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100枚实名制红、蓝火车票“新百家姓”收藏欣赏

1         [藏品简介]    2017年4月12日拜访湖北省收藏家协会邮品分会秘书长黄河远,当从他家里几万张旧火车票中挑选到实名制红票、蓝票各100个姓名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回到家中按照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研究并发布的“新百家姓”排序,即“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于,董,余,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廖,姚,方,金,邱,夏,谭,韦,贾,邹,石,熊,孟,秦,阎,薛,侯,雷,白,龙,段,郝,孔,邵,史,毛,常,万,顾,赖,武,康,贺,严,尹,钱,施,牛,洪,龚”将红票、蓝票分别对应装册,百家姓收藏专题又添加了一个藏品。

        [相关链接]   2010年广铁集团、成都铁路局开始试行火车票实名制;2011年6月1日动车组实行火车票实名制;2012年元旦起全国所有旅客列车实行车票实名制。火车票实名制是乘客在购买火车票和乘坐火车时需要登记、核查个人的真实姓名和身份的一种制度。蓝色火车票是一种磁卡车票,票面为淡蓝色,正面标有车次、座位号、票价等信息,背面为乘车须知;乘车人可以自助刷票检票进站,火车票的磁性信息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强;采用热敏记录信息的文字耐高温,即使在沸水中也不会褪色,能保存十年以上。红色火车票是一种纸质车票,票面为淡粉色,正面载有车次、座位号、票价等信息,背面印有乘车须知;火车票中没有磁条须由车站工作人员手动检票。与普通火车票相比实名制火车票票面信息增加旅客有效身份证件号码,持二代居民身份证购票的市民火车票票面增加了旅客姓名。从某种角度上讲实名制火车票不仅解决了“春运”中的“一票难求”问题,而且有效地打击了非法贩卖火车票的行为,对预防、减少铁路沿线上的各种犯罪、保障乘客人身安全、加强乘车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北京时间2018年12月24日在中国铁路科技创新成就展上,12306网站技术部主任单杏花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无论旅客是在12306网站上还是APP上或是售票窗口、自动售票机上买票,车站窗口不再出具纸质车票”,这就意味着乘坐火车从开始的“取票上车”时代、“无需取票”时代,直接进入“无票可取”的时代,纸质的火车票将彻底的和我们说再见。
3

        收藏感言:作为乘火车时交费的凭证,废弃的车票如同废纸一张,而在我看来它是一个新的收藏品种。与名片收藏相比收集实名制火车票更具有唯一性、真实性、不可复制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在常人眼里名片收藏难登大雅之堂,而实名制火车票收藏,不仅反映了铁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可以获得经济回报,近年来在市场上逐渐走俏,收集难度更大,尤其是一些稀少罕见姓氏获取的渠道单一,得到实属不易。收集实名制火车票是我多年来的愿望,能在短时间内淘到100位常见大姓,得益于黄秘书长占有的海量车票(其中蓝票赖姓另从7788收藏网上购得),在此深表感谢。(晓铁/藏品)

祁寯藻《百家姓字帖》(民国拓本)收藏欣赏

祁寯藻1-1祁寯藻1-3祁寯藻1-2         [藏品简介]    祁隽藻《百家姓字帖》拓本,年代:民国 ( 1912-1948)。纸张: 白纸 。刻印方式:石印。装帧:线装。

        [相关链接]   拓本,指摹拓金石、碑碣、印章之本,即用纸紧覆在碑碣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纹上,用墨或其他颜色打出其文字、图形来的印刷品。存世仅一本的拓本称“孤本”;仅存数本的拓本称“珍本”。按用墨可分为墨拓本、朱拓本;按拓法可分乌金拓、蝉翼拓。拓本实物最早见于唐代,拓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特点,唐拓存世稀少,仅有碑拓几篇;宋拓拓工十分讲究,纸墨都十分精良;元拓虽有拓本,但拓得不好,没有什么特色;明拓比较讲究,一般均按宋拓的具体要求来捶拓;清拓则沿袭明代的拓法,没有什么新的方法;清末民初金石学再一次高潮复起,北平琉璃厂的镌碑行业正是在这个时期处于鼎盛期,涌现出了众多的碑帖铺,如隶古斋和庆云堂等。民国时期的拓工镌刻技艺精湛,通晓各种书体,吸收了明清拓本的经验使传统的碑拓技艺得到发扬。

        收藏感言:祁寯藻,(1793—1866)字颖叔、淳浦,号观斋、息翁,山西寿阳县平舒村人,道光年间进士,历官至军机大臣,左都御史,兵、户、工、礼诸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道光十九年(1839)赴福建筹办海防,查禁鸦片,咸丰帝即位更得重用,后自请辞官。同治元年(1862)供职弘德殿,教同治帝读书,为清代中后期著名文臣,享有“四朝文臣” 、“三代帝师(道光、咸丰、同治)”、“寿阳相国”之美誉。祁氏家训有上百条分布在祁寯藻所题写的对联、题字以及书信和所撰写的文章碑刻中,内容多以诫勉、劝学、正身、秉公戒私为主,形成了做官为民、不求私利的良好家规门风,其写给孙子友慎的“慎德必先志学,志学必先穷经”、给祁世挺的训示“立品读书,毋蹈陋习”、自题“居则修身曰诚与敬,出而应事唯公乃明”、诗句“济人之急如追奔,扶人之困如壅根”,在修身、清廉、勤学、处事等各个方面内涵丰富、哲理深刻,对子孙后代有极大的学习借鉴作用。本馆所藏祁寯藻《百家姓字帖》拓本,书法由小篆入真行,师承二王,超越颜柳,深厚遒健,自成一格,堪称清代中晚期书法家中“楷书之首”。祁寯藻一生忠清亮直,勤政爱民,举贤荐能,政绩卓著,是祁氏家训家风传承的重要人物。(晓铁/藏品)

2019年心语心愿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牵头为传统文化代言,传播社会正能量。习主席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历史就是最好的老师,复兴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型和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下的传统文化精神灵魂,作为百家姓收藏玩家应该积极响应习主席的号召传播正能量,2019年心语心愿:为弘扬传统文化代言!为姓氏家族荣誉代言!为传承家风文化代言!

天府花城建成“中国百家姓图腾书法石刻馆”

        天府花城,位于四川成都温江区生态科技经济产业园,紧“成温邛”高速公路,交通顺畅,天府花城展馆总面积5万余平方米,交易中心形成会展中心区、花卉资材盆景交易区、兰花展示交易区、西部奇石交易区、苗木景观交易区、生活配套服务区、中国西部古玩城等7个功能区,是目前中国西部最大的花木交易集散地。2007年由邓泽民先生制作的“中国百家姓图腾书法石刻馆”就坐落在独具匠心的时空隧道中。邓先生运用自己近50年的书法功力,潜心研发百家姓图腾极具创意,100块石刻集中国书法、姓氏图腾、石刻文化为一体,为炎黄子孙敬献了一份厚礼,被誉为华夏一绝。

        编辑感言: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原始先民对自然记忆的方式只能以氏族的徽号或标志来表现,所以图腾理所当然地成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象征,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晓铁 /编辑)

《<百家姓>故事(汉英对照)》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百家姓>故事(汉英对照)》。出品:五洲传播出版社,2010年1月1日第1版。语种:简体中文, 英语。开本: 16。

        [相关链接]    中国古代重视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产生了许多流传很广的启蒙读物,如《百家姓》、《三字经》等,这些蒙学读物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简单,读起来很像歌谣,非常适合朗读和背诵。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启蒙读物对一生影响最大,由此认识汉字,了解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知识,并受到品德教育。

        收藏感言:《<百家姓>故事(汉英对照)》精选一些广泛流传的故事,以简短而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故事分成若干现代人容易理解的类型,并配以幽默生动的漫画,向海内外读者介绍了中华传统姓氏文化、思想和道德观念。(晓铁/藏品)

香港“百家姓”明信片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百家姓”明信片,出品:香港捷伟旅运有限公司。

          [相关链接]    香港捷伟旅运有限公司成立于1976年,为专门接待海外游客的大型旅游公司之一。公司拥有国、英、德、法、意、西班牙、日语及俄语等翻译导游,豪华车辆,中式游艇等,服务范围包括预订优价酒店,安排特殊观光美食项目,签证,翻译,票务等,多年来为海外游客提供最优质服务,一直得到国内外之好评及支持。地址:九龙九龙塘约道1号。

         收藏感言:自十八世纪第一张明信片在奥地利诞生以来,明信片就成为人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更记录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互赠明信片成为一种文化,收藏明信片则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这张香港捷伟旅运有限公司制作的《百家姓》明信片,将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的新百家姓前100位排序印在明信片上,对于旅游观光客来说,不仅是旅游的一个印证,而且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       (晓铁/藏品)

 

普洱工艺茶名片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普洱工艺茶名片、盒子规格6.2cm*9.1cm*1.5cm、名片规格尺寸5.5cm*8.3cm*0.7cm、名片净重约50克。

        [相关链接]     普洱工艺茶是采用普洱茶青精工压制而成,将普洱生茶压制成平面、立体等各种形态的工艺品,常见的有邮票茶砖,古币、铜钱状的圆茶,栩栩如生的生肖饼茶,制作精细的“龙砖”、“凤饼”,还有套装的以普洱茶制成的象棋等,普洱工艺茶是可品可藏的优质茶工艺品,不仅具有饮用价值,还具备观赏和收藏的价值。大多数喝普洱的人都知道普洱分为生茶和熟茶,生茶口感猛烈,滋味多以苦涩回甘快为主,不是常喝的人一般喝不惯,所以喝生普一定要醒茶。买回来之后适当保存,让其陈化,待若干年后变得顺滑醇厚后再品饮,不过普洱茶本身就是带有苦味和涩味的,因此不管放多久普洱茶的苦味和涩味都不会消失,但是会减弱能尝出苦味或者涩味的感觉也会微乎其微。目前对普洱茶的陈化年代寿命是六十年还是一百年尚没有定论资料,由此可见如果存放时间越长,也并非“越陈越香”。

        收藏感言:这件藏品由云南海鑫茶叶有限公司堂主李正海先生馈赠,2011年元月29日从昆明空运至武汉天河机场,名片制作时间为2008年,系源产于云南普洱茶纯料(生茶)压制而成,正反二面印制有公司名称及标识,包装盒上印制海鑫堂广告语。因为是空运得到,所有称得上是史上最牛的名片,在此向李正海先生致以诚挚的谢意。      (晓铁/藏品)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袁义达

    [藏品简介]    袁义达,1947年生于浙江奉化,北京大学毕业,曾任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室主任,遗传发育所研究组组长和创新前沿项目负责人,现任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姓氏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和工作,参加或主持多项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共发表了50余篇论文和多部专著,包括《中华姓氏大辞典》、《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该书获得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和《中国四百大姓》等,以及当代百家姓排列成果。

    [相关链接]    姓氏文化基因,姓氏是一种文化,遗传基因是生物学中的术语,表面上两者之间似乎没有关联,然而在自然科学家的眼里,两者在遗传学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科学根据是:人的性染色体分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两种,对女性而言她们只有X染色体;而男性既有X染色体又有Y染色体,换句话说Y染色体是男性特有的染色体,而且在世代传递中保持不变。由于在一些国家姓氏随男性代代相传,女性通常只保存一代,因此Y染色体的遗传信息也就随姓氏代代相传。正因为如此,在研究者看来姓氏成了Y染色体上的一个特殊“遗传位点”,每个姓氏相当于这个位点上的一种“等位基因”,其传递方式是父系遗传。姓氏与染色体遗传的这种奇妙关系,为生物遗传学提供了考古研究的科学依据,科学家称这一发现为姓氏文化“基因”理论。中国人历来重视自己的姓氏,没有特别的原因是既不改姓也不随母亲的姓,而以父系传递方式一代一代地往下传,只有继承了父亲Y染色体的才会是男孩,这是一条生物遗传和进化的法则,中国人姓氏就相当于这条Y染色体上的固定遗传“标记”。

        收藏感言:我国是世界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在五千年前的伏羲氏时代,姓受宗法制度的持续影响被定为世袭,在几千年历史进程由父系传递祭祀祖宗,不断烟火,成了家族的头等大事。尤其在汉族社会中宗族观念根深蒂固,有着同姓聚居和修谱联宗的习俗,在全国形成了无数群大小不等的同姓人群。中国姓氏父传子的方式垂直而稳定,再加上中国目前保存有大量血样统计资料,使得中国人的姓氏成为姓氏基因研究的一大宝库。袁老毕生致力于姓氏基因的研究力图以姓氏为钥匙打开人类遗传奥秘之门,其成果无疑将人类文明起源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晓铁/藏品)

姓氏毛巾收藏欣赏:赵钱孙李

        [藏品简介]    姓氏毛巾(赵钱孙李),规格:34*76厘米。材质:竹纤维。颜色:浅蓝、浅灰、浅黄。

        [相关链接]    竹纤维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纤维素纤维,继棉、麻、毛、丝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天然环保型绿色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同时又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

        收藏感言:将姓氏文化引入到毛巾上不失为精明之处,相对于普通纺织毛巾,这款创意毛巾印制上姓氏后倍受消费者的青睐。 (晓铁/藏品)

名人名片(政治类)收藏欣赏:汪洋

汪洋        [藏品简介]     汪洋,1955年3月生于安徽宿州,1972年6月参加工作,197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工学硕士学位,曾任安徽省委副书记、副省长,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重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广东省委书记、常委、委员等职务,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

       [相关链接]     震醒铜陵的汪市长。1988年11月33岁的汪洋出任安徽铜陵市代市长(后任市长),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之一,被民间称为“娃娃市长”。铜陵原本是个较小而且贫困的省辖市,在安徽并无特别重要的地位。但在铜陵4年汪洋用他的雷厉风行,颇具改革和创新意识做了一件轰动一时的事情,让他以及铜陵震惊海内外。 1991年11月14日汪洋以龚声为名在《铜陵日报》发表题为《醒来,铜陵!》的文章,呼吁“改革大潮汹涌澎拜,历史不允许我们躺在计划经济上酣睡,必须解放思想向一切僵化、陈腐、封闭的思想观念开刀”,一场有关思想解放大讨论的序幕轰轰烈烈地拉开,在整个铜陵市激起了强烈的反响。汪洋认为治理整顿不是一概压缩,铜陵的经济结构具备在治理整顿中优先发展的优势。由于与国家的倾斜政策相一致,同国家加强原材料工业的方向相一致,其先声夺人的“解放思想”,不仅奠定了铜陵作为原材料工业城市的地位,而且增强了铜陵的发展后劲。

        收藏感言:从名片上印制的电话(010)2031113呼288考证,这枚名片当属80年代,时任安徽省铜陵市委副书记、市长的汪洋,于1989—1992年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党政管理专业在职学习。汪洋从17岁开始当工人,拿过17.5元的工资,抡过大锤,睡过地铺,加过夜班,艰难的历练造就了自信果敢、亲民勤政、谦和务实、开明进取的人格魅力。     (晓铁/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