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郡望”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的特有范畴,在隋唐中世纪时期有一个非常流行的叫法,称作“姓望”,无论是研究中国的姓氏文化,还是进行寻根问祖,每个姓氏都离不开郡望。所谓“郡望”其最初的含义,“郡”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建置、行政区划,其设置开始于先秦,盛誉于汉魏六朝,唐朝以后逐渐被废除,宋代以后就彻底不见郡的设置。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个郡,西汉继承秦制,又将全国分为103郡。“望”即“望族”,指有声望的姓氏大族,显贵的为世人所仰望的姓氏,这些宗族世代聚族而居,人才辈出,冠盖连绵,门第高贵,家世显赫,为当地郡人所敬重和仰望。一个郡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望族,后来郡望又有了另一层含义,就是指一个家族的根源和发源地;一个姓氏或家族的郡望,就是指这个姓氏或家族所发源的某个郡,因此当郡作为一级行政区划消失,郡望却能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成为各姓各族寻根的依据。
姓氏郡望有二个功能:一是社会的功能,即通过郡望来标明出身,为人们通婚姻、入仕途提供参考;另一个是宗族的功能,即为人们寻祖问根,联宗认亲提供参考。各姓的郡望,其形成都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来说在郡望的兴起阶段,一个姓氏大都只有很少几个郡望。隋唐时期的郡望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在许多新的郡望兴起的同时,一些魏晋六朝时期的旧郡望渐渐被人抛弃不用,因此宋代以后,绝大部分中国的姓氏都只剩下一个统一的郡望。郡望是贵贱显著之标志,因此也就成了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依据,同时还是名门世族论婚联姻的依据。一般人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名门世族的婚姻更是非望族不娶,非望族不嫁。
“ 姓氏发源地”则指某姓最早在某地的形成。姓氏郡望和姓氏发源地是两个不同的姓氏文化概念,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有本质差异。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与某一姓氏有关联的某个地方,不同之处在于姓氏发源地是得姓之源之根,而姓氏郡望则是姓氏之流之枝。一般讲,姓氏的发源地具有唯一性,而姓氏郡望则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如杨姓源于晋地之杨国(今山西洪洞县东南),望出弘农(今河南灵宝)、天水(今甘肃天水),河内(今黄河以北为)等多个。近年来,全国各地盛修族谱,试想,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姓氏发源地和同一的人文鼻祖,势必会出现姓发多端、祖不一人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族人团结,更是对先祖的不敬。
本人在收集姓氏名片过程中,发现有许多人对“姓氏郡望”与“姓发源地”概念混淆不清,实际上,姓氏发源地与姓氏郡望的关系是根与枝的关系,根壮枝方茂,枝茂根更壮。从这个意义上讲,弄清楚姓氏郡望与姓氏发源地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崇先敬祖,加强宗族团结,更好地开展姓氏文化宣传与研究,而且有利于维护姓氏文化资源的完整性、合理性和纯洁性。 (晓铁/文)
21 6 月, 2014 in
姓氏文化笔谈 |
欢迎评论或留言
[藏品简介] 刘一正,1962年10月生于北京市,书法家、收藏家,7岁始学书法,兼习绘画,师从书画家吴悦石先生,书法吸取颜真卿、柳公权、王觉斯、傅青主之遗风,书风古茂恣逸、跌宕多姿,先后得到过启功、陈叔亮、朱丹、刘开渠、吴作人等大师的指点,作品曽多次荣获全国性书法大奖,尤其是从习字开始涉猎收藏,且藏品宏富,以收藏近、现代书画家作品见长,颇负盛名。
[相关链接] 书法家是指擅长书法的人,并能够将其推至艺术高度的人。我国书法艺术的繁荣期从东汉开始,书法书写法则包括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和风格等,历代书法家被老百姓的谈论以及学习的主要有五大书法家: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颜真卿,代表作《祭侄文稿》;米芾,代表作《研山帖》;赵孟頫,代表作《胆巴碑》;王铎,代表作《拟山园帖》。当代书法家有胡小石、萧娴、范曾、启功、沈鹏、刘炳森、欧阳中石等。
收藏感言:刘老师的名片简捷明了,作为知名书法家、收藏家,其在鉴别字画真伪方面有独到的经验:一看落款,用笔的起始程序,轻重缓急,书者当时的情绪等;二看印章,使用的时期,由谁调刻;三看特性,作品的神韵、风格、年代、用墨、用色、用笔、构图、用纸等,认为“书法可以促进收藏,收藏也可提高书法”,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晓铁/藏品)
19 6 月, 2014 in
名人名片收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藏品简介] 《寻根百家姓》由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年出品,本书从华夏现存的两万多个姓氏中选取人口超过两百万的100个大姓,通过解读姓氏起源、始祖、郡望、堂号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成果,对前45位大姓的人口总数、所占比例及姓氏排名作了统计和标注,为读者和姓氏爱好者提供了寻根探源的线索。
[相关链接] 寻根是人的一种本性、一个情结、一份真情;寻根的过程也是寻梦之旅,它不仅仅是寻找族谱,寻找族群,寻找先祖,寻找亲人,也是寻找家族之梦、民族之梦,更是一种家国情怀,或为过去繁盛的家族而骄傲,或为祖先的创业而感动,或为长途的迁徙而震撼,或为百折不回的壮举而崇仰,得到的是祖先创业不易、后人定当珍惜的结论;产生的是惟有勤勉才能生存、惟有奋斗才能兴业的省悟;激发的是不忘祖训、振兴民族的内生动力。水有源,树有根,血缘和宗族观念需要代代传承,家族意识和孝悌观念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亘古不变的价值观。
收藏感言:一个姓氏,就像一座历史博物馆收藏着一个家族兴衰更替的历史,心中有家才有国,小到家族大到国家,正是宗族和血缘让人们的认同感、荣誉感凝聚在一起不断的发展和壮大,让优良传统文化得到培育和传承。寻根文化可以让一个城市赋有历史的力量,让孝悌美德成为城市的名片,它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种精神,需要我们精心培育,代代相传。本套书籍在版式和装帧设计方面,不仅巧妙地融入了书法艺术的多种元素,而且力求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可谓匠心独具。 (晓铁/藏品)
10 6 月, 2014 in
姓氏藏品欣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藏品简介] 任正非,1944年10月生于贵州省安顺市,1963年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1974年应征入伍参与辽阳化纤总厂基建工程,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1978年以军队科技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1983年转业至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1988年创办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兼总裁。2000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3位;2003年荣膺“2003年中国IT十大上升人物”;2011年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056名,中国第92名;2011年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
孙亚芳,1957年生于广东,1982年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曾在国家安全部从事通信工作,1992年任华为培训部经理、长沙办事处主任、常务副总裁,1998年任华为公司董事长兼常务副总裁。2010年10月6日荣登美国《福布斯》杂志“最有权势女性”年度榜单,位列90位;2011年11月登顶《财富》中文版“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榜单榜首;2012年3月被《财富》(中文版)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2018年3月23日华为董事会换届选举孙亚芳辞任董事长。
[相关链接] 华为,全称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是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创新的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长期的价值和潜在的增长,属于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总裁任正非,董事长孙亚芳共同携手使华为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设备供应商。2018年初华为发布2017年年报,并发布新的愿景与使命: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收藏感言:大凡真正的大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个思想家,对企业的宏观战略有清晰的认识。华为从技术模仿到跟进到领先,产品营销从技术营销到文化营销,企业管理从目标界定到管理创新再到智力价值承认,任正非、孙亚芳以自己独特的思想认识、影响和指导企业的发展,成功将华为打造成“中国民营企业的标杆”。 (晓铁/藏品)
5 6 月, 2014 in
名人名片收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藏品简介] 2014年6月,从淘宝网上淘得天津《今晚报》连载的《百家姓》,据卖家介绍:报纸年代为2003年至2004年共125期,由篆刻家张福义每天用四方印,计500枚,共连载4个多月,在天津乃至全国引起很大反响。连载选材自康熙年间出版的《御制百家姓》,主要介绍“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500个姓氏起源、历代名人、名人画像及姓氏篆刻等内容(图为连载部分影印件)。
[相关链接] 张福义。天津印社副社长,十几岁开始刻印,早年拜龚望学习书法篆刻,其印风厚重平实,雅俗共赏。《百家姓》让人读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华夏姓氏贯穿了宗族的传承和繁衍,也记录了家族的兴衰更替,篆刻镌刻出了中华文字的历史悠久,成为第一个完整用篆刻手段完成《百家姓》的篆刻家。
收藏感言:报纸看完以后,有的被当成废品变卖了,有的被用来包装或衬垫,而留心收藏旧报纸的人并不多。这套连载《百家姓》特点是:时间长、资料性、趣味性强,虽然没有特殊的历史背景,但因发行量少、地方性强,收集完整当属不易。 (晓铁/藏品)
2 6 月, 2014 in
姓氏藏品欣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2014年4月,因新房装修和夫人到位于汉西的南国家装建材市场按图索骥,当走进“皇室公爵中华铜文化体验馆”时,发现有各种款式的铜门、铜雕花隔断、铜工艺品等,按照装修设计图要求,经过讨价还价最终定制了一扇住宅大门。在预付定金时,我向周总提出帮忙雕刻一枚“百家姓收藏馆”馆藏印章,当周总接过我递上的百家姓收藏名片后欣然应允,随即请示公司主管满足了我的要求。回到家,我立刻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考虑再三决定将印身图案选定为:龙王吐水、二龙戏珠;印面图案为蝙蝠戏金钱,字体选用篆书,寓意“时来运转、金玉满堂”。
据查考,印章起源始于三代之时,其用途、形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化、发展过程,最初用玉石做成,随身佩戴,主要用于装饰。随着配饰风气的增长,对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印章的花纹、文字也越来越复杂、个人姓名、官衔也都成为必须的内容。秦始皇时期,印章逐渐演变成一种信物,一种凭证,皇帝的印章称为“玺”,而官民印章称为“印”。
春秋战国时期,印章已应用于社会活动中,战国私章形状较官章小,适宜佩带,以方形为主,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除姓名、官职外,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动物图案以及大型烙马印等;材料分金、玉、陶及其它材质。秦代开始建立印章制度,到汉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奠定了印章“盛于汉”的历史地位。汉印种类繁多,显现出方正、质朴、平和、博大的整体风貌,特点是容量大,在金、银、铜、玉、石等各种材料上,印工用琢、铸、凿等多种制作方法,让印面产生不同艺术效果。魏晋南北朝篆刻承汉印之风,趋于瘦挺方直,不及汉代印章精整严谨,沉穆雄浑。官印各朝均有定制,印材仍为金、银、铜、玉纽,除龟纽、驼纽、鼻纽、瓦纽外,同时出现了辟邪纽,最具特点的印章有四种:多字印、多面印、悬针篆印和朱文印。隋唐至宋元,是中国印章艺术的相对低潮时期,官印存世极少。印章有阴文、阳文之分,古代印章大多为阴文,尤其是印的阴阳辩证关系,启迪了我国书画艺术的发展。 中国传统画将诗、书、画称为“三绝”,后加上印称之为“四精”,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合了多种艺术,把美有机的统一在一幅完整的画面里,给人以更多的欣赏、品味和精神上的享受。
印章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出现,是随着唐宋文人画的勃起而兴起,画家、书家之所以注重在作品上钤盖姓名、别号、斋馆名号等印章,是因为能很好地展现诗、书、画、印的整体艺术观念,即使是那些优秀的篆刻原件已不复存在,人们依然可以欣赏到印章的图像。 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印章在反映历史、反映社会方面有其独特的形式和特殊的价值,虽然它的体积都很小,但却是文物宝库收藏中重要内容之一,其收藏、鉴别、研究对中国文字的产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衷心感谢皇室公爵中华铜文化体验馆周总为本馆免费雕刻馆藏印章) (晓铁/文)
23 5 月, 2014 in
姓氏文化笔谈 |
欢迎评论或留言

[藏品简介] 石坚,原名马汉三,1924年生于河北清苑,1938年参加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从事部队和地方文艺、新闻、宣传工作,担任冀中导报社电讯编辑科科长,天津日报通讯部编辑科科长,新华社天津分社记者、采编主任、副社长、社长,1960年任《天津日报》副总编辑,1961年任《天津日报》总编辑,1983年调任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2004年离休,2014年5月3日逝世。
[相关链接] 《天津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委员会机关报,创刊于1949年1月17日对开2张,读者对象主要是天津市干部、知识分子和职工,兼顾毗邻省、市的读者,经济报道居首位,约占地方新闻的一半。毛泽东主席曾两次为天津日报题写报头,历经半个世纪《天津日报》在我国报业史上曾留下许多辉煌的业绩,率先由四版扩为八版,率先实行自办发行,第一家恢复工商广告等。
收藏感言:石老在新闻战线笔耕不辍,其参与宣传报道抗美援朝、文革等事件,为天津日报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共采写新闻、通讯、报告、随笔、评论等数百万字,著有《大地风采》、《匆匆集》、《欧亚三国见闻》等,主编书刊杂志十余种。 (晓铁/藏品)
22 5 月, 2014 in
名人名片收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藏品简介] 高占祥,1935年11月生于北京市通州郝家府村,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书法家、摄影家,曾任北京团市委副书记、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河北省委副书记、文化部常务副部长(1986年1月至1994年8月)、中国文联党组书记、中国文联常务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会长、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会长、中国国际农业电视协会主席。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马来西亚大马中央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
[相关链接] 作家,泛指能以文化创作为业,写作的人,也特指文学创作上有盛名成就的人。一般能被称为“作家”者其作品大都能够获得出版发行。相对于“作者”一词而言,“作家”一词的褒义明显较强,所以很多时候会被用作为一种客套敬称或作为一种提高自己身价的标签,因此被称为“作家”的网上写手、自由撰稿人为数不少。
收藏感言:高老不但是一个善于从事文化、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人,更是一位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勤奋创作、优产高产、不断自我超越的文艺家,九岁创作《童工谣》,数十年来坚持文学艺术创作,作品有诗歌、散文、杂文、书法、摄影、文艺评论等,在戏剧、曲艺、文学、伦理学、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文化管理诸方面均有论述。 (晓铁/藏品)
22 5 月, 2014 in
名人名片收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藏品简介] 王效贤,1930生于河北乐亭县,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日本语专业,曾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外事委员长委员,中日友好协会、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历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翻译、外交部亚洲司副处长、处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被选为中共十二大代表和外交部及全国的“三八红旗手”。
[相关链接] 三八红旗手,是我国在三月八号妇女节颁给优秀劳动妇女的荣誉称号,主要表彰在中国各条战线上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显著成绩的妇女先进人物和妇女先进集体。“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的评选表彰工作曾一度停止,1979年这一工作才重新得到恢复,评选活动每年进行一次,一般三八节前后开展表彰,此活动对全面提高妇女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收藏感言:王老长期从事对日工作,从日中复交前20年民间友好工作中的主要代表团来往和重要谈判到1972年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以及后来的一些重要或,曾亲身经历并担任了主要翻译工作,其翻译生涯见证了战后中日友好的历史。 (晓铁/藏品)
22 5 月, 2014 in
名人名片收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藏品简介] 胡立教,1914年12月生于江西吉安,1928年6月参加红军走完长征路,人称“红小鬼”, 解放前曾任中共中央军委二局副局长,新四军后方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华中局调研室主任,中共中央华东局情报处处长、统战部部长,华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财政部副部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代行长、党组代书记、中共上海市委第二书记、上海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981年4月至1988年4月)。1986年3月养子胡晓阳被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强奸罪、流氓罪判处死刑,当年此案轰动全国。2006年7月3日胡立教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
[相关链接] 红小鬼,昵称,指中国工农红军中的小战士,是红军长征队伍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尽管都还是些娃娃却跟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在跋涉中渐渐成长,在战火中走向成熟,用不寻常的童年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壮歌。
收藏感言:1986年3月轰动上海乃至全国的高官之子轮奸妇女被判死刑枪决,因为案件当事人胡晓阳是胡立教的养子,成为建国后高干子弟首次判处死刑的先例。当收集到这张名片查阅资料得知名片背后的逸事,一方面为“红小鬼”的经历深深敬畏,另一方面为其养子的伏法扼腕叹息。从法律上讲高干子女犯罪受刑与普通罪犯受刑无所区别,但从政治上看处决胡晓阳的意义重大深远, 尤其在当下令人警醒, 发人深思 。(晓铁/藏品)
22 5 月, 2014 in
红色藏品欣赏,
名人名片收藏 |
欢迎评论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