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日本三菱:推出纯金名片

       如果你想要在第一次见面就给人留下“闪亮”的印象,或许可以考虑一下日本的最新商品——黄金制作的名片。不过,你必须先摸摸口袋,衡量一下自己有没有这个本钱。三菱材料株式会社的发言人说,黄金名片以纯度9999黄金打造,每张要价1万日元(约1380元人民币)。每张使用1公克黄金,第1年销售目标2万张,主打礼品市场,很适合做为升迁或是退休的礼物。(晓铁/编辑)

漫像类名片收藏欣赏

唐杰忠1   方修清      漫像名片设计是一门“小”艺术,在方寸之间艺术家们可大显身手。品位高雅的名片已经成为漫画家发挥丰富想象的天地,他们运用漫画肖像这一独特的造型艺术,采用夸张的形式,将人物的个性通过漫画“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漫画中的“脸”往往别出心裁,不同凡响。

       收藏感言:漫像名片是最成功的CI设计,它逾越了名片所具有的信息沟通工具的特性,因而有很高的收藏和欣赏价值。(晓铁/藏品)

日食出生:起名“日全食”

       2009年7月22日东方卫视消息,在镇江虽然强降雨留给市民观看百年难遇的“日全食”时间不足10分钟,但在四院妇产科内,来自江西南昌26岁的张艳兰顺利剖腹产下“三小龙”。上午8时30分许,正是天上“日全食”运行之际,小张被推进手术室进行了剖腹产,10分钟内“三小龙”相继降临人世。由于“三小龙”比较罕见,加上降临的日子十分特殊,和“日全食”不期而遇,夫妻俩有意取名为“彭日”、“彭全”和“彭食”。

        编后感言:姓名,传承着人的情、意、志;姓名,蕴含了人的精、气、神。古语曰:“名字父母所取,肤发父母所赐”,给孩子起名“日全食”颇具纪念意义,真可谓:生得巧,取得也巧。     (晓铁/编辑)  

折姓与折家将

        折姓源流单纯,出自北方少数民族姓氏,为古代匈奴族折兰氏、鲜卑族折娄氏所改。据史料记载,折氏和汉人通婚,逐渐混血汉化,宋代因得罪朝廷,其后代有许多改为“佘” 姓。唐、五代、宋朝时期,折家皆是将门豪族,戏曲小说中杨令公杨业妻折太君就出于此族,“太君”是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对有功德的妇女的封号。折太君原名折赛花,陕北府谷人,因姓氏罕见民间久而久之混淆为“佘”姓。折家数代东抗契丹,西御西夏,折赛花曾祖父折嗣伦、祖父折从阮、父亲折德扆 (读衣)、弟折御卿和后世的折惟昌、折继闵、折克行、折可适、折可存等都是名将,号称 “折家军”。 据查考:折姓有两个读音,陕西读shé,山西读zhé,但二姓源流相同。

        编后感言:感谢陕西折燕玲女士邮寄名片,时值武汉持续37度高温炎热天气,得到这枚名片好比是三伏天吃冰淇淋——爽。各位朋友,若您或您身边有更罕见、稀少的姓氏,敬请致电13807139832并帮忙索取姓氏名片,以支持本人收藏和开展华夏姓氏文化研究,在此深表谢意!     (晓铁/编辑)

武汉:办社保卡遇到姓名生僻字有了解决办法

         日前,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信息中心,针对劳动保障服务对象因姓名中含有生僻字而无法在信息系统中正常登记及办理社会保障卡等问题,研发出了相应程序。据了解处理生僻字的操作流程为:(1)各相关机构在办理劳动保障业务中遇到生僻字时,填报《武汉劳动保障生僻字上报表》并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发送到信息中心。(2)信息中心进行造字处理,并补充进武汉劳动保障扩展字库进行发布。(3)各相关机构再下载扩展字库,进行安装和使用。  (晓铁/编辑)

女孩名叫“鸡屎”19年后改名

       据《东南早报》报道:福建安溪县虎丘镇林冬村的一位19岁女孩,近日终于将困扰自己多年的名字“鸡屎”改换了。据父母讲,女儿满周岁时生了场大病,当时农村就医不方便,只好找土医生看病。医生说:女儿属于“不好生养”的孩子,要取个土名,并给开了一个特别的处方,将鸡屎和猴毛或者猴皮晒干佩戴在身上,配合吃药治疗,便取名叫“鸡屎”。五岁时,女儿就察觉到自己怪异的名字不好听,执意给自己取了个新的名字,读书期间用的都是自己取的名字,家里人也没有反对。这样相安无事十几年,当“鸡屎”辍学外出务工办理身份证时,户口本上这个怪异的名字被重新记起,办理身份证时,工作人员觉得这个名字实在很怪异,便建议改名,于是“鸡屎”顺理成章将名字改成自己取的喜欢的名字。

  另有网友发帖爆料,从《公安部姓名查询系统》得知全国最搞笑的人名是: 浏览全文 »

由“骈”姓追溯山西移民史

       2009年7月,负责接待国家电网公司企协标准化培训会议,从名单中发现参会人员有位“骈”姓主任,同事中有人不认识这个姓,以为对方填错,我告诉他们,这是个小姓,并且已收集到“骈”姓名片二张,言下之意流露出几分惬意。的确,“骈”姓是个古老的姓氏,现今遗存的文献资料非常有限,要想彻底弄清源流,困难很大。从目前掌握史料看,“骈”姓祖籍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江苏、安徽、内蒙古呼市、北京市怀柔、山东巨野县。

       据考证:“骈”姓来源于北方少数民族,“骈”字从“马”可以看出,大约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定居于“并”,故以邑为氏(春秋时齐国有骈邑)。骈”姓正确读音“pián”,由于各地方言差异,造成读音混乱,山西方言读“péi”;安阳方言读“biān”。在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里,有关于“骈”姓的介绍:该姓最早记载见于明代《万氏统谱》,明代有骈哲为洪武举人、骈恭为户部主事,其姓源不详。山西省第四次人口普查记载:“骈”姓人口1182人。

        另据《山西移民史》序云:山西历来是重要的移民输出地。从秦汉以来,有多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如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永嘉之乱”至南北朝、“安史之乱”至唐末五代、“靖康之乱”至元末,都有大批山西人外迁;而自明朝以来,无论是“大槐树移民”,还是近代向内蒙古、东北和其他边疆地区的移民,山西人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山西处于传统的华夏(汉)与非华夏相交的区域,也由于山西的地形地势在华北和全国所拥有的战略地位,山西自古以来接收了大量外来移民,如夏、商、周时代频繁迁入的部族、封国和宗族;汉代开始的少数民族内迁;南方居民被强制北迁;北魏大规模移民于代地,直到近代大批外来移民在山西定居,与本地人融为一体,成为山西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山西移民史可以看出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大量内迁的少数民族和外来民族以山西为归宿,绝大多数融合于汉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举凡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少数民族,如狄、戎、胡、匈奴、越、羌、鲜卑、羯、氐、丁零、高车、柔然、高丽、奚、西域诸族、突厥、回鹘、沙陀、党项、契丹、渤海、女真、蒙古、回、满等族,都曾迁入山西融入汉族。今天的山西人如果追根溯源,完全可能远及蒙古高原、中亚草原、咸海之滨、恒河流域。二是每当战乱时期,山西往往成为北部中国的战略要地或政治重心,不仅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而且也成为大批难民的庇护所,从而出现一个经济文化相当繁荣的阶段,如北朝后期,晋阳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金元之际,山西是北方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元末明初,山西是北方唯一能够大量输出人口的省份,这些都是长期吸纳、融合外来移民的结果。
        综上所述,“骈”姓来源与少数民族或游牧民族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至于“骈”姓的族源是匈奴、鲜卑、羯、氐……,由于现存遗迹文献资料奇少,故尚待进一步查考。(晓铁/文)

旷邝两姓,同音不同源

       旷邝两字同音,都读kuang,然两姓是不同血统,来源於不同时期、不同地点。 第一,发源时间不同。旷姓,据史料载是师旷之后,以旷为氏,距今有二千五百多年;而邝姓发源於南宋,不足千年。第二,发源地点不同。旷姓发源於河南省南阳市;邝姓发源於安徽省庐江县。第三,两姓的祖郡不同。旷姓的祖郡是南阳郡;邝姓的祖郡是庐江郡。

       据一些史学家和姓氏学者考证,现今湖南省的邝、旷姓氏大体以衡山为界,衡山及其以北各县为旷氏;衡山以南各县为邝氏。(晓铁/编辑)

胡乱涂鸦制作“姓氏文化衫”

姓氏文化衫    百家姓衬衣    创意感言:早就想穿件“姓氏文化衫”,每逢陪伴夫人逛商场,眼帘所见到的尽是一些唐装、带韩国文字的文化衫,惟独难寻意愿中的姓氏文化衫。一天,清理办公室找到件摆放了多年(单位配发的着装)忘记穿而放得发黄的衫衣,心痛之后拿回家给夫人看,她说已经无法洗涤成新,劝我扔掉。时隔不久,当我正准备扔掉时忽然有了灵感,何不将其当作试验品,写上百家姓氏呢?于是,晚饭后趁夫人到楼下跳舞间隙,我翻出了久违的墨水笔,按照头脑中熟记的百家姓氏,随心所欲、胡乱涂鸦,用时20分钟制作好“姓氏文化衫”。当夫人回到家中,我偷偷将“杰作”换上,期待给她一个惊讶,果然不出所料,夫人见后连声称赞创意不错,也不知网友是否也欣赏这独一无二的“姓氏文化衫”?       (晓铁/藏品)

藏名诗欣赏

                    聂岚知音
           双耳相扶左右,(聂)
           山风抚慰心田,(岚)
           矢口难舍难分,(知)
           日立上下辉映。(音)
                  (晓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