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茆门秘鸣磨漆母木

       序号727    峁:mao     姓氏来源:(1)周公之第三子茅伯,为名将孟公所赏识,奏以为招讨使,以武功著绩,赐姓茆。(2)茆、卯同宗。姓氏名人茆耕茹,安徽宣城地区歌剧团,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傩戏研究会理事、黄山市徽州傩文化研究会名誉顾问,编创上演、发表戏剧台本10余种,编撰《皖南花鼓戏一百年》等。姓氏郡望:汝宁郡,今河南商水县。

 

       序号728    鬥:Men      姓氏来源:(1)周王朝时凡公卿化大夫之子须学习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以便入仕为宦,出入王公府第可从正门进出,故称门子,后代以爵位称号或官职为姓。(2)春秋时期城郭守将或居于附近的住民,以地名形成复姓(南门氏、东门氏、西门氏、北门氏),后简为单姓门姓。姓氏名人门文爱,北魏山阳人,以孝闻名,供养伯父母相继去世,服孝六年,因极度悲伤骨瘦如柴,乡人称其孝义,以为榜样。姓氏郡望:河南郡,今河南洛阳市。

 

       序号729    秘:mi      姓氏来源:(1)秦、汉朝时期秘祝之官,后裔以官职称谓为姓。(2)西羌族人后裔取其氏族首领“秘宜”汉字谐音为姓。姓氏名人秘彭祖,著名西汉将领,从高祖刘邦于沛县起兵,东征西杀,累功封戴侯。姓氏郡望:南安郡,今甘肃陇西。

 

 

       序号730    鸣:ming       姓氏来源:战国时期,赵国贤人窦擎,字鸣犊,非罪被杀,子孙遂以字为姓。姓氏名人:鸣九皋,汉代人。姓氏郡望:河东郡,山西永济县。

 

 

浏览全文 »

冒牟妙密梦茂蔄莽

       序号719    冒:mao    姓氏来源:(1)世祖原名叫奇渥温,即铁木真,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元末明初为避免满门抄斩,由蒙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改名时,奇渥温,号东林曰,弟弟则号东林目,于是两人各取号的后一个字,形成“冒”姓。(2)楚国君若敖之孙继承王位,后以王父棼冒之字为姓。姓氏名人:冒诚智。江苏如皋人,15岁和同村青年一起投奔了新四军,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大小战役无法计数,身上留下了累累伤痕,从一个普通战士成长为师级领导。姓氏郡望:荥阳郡,今河南郑州市。

 

       序号720    牟:mu     姓氏来源:(1)周朝火神祝融之后,为周时子国,春秋末牟国灭,后代遂以国名“牟”为姓。(2)彝、土家、朝鲜、哈尼等民族有此姓。姓氏名人:牟融。唐代诗人,德宗、宪宗间在世,隐居学道,终身不仕,以诗闻名,尤擅七律,诗风清丽雅闲,时有佳句。姓氏郡望:巨鹿郡,今河北巨鹿县。

 

 

序号721    妙:miao     姓氏来源:西羌族姓氏,羌族姓氏只是口头的称呼,因文字已经消失,相传妙、符、羊、牛等姓只有贵族才能用。姓氏名人:妙闻。山西人,临河市新华镇甘露寺主持,市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1985年出家,1987年任大同市佛协副主任,1995年代表山西佛教界参加中央统战部和国务院宗教局举办的中青年教职员读书班。姓氏郡望:广汉郡,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

 

 

 

       序号722    密:mi     姓氏来源:商代有密须古地名,至殷商时正式建立密须国,为周文王攻灭,子孙后代遂以国名“密须”为氏,后简为“密”姓。姓氏名人:密佑。南宋末年庐州人,咸淳年间任江西都统,率兵与元军酣战于进贤坪,身中四箭三枪,被俘不屈而死。姓氏郡望:太原郡,今山西太原市。

浏览全文 »

伦陆何洛雒买麦漫

       序号712    伦:lun      姓氏来源:(1)相传黄帝属下乐官伶伦氏,是中国古代音律的发明者,黄帝赐伶伦以名为姓,后裔遂以先祖名字伦为姓。(2)古代藏族土番国大相(论)蕃唐噶尔(论氏)世家,后代以官职称谓汉化为伦姓。(3)满族乌古伦氏部落,后冠汉字单姓伦。姓氏名人伦明。字哲如,又字喆儒,著名近现代藏书家、版本学家,清光绪年间乡试举人,历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师范大学、岭南大学等校教授,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编纂委员,广东省立图书馆副馆长等职。姓氏郡望:京兆郡,今陕西西安市。

       序号713    陆何:lu he   姓氏来源:香港姓氏,妇女结婚后以夫姓冠在前。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714    洛:luo    姓氏来源:(1)春秋时赤狄族皋落氏,后去草头省略为“洛”姓。(2)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姓氏,鲜卑族有洛氏后改为单姓“洛”。姓氏名人:洛忠。明代人,幼时丧父,对母亲极孝顺,才智出众,勇力过人,官至清浪参将,以孝友知名,朝中曾下诏书旌其家门。姓氏郡望:洛阳郡,今河南洛阳市。

       序号715    雒:luo    姓氏来源:(1)武王伐纣后有商人在洛河之滨雒邑居住,后代遂以“雒”为姓。(2)商代是一支以雒鸟为图腾的部落,崇拜雒鸟,活动于洛河流域,指鸟指人指地曰雒,指水指地曰洛,后代子孙遂以“雒”为姓。姓氏名人:雒于仁。明代人,字少经,万历年间进士,任大理评事,其因好酒色财气疏于政务,遭帝怒而斥为平民。姓氏郡望:洛阳郡,今河南洛阳市。

  浏览全文 »

漏六露陆费录鹿律

       序号705    漏:lou    姓氏来源:古代有掌漏(滴水计时的仪器)之官,后代遂以官职为姓。姓氏名人:漏瑜。字叔瑜,一字大美,号越南,建文初年曾官至河南道监督御史,“靖难之役”后,因得罪明成祖朱棣,不再出仕,居乌镇流连林泉,终日以吟诗作画为乐。姓氏郡望:吴兴郡,今浙江吴县。

 

 

       序号706    六:lu    姓氏来源: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后代因避祸改姓六(“六”字是方字的减笔)。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河南郡,今河南洛阳市。

 

 

 

       序号707    露:lu    姓氏来源:(1)乃姜姓之后。(2)古代有露山,后代以地名为姓。(3)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露堵父,子孙后代世袭露姓。姓氏名人:露平。汉代上党都尉。姓氏郡望:上党郡,今山西长治市。

 

 

 

序号708    陆费:lu  fei      姓氏来源:本姓陆,寄养于费家,遂合成复姓陆费。姓氏名人:陆费迟。清乾隆年间进士。姓氏郡望:待考。

 

 

浏览全文 »

河南博物院举办“首届中华姓氏文化博览会”

       清明时节,在全球华人共同寻根祭祖的日子里,首届中华姓氏文化博览会于4月2日在河南博物院隆重开幕,这是有史以来首次以“姓氏文化”名义举办的大规模集中展示中华姓氏文化最新最全研究成果的博览盛会。博览会展出内容,涵盖了迄今以来中华姓氏研究的成果,是当今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认祖的重要依据。首届中华姓氏文化博览会由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香港文汇报和世界华商联合会共同主办,博览会主题是:万姓同源、爱我中华、民族昌盛、共筑和谐。博览会参展内容涵盖三方面:一是中华姓氏的整体概述,主要包括中华始祖三皇五帝,以及中华姓氏的产生、发展、迁徙等的演变轨迹和现在的分布概况;二是重点展示现在前三百大姓的基本情况,包括每个姓氏的源流、始祖、先贤、宗族文化以及传播迁徙和历史遗迹等;三是三百大姓以外的姓氏状况,包括形形色色的姓氏、古今稀有姓氏、少数民族姓氏以及复姓姓氏等。

       本届博览会吸引了多家海内外姓氏宗亲组织、图书馆及姓氏文化研究机构参展。展期从4月2日到4月7日,展厅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楼,整个活动免费向社会开放。举办方表示,首届中华姓氏文化博览会的开幕,标志着一个良好开端的开始,今后还要一届一届地办下去,并且在内容和形式上,要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越办越好。

       编辑感言:姓氏是炎黄子孙与生俱来的最重要的人性归属,姓氏文化贯穿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根脉,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生命力最旺盛、凝聚力最强大、普及面最广泛、感召力最震撼的组成部分,是全球华人在种族基因和历史文化上自我认同的基石,是维系中华民族向心力的坚强纽带。作为“华夏姓氏物品及名片家庭收藏馆”的创办者,我非常看好这个平台,希望能有机会参加下届博览会,通过展出具有个性特色的藏品“姓氏物品及名片”,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晓铁/编辑)

雷人:车身贴名片满街跑

        车身上密密麻麻贴满了做广告的名片和喷涂广告,像穿了件“外套”满街跑,市民见了直呼太雷人。昨天在武汉市中南一路这辆除了后视镜和挡风玻璃,车身见缝插针贴满了近百张小名片的车,加上喷墨广告,车身花花绿绿,十分显眼,细看原来是食品店名片和网址。市民对这种推销方式很反感,认为:如今车体广告渐兴起,本无可厚非,但前提是不要整得像“流动牛皮癣”,一来影响市容市貌,二来阻挡视线,分散其他驾驶员的注意力,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

       编辑感言:车体广告是户外广告的一种,须经工商部门登记审批。车身改变颜色和外观特征,需由交管部门审批。将机动车喷涂、粘贴标识、做广告等,不仅影响安全驾驶,而且会受到交管部门的处罚,故不应提倡和效仿。(晓铁/编辑)

吝廖张铃零令刘付

       序号699    吝:lin    姓氏来源:(1)商、周时期,祭司中的收卜释相之人,即称吝祭,为主祭官之一,后裔遂以其职位为姓。(2)春秋时期,晋献公玄孙韩康封于蔺邑,子孙以邑名蔺为姓,后因避难改同韵字“吝”为姓。姓氏名人吝东证。河北省安平人,著名教育家,辽宁省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姓氏郡望:中山郡,今河北定县。

       序号700    廖张:liao zhang      姓氏来源:现代姓氏。系廖、张两姓合成复姓。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701    铃:ling     姓氏来源:(1)元末明初耶律阿保机的后代,因大都沦陷逃亡到天津府,由耶律姓改姓“律”。(2)乾隆年间大移民开发东北,律晋德在乾隆回盛京祭祖期间离开天津,来到辽河岸边罗家窝棚落户,后代遂以“律”为姓。姓氏名人:律平。辽太祖,简重果断,有雄略,曾大破室韦部叛乱、平渤海,阿保机死后,自断右腕,逼迫政敌殉葬,使辽太宗耶律德光顺利登基。姓氏郡望:辽西郡,今辽宁义县。
浏览全文 »

励李梁栗练粮了琳

       序号692    励:li     姓氏来源:炎帝后人姜子牙受封于齐,子孙遂以齐为姓,器厉王时,改“厉”为姓,亦作“励”姓。姓氏名人: 励杜讷。清代康熙年间刑部右侍郎,学问渊博,精于书法,并以书法步入仕途,后一直为官,对朝政提出许多有益建议,主管刑狱期间,不徇私情,朝野推为正人,其行书用笔圆浑,结体疏朗,气韵灵动,堪称大家。姓氏郡望: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市。

       序号693    李梁:li  Liang     姓氏来源:现代姓氏。系李、梁两姓合成复姓。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694    栗:Li    姓氏来源:安使之乱爆发后,长安城中的李隆基西去蜀地,有一李姓王孙与皇族走散,隐与渭河以北山谷中,为敝人耳目,遂将李改为“栗”姓。姓氏名人:栗毓美。清有道光名臣治河专家,林则徐好友,历任直隶知州、汝宁知府、湖北按察使、河南市政使、河东河道总督,发明砖坝治水,受道光皇帝晋赠太子太保及亲撰祭文,这些砖坝一直留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姓氏郡望:长安郡,今陕西西安市。

浏览全文 »

立历喇剌蓝田朗礼

       序号685   立:li    姓氏来源:(1)春秋时期,鲁国贤人立如子之后。(2)古代四川少数民族姓。姓氏名人:立山。清代僧人,名满圆,别号无著老人,光绪十年退居常明庵,念佛不辍,决志西归,其事迹收入《净土圣贤录》,清释化宏《常明庵记》亦有记述。姓氏郡望: 鲁郡,山东曲阜市。

       序号686    历:li     姓氏来源:(1)齐国君主姜无忌去世,谥号”厉”,史称齐厉公,子孙后代遂以谥号为姓。(2)周朝诸侯国厉国,春秋时改名随国,原厉国君主后代支子以原国名为姓历。(3)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追改宗室孙秀姓厉。(4)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前,唐宗室新兴王李晋与太平公主合谋叛乱,事败被诛,李隆基执政后追改李晋族人为厉姓,不准其恢复李姓。姓氏名人厉仲芳。宋朝将官,文武双全,发明制造“九牛弩”战车,上面有射箭机关,非常适合实战,使金兵打败。姓氏郡望:范阳郡,今河北涿县。

       序号687    喇:la     姓氏来源:(1)回族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的长子纳速喇丁,以先祖名字汉化改姓喇。(2)元朝时期蒙古阿剌剌氏族,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喇。(3)古代西南少数民族,以部族名称汉化改姓喇。姓氏名人:喇万英。河北唐山人,著名医学教育家,主编著作《单味中草药临床应用》,《中医百家新论》、《临床微量元素学》等十部,出版《有毒中草药大辞典》获河北省1997年科学技术进步奖。姓氏郡望:高昌郡,今新疆吐鲁番地区。

       序号688    剌:la    姓氏来源:(1)宋、辽、金、元时期蒙古弘吉剌部族,以部族名称汉化改姓剌。(2) 古代中亚花剌子模国,后代以国名汉化改姓剌。(3)元、明时期少数民族,以先祖名字汉化改姓剌。(4)汉燕剌王刘旦之后,子孙以溢号为姓。姓氏名人:剌颖。宋时赞善大夫。姓氏郡望:待考。

浏览全文 »

曠阔来蘭老列楼芦

       序号677    旷:kuang     姓氏来源:旷姓和邝姓由黄姓所改,唐朝时黄丞和黄旦因守关失败,易姓潜逃,分手时共约在黄外加一广,并各加一个日(也ye音)字在广外,由于日和邑字都念也(ye)音,丞在广右加了邑字(隶书中邑为右耳朵旁),旦在广左加日字后为“旷“姓。姓氏名人:旷天金。从事模型自由飞试验的总体方案设计、无线电遥控与飞行操纵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参加并完成“模型自由飞纵向导数试验研究”和“军机失速、尾旋特性预测系统”等课题,获国防科工委技术进步一等奖。姓氏郡望:庐江郡,今安徽庐江市。

       序号678    阔:kuo     姓氏来源:待考。姓氏名人: 阔平。哈萨克族,新疆阿勒泰人,1965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任职于新疆阿勒泰地区教育处教研员,1989年编写并讲授《逻辑学》,1993年编辑了教材《阿勒泰地理》。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679    來:lai     姓氏来源:(1)商代王族后裔封于莱国,子孙后代遂以国名“莱”为姓,后去草头简化为“來”姓。(2)商代子孙食采于郲地,子孙以地名为姓,后因避难去邑,简化为“來”姓,又作“莱”姓。姓氏名人:来周。崇祯年间人,擅画山水,构图简洁,萧疏闲逸,意境清远,墨色秀雅,画风远学宋、元,近学杜琼,受“吴门派”影响,传世作品有《山水图》轴,现藏常熟市博物馆。姓氏郡望:江都郡,今江苏杨州市。

 

       序号680    兰:lan     姓氏来源:(1)春秋郑国穆公名兰,后代遂以王父名“兰”为姓。(2)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兰,其后代遂以地名“兰”为姓。(3)南北朝时代北鲜卑乌落兰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单姓“兰”。姓氏名人:兰国征。陕西中部人,明代官吏,以明经官乾州训导,后升榆林卫教授,洁身自好,不受生徒馈赠,乐于助人,曾于岁饥时把自己俸米分给诸生之贫者。姓氏郡望:中山郡,今河北定州市。

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