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李玉芙

        [藏品简介]    李玉芙,1938年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国家一级演员,“梅派”青衣,原在哈尔滨京剧团学戏,后经梅兰芳介绍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学习,师承梅兰芳、华世香、李慧芳、张蝶芬、贾世珍等。1959年毕业到梅兰芳京剧团任演员,1960年调入北京市实验京剧团任主演,先后主演《贵妃醉酒》、《宇宙锋》、《霸王别姬》、《凤还巢》、《穆桂英挂帅》等梅派名剧,曾代表梅剧团参加梅、尚、程、荀四大流派联合专场演出《贵妃醉酒》,因嗓音甜润清脆,表演洒脱大方,被誉为梅派传人中的新星。退休后仍参加剧院演出,应邀在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戏校担任教学工作,在中央电视台《跟我学》栏目中教唱京剧,任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导师。

        [相关链接]    梅派指梅兰芳在京剧旦行中首先形成的影响极其深远的京剧流派,主要是综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收藏感言:李玉芙出身于梨园世家,父亲艺名李妙兰,有七子一女,除四子从事杂技专业外,长子、次子、三子、五子、七子都曾活跃在京剧舞台上。这张名片电话信息为北京号码6位数,经上网查证1994年北京市电话由六位制向七位制过渡,名片上手书“石维坚”是李玉芙的丈夫,二人于1962年结婚,次年女儿出生取名“梅”,因为李玉芙唱梅派京剧故此纪念。石维坚是中国杰出的话剧、影视表演艺术家,也是第一个塑造孙中山形象的演员,夫妻相濡以沫在文艺界是对有名的恩爱伉俪。

名人名片(政治类)收藏欣赏:章含之

        [藏品简介]    章含之,1935年7月生于上海,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养女、曾担任毛泽东英文教师、著名外交家乔冠华之妻,出任女外交官、参与中美建交谈判、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晚年著述《我与乔冠华》、《风雨情》、《我与父亲章士钊》、《那随风飘去的岁月》、《跨过厚厚的大红门》等回忆录。2008年1月26日病逝,享年73岁。

        [相关链接]    章士钊,1881年3月生于湖南省善化县,字行严,一个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相融合的人物。上世纪以“苏报案”震惊思想界、以北洋政府段祺瑞内阁的司法总长和教育总长闻名教育界、以2万银元巨款赠与毛泽东、以鼎力营救李大钊而为中共所激赏、以为被国民党捕获的陈独秀出庭辩护而声名显赫、以上海流氓大亨杜月笙的高级顾问身份而名震上海滩。

        收藏感言:30年代上海滩一个出身低微、年轻美貌的女子与一位富家公子的爱情,使她以私生子的身份入世。母亲决心非父亲不嫁,而父亲也无可奈何,于是一场赔偿官司开堂。母亲对父亲报复的砝码是:如果他不要这个孩子,那她就会被送给下等人;父亲则宁愿以金钱抵偿也不愿意收留自己的孩子,而作为母亲的律师上海滩大名鼎鼎的章士钊将她收作自己的养女,章含之的命运转折点就在这一瞬间开始,为日后成为“名媛”铺平了道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女人的婚姻注定为世人所关注,章含之与乔冠华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构成了她人生中的一个亮点。1973年与乔冠华结为伉俪幸福生活了十年,但也共同经历了政治风雨的磨难。1983年乔冠华去世章含之剪下丈夫的两束头发并留下遗愿:带着丈夫的头发同养父葬在一起,以示对夫君的爱至死不渝。有道是:一代名媛,传奇人生。至爱华章,一生含之。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于魁智

        [藏品简介]    于魁智,1961年12月生于辽宁沈阳,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京剧演员,自小受到当音乐教师的母亲启发爱上京剧,工老生。1982年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毕业,先后荣获首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第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梅兰芳金奖、中国金唱片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华鼎奖暨中国演艺名人公众形象评选(戏剧类)第一名等多项大奖。2004年推出专辑《于魁智老生唱腔》并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国粹之声,开创了中国京剧艺术的先河。2005年任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

        [相关链接]    工老生是传统戏曲脚色名,指主要扮演以唱为主的文老生,也就是正生,在剧中扮演男主角。传统京剧中原有“生、外、末”后来统称为老生,按照表演艺术特点的不同又分为“安工老生”、“衰派老生”和“靠把老生”。安工老生,又称“唱切老生”、“王帽生”,大部扮演帝王、书生一类人物以唱功为主,在舞台上安详稳重动作较少,故称“安工”;衰派老生,又称“做功老生”,大都扮演衰老或精神状态衰颓的人物,以做功为主,故称“衰派”;靠把老生,大都扮演武将一类的人物,由于扎靠(戴盔披甲)、使用刀枪把子(剧中人使用的兵器)而得名。京剧史上有一些老生演员,文戏、武戏都擅长,唱功戏、做功戏、靠把戏都能演,后来就把这种戏路宽的老生演员称为“文武老生”。

        收藏感言:于魁智以文武老生传统戏打底,数十年来固本守正复排数十出老戏,同时求新求变从《兵圣孙武》到《丝路长城》创作十余出新编剧目,艺术轨迹与观念在整个传统艺术领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表演自然流韵,字正腔圆,音纯溶情,扮象佳,基本功过硬,为最具票房魅力的文武老生,是人民喜爱的艺术家。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魏明伦

        [藏品简介]    魏明伦,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市,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国家一级编剧、四川省作协副主席。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1980年创作《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戏曲文学戏本;杂文以其内涵与形式双重特殊引起文坛和社会反响,代表作《中国杂文大观》、《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精品集》、《新华文摘》、《笔会文粹——走过半个世纪》等;九十年代涉足影视领衔创作《众人划桨开大船》等节目获多项春兰杯奖、担任电影《变脸》编剧获1995年度中国电影节华表奖(政府奖)最佳合拍片奖等。1987年被新华社《半月谈》公认为中国当代九大剧作家之一;1988年被天津《艺术家》评选为中国艺术界十大神秘人物之一;1993年被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等学术机构联合推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界“四大怪杰”之一。2005年中国戏剧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为中国剧协副主席。

        [相关链接]    “四大怪杰”,怪杰意即行为怪诞不羁,但却为大众谅解和欣赏的名人。2016年在中国戏曲现代化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上,湖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著名戏曲导演余笑予、四川著名剧作家魏明伦、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周本义、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名誉院长裴艳玲被评为“新时期戏曲怪杰”。

        收藏感言:魏明伦童年失学,九岁唱戏,业余自修文学,少年习作杂文,由于其在多方面取得优异成就却拿不出小学毕业文凭,故被海内外戏称为“巴蜀鬼才”。2013年在成都开办个人文学馆引起文坛和社会的强烈反响,它既是一种地域文化推广,也为社会各界人士了解中国当代文学、感受中华民族文学的独特魅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对传承和保护巴蜀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馆收藏的这枚名片特别之处在于主人亲笔书写姓名并盖印章,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片如其人,彰显“风骨”

名人名片(政治类)收藏欣赏:孔泉

        [藏品简介]    孔泉,1955年11月生于印度新德里,祖籍广东普宁市下架山镇南城村,原名邦西,孔子七十六代孙,父亲是原新华社东京分社社长孔迈。1973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先后在比利时蒙斯国立大学和安特卫普大学就读,并在法国国家行政学院进修,1995年编纂《荷汉双语词典》,曾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发言人、欧洲司司长、中国驻法国并兼驻摩纳哥公国大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助理、中央外办副主任等职。

        [相关链接]    上世纪80到90年代,经过几次石油危机之后,荷兰进入经济持续增长时期,不少中国人远赴荷兰寻求工作机会,中荷之间人员、经贸交往日益密切,对两国语言的互译需求大增。1995年孔泉编纂的《荷汉双语词典》出版,立刻受到学习荷兰语人士的欢迎,被荷兰政府作为必备工具书赠送给入籍荷兰的中国人。

        收藏感言:孔泉精通法语、荷兰语、英语、德语,工作上时常妙语连珠,文采飞扬,生活中却是同学和同事眼中重情重义的人。随着中国对外交往与合作的扩大,多年的驻外工作经历让他体会到不同语言的丰富细腻与表达之精妙,面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50多种官方语言对小语种需求量的迅速增加,孔泉认为:要实现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和对不同文化的欣赏,必须通过学习和掌握对方的语言来实现。

上海胡国璋老师赠本馆姓氏文章剪报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胡国璋老师赠姓氏文章剪报200余篇。年代:1994年至2021年。

        [相关链接]     胡国璋,1937年生于上海浙兴里,退休前是一名教师,早年教俄语,后转教政治。胡老从1960年开始订报,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不会搓麻、不懂跳舞,生平唯一的爱好就是读报,当时工资只有四五十块钱,他将仅有的零花钱都用来买报、订报,每年平均订阅《新民晚报》、《上海劳动报》、《解放日报》、《广州文摘报》、北京团结报》、《文汇报》、《 时代报》等十几份报刊和杂志。通过读报掌握了各类学科知识和第一手新鲜新闻,这些被他用到课堂上深受学生们的喜欢。1997年退休后他依然是每天三四个小时坐在书桌前边看报、边剪报,虽然看报、剪报占用了大量的休息时间,但他甘之如饴,乐此不疲。

        收藏感言:2021年4月胡老给我发来一条微信“杨老师,晚上好!多年不见,好想你们。还记得十多年前你爱人到上海来乌镇旅游,回忆往事,历历在目。由于年令关系现将多年来收藏的剪报(都和百家姓有关)送给你,望笑纳!请告诉贵府详细地址”。一周后我收到了胡老师邮寄的厚厚一沓剪报,仔细查看都是与姓氏相关的文章,不由得喜不自禁。我感慨胡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持,当得知我爱好百家姓专题收藏时,他无偿将剪报赠予馆藏,既是对我莫大的支持也是对我殷切的鼓励,令我倍感珍惜,难以忘怀。    (由衷感谢胡国璋老师倾情赠予剪报)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金铁林

        [藏品简介]    金铁林,1940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满族,中国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1960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1965年毕业分配到中央乐团,1981年执教民族声乐总结出一套成体系的民族声乐教学方法“金氏唱法”,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歌唱家和声乐演员。1985年先后担任声乐系副主任、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声乐学会副会长等职,现任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名誉院长。

        [相关链接]    “金氏唱法”指在传统音乐与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借鉴与学习国外歌唱艺术,所形成的独特具有时代特点的声乐艺术,它对民族声乐具有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发声的科学性、训练的民族性、观念的时代性三个方面。这一唱法由金铁霖教授提出在教育界和歌唱界引起了极大轰动,培养了一大批新时期优秀的民族歌唱家,改变了民族唱法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个性”千人一腔”的状况,体现了我国音乐家对于民族声乐艺术与时俱进的不懈追求。

        收藏感言:金铁林在三尺讲台上奋斗了整整50年,不仅培养出了许多在中国和世界声乐界赫赫有名的歌唱家,如:彭丽媛、宋祖英、阎维文、张也、戴玉强等,而且几代学生让中国声乐唱响了世界。无数首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歌曲,唱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时代的最强音,如:《在希望的田野上》、《好日子》、《小白杨》、《春天的故事》、《当兵的人》、《走进新时代》等,金老为中国声乐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馆收藏的这枚名片,从名片信息分析应为80年代,但不知名字为何是“林”而不是“霖”,如果系错印为什么名片主人不纠正却坚持使用,原因不详。

“花木兰”图案酒瓶、酒壶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藏品名称:花木兰图案酒瓶、酒壶。年代:2007年。出品:不详。属性:唐山瓷瓶。尺寸:酒瓶高17cm、酒壶高16cm。

        [相关链接]    花木兰,(412年-502年),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完成了使命凯旋而归,其代父从军,忠孝节义,流传千古,被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收藏感言:本馆收藏的花木兰酒瓶、酒壶分别从网上淘得,这套酒具人物图案清晰,尤其酒壶铂金线及壶盖完好无损,且酒瓶、酒壶正好配成一套,目前市面上难得见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出自《古乐府》里的《木兰辞》,据史料记载,木兰在我国历史上确有其人,但不姓花。清《木兰奇女传》载有朱木兰,14岁起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转战沙场13载屡建奇功,唐太宗封为武昭将军、武昭公主,赐姓李。清《三十二兰室诗钞》载有魏木兰,为抵抗南侵匈奴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战死沙场,被追谥孝烈。《新唐书》、《全唐诗》载有任木兰,散尽家财组织部队,女扮男装跃马横戈,率军一举打败强大的叛军。明《韩木兰传》载少女木兰,姓韩,十二岁女扮男装改名韩天保,投奔红巾军,13年军旅生涯战功卓著,家乡四川阆中建有木兰庙、木兰寺等。千百年来花木兰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因为勇敢纯朴,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动画片,受到全世界的欢迎。有道是: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传。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名人名片(政治类)收藏欣赏:萧秧

         [藏品简介]    萧秧,原名陈琤,1929年7月生于四川阆中市玉台镇。1956年毕业于民主德国硅酸盐研究院,先后担任北京玻璃总厂党委书记、厂长,北京市工业交通办公室、市经委副主任,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重庆市副市长、市长,兼重庆市委书记,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9年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省长,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98年10月在成都病逝。

        [相关链接]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于1993年1月成立,这是国务院领导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工作的高层次决策机构,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三峡工程移民开发局。2018年3月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并入水利部。

        收藏感言:这枚名片当属1989年萧秧时任四川省省长,在担任最后一个职务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时,虽然重病在身,仍心系库区,情牵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送的挽联“立党为公、无私奉献、笑对人生、一往无前”聚焦了萧老的一生。(萧秧在清华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由于特务告密被国民党抓入监狱,虽然地下党做了大量的营救工作,但丧心病狂的敌人还是将两名同学残忍杀害,肖秧因个子矮小又没有半点证据,敌人将其释放。这两名倒在国民党枪下的同学,一个姓萧,一个名秧,于是改名“萧秧”。)

名人名片(政治类)收藏欣赏:戴相龙

        [藏品简介]    戴相龙,1944年11月生于江苏仪征市,1967年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会计系,1985年先后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交通银行总经理、副董事长、党组书记,1995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2003年任天津市市长,2008年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理事长。

        [相关链接]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成立于2000年8月,主要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转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保基金是不向个人投资者开放的,社保基金是国家把企事业职工交的养老保险费中的一部分资金交给专业的机构管理,实现保值增值。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按险种分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等社会保险基金,2013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首次列入预算报告接受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监督,《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草案)》对全国社保基金的筹资、管理以及使用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基金的运行,从而保障了基金的安全。

        收藏感言:据报载,戴相龙任天津市长五年是天津市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最平稳的五年,被市民称赞是“财神爷”、“金融市长”,他发挥所长为天津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从“天津复兴”到接手社保基金理事工作,戴相龙习惯了对“难题”作答,在解决社保基金“空账”运行问题上,他的专业、睿智、儒雅、平和的风范,影响和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位人,历史功绩绝不亚于在天津施政的成绩,作为社保基金“掌门人”无愧于国、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