尝”。二人举“杯”抡“筷”,又“喝”又“吃”,连夸酒美菜香。周围赏月诸人见到如此滑稽一幕,无不捧腹大笑,其中有人挖苦道:“你们喝的是吝啬酒,吃的是吝酱菜,活着是吝啬人,死了是吝啬鬼”,于是人们将他俩的姓合起来组成了“吝啬”一词。       (晓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