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汉字姓氏”亦非“汉族姓氏”

       最近,阅览姓氏相关书籍,发现人们经常将“汉字姓氏”与“汉族姓氏”混淆,其实这是两码事。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大多采用“汉字姓氏”,如回族的马姓,苗族的潘姓、杨姓,彝族的禄姓、龙姓,布依族的班姓,满族的舒姓,傣族的刀姓,朝鲜族的金姓、李姓等。《百家姓》中由于语音不同,出现一字多音的汉字姓氏,如覃,汉族姓氏读Tan,壮族姓氏读qin;乐,汉族姓氏读yue,少数民族姓氏读le;种、盖、台、郇、隗为两种读法的姓氏,因此,不能简单地说成是“汉族姓氏”。自汉代以后,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纷纷改为“汉字姓氏”,如匈奴人、满族人等,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均存在使用“汉字姓氏”情况。研究标明,目前华夏姓氏超过7000种,汉族和少数民族姓氏大约各占一半。
       “汉族姓氏”具有姓、名、字、号四项特性。名,是婴儿出生后父亲所取;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时所取,是人的正式称谓;号,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所取,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陆游,号放翁。现代人命名没有古代人那么讲究,除少数人有字、号外,普通人一般只有一个名字, 并且多为一字或两字。名反映了汉族文化特征和心理特征,如有的用“富、贵、财、禄”等字,希望发家致富;有的用“康、健、松、寿”等字,希望健康长寿;有的用“栋、杰、俊、才”等字,希望发达成材。男子用动物命名时,多用“鹏、龙、虎、豹”,象征勇猛、威武、吉祥,以植物命名则用“松、槐、桐、柏”等字,象征雄伟挺拔、富有生命力;女子相应用“凤、莺、鸾、燕”等字和“兰、菊、梅、杏”等字,希望貌美、温柔、贤惠。
       后记: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不同,华夏姓氏之所以选用汉字,是因为汉语拼音、注音和英文书写皆属拍来之物,而作为姓氏使用难为国人所接受,故方块汉字作为传承华夏姓氏血脉的载体,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姓氏灵魂”的纽带,功莫大焉。(晓铁/文)

百家姓印上“红包”

       2011年春节前,一种印有百家姓的红包“利是封”悄然上市,武汉街头各种各样的“百家姓”红包引起许多市民购买。位于江汉路步行街上的一家店铺老板说:临近过年各式红包销售都格外火爆,这种印有姓氏的红包特别受老百姓的欢迎。    (晓铁/编辑)

上海收藏家协会成立“名片收藏沙龙”

       2011年初,上海收藏家协会“名片收藏沙龙”成立,已有10多位名片收藏爱好者报名加入。去年12月,名片沙龙发起人史明杰召集相关人员,起草制定了“名片收藏沙龙”活动方案,确立了“名片收藏沙龙”活动宗旨,并整理印发《百花姓》资料给会员。参与者姚文斗高兴地说:“单枪匹马收藏名片多年,现在总算找到了组织”。80岁高龄的叶道明老先生说:“中华姓氏博大精深,收藏名片很有意义,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收藏者,必须要研究”。大家为沙龙取名“末名雅集”,拟筹备编印藏刊。

       编辑感言:民间收藏源远流长,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收藏热潮,但没有一次能象今天的收藏赶上好时光。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上海民间收藏象雨后春笋般涌现于浦江之滨,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了华夏大地上第一个省市级法人收藏社团——上海市收藏协会(原名上海收藏欣赏联谊会)。上海市藏协以传承中华文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引导收藏文化,塑造城市典藏,培养高雅情操,推进社会文明为己任,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与好评。   (晓铁/编辑)

华夏姓氏中最怪异的100个姓

       1、睾。睾字的本字为皋,意即向神祖进献新禾,祷告神灵保佑,这是古人在郊野水边高地举行的一种祭祀祷告活动。《列女传》记载:“睾子五岁而赞禹言”。也有人说,“睾子是皋陶氏”。

       2、操(cāo) 。《千家姓》记载:古代家族在鄱阳郡。《隋书》记载中有操天成。操字本义为手拿着。当然,“干”也是姓,不过是以地名为姓。

       3、性。《千家姓》记载:古代家族在齐郡。

       4、畜。《姓考》记载:古代有畜国,周朝称邢侯邑,后归入晋国领地。《左传》记载:楚雍子逃到晋国,晋国国王将畜地赐封给他,后代遂以畜为姓。《姓源》记载:畜姓是由于非子养马而产生的姓。《千家姓》记载:古代家族在天水郡。

       5、禽。《姓纂》记载:为鲁展禽之后代。《姓源》记载:吴子禽处的后代。《路史》记载:管叔的后代。《千家姓》记载:古代家族在东鲁郡。《左传》记载:省秦大夫禽息、鲁大夫禽郑,子夏有门客禽滑厘。《高士传》记载:禽是古代少数民族的姓,出自于浑戎王的后代。

       6、我。《千家姓》记载:古代家族在雎阳郡。《汉书·艺文志》记载:有著书一篇的我子。古时我”是象形字,甲骨文像带齿的刀锯之形,也用作刑具,或用以屠宰牲畜,为锯的前身。金文简化,篆文稍讹。隶变后楷书写作我。《说文·我部》记载:“我,施身自谓也”。

浏览全文 »

由民国精英改名联想之……

   民国时期,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为图强不懈奋斗,事迹可歌可泣,使人铭记。“国父”孙中山,一生中用过很多名字,说来颇为有趣。幼年的乳名叫“帝象”,听起来好生伟岸。其实只是其母祈求神灵“北方玄武玄天大帝”保佑爱子免除灾祸的意思。入学后,取名为文,于是,在以后凡正规场合宣言、著书、电文等皆署名“孙文”。17岁时,孙中山在香港加入基督教,名字改为“日新”。取《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义。后来,牧师就以“日新”的粤语谐音,为他改名“逸仙”。此后,孙中山以“孙逸仙”的名字在澳门、广州行医及游历欧美各国。其实孙中山的谱名应叫“明德”,但几乎不用,最为举世所知的名字就是“孙中山”。1896年,孙中山逃往英国,为摆脱清廷的追捕,曾改名陈文。1897年,抵达日本,向旅日华侨宣传革命,又改名“中山樵”,意为“中国的山樵”。“中山”既是日本人的姓,也是“中山樵”的省略。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孙中山还改过高达生、公武、吴仲、杜嘉偌、高野长雄等名字。孙中山屡次改名是革命的需要,也反映出他对革命的不懈追求。 浏览全文 »

“熊猫姓氏”耐人寻味的人文内涵

       姓氏是家族血缘的标志,更是文化传承的基因,一些稀有姓氏,承载了特殊的人文内涵,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呈现出更加丰富生动的文化面貌。在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的今天,由稀有姓氏引发的文化现象尤其耐人寻味,人们或许可以从中领悟到特殊的人文内涵。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一些大众闻所未闻的稀有姓氏随着普查的深入进入了人们视野,被称为“熊猫姓氏”。今年10月新编纂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典》,共收录了23813个汉字姓氏,除了“赵钱孙李”等耳熟能详的姓氏之外,“一二三四”、“赤橙黄绿”等稀有姓氏也详细在列。 浏览全文 »

宋太祖缘何重新编修《百家姓》

       北宋初年,江南吴越国国王钱弘俶意欲归降北宋王朝,北宋皇帝宋太祖赵匡胤非常高兴,特意为钱弘俶重新编修了《百家姓》。钱弘俶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最后一位国王,在位时吴越国非常富庶,人民生活安康,然而吴越国只是偏安一隅的小国,终究无法避免融入北宋王朝。

       相传,宋太祖灭南唐期间,吴越国曾出兵协助,南唐灭亡后一个多月,北宋王朝鉴于钱弘俶的忠心和功劳,决定和平统一吴越国,下圣旨令钱弘俶北上,到东京汴梁觐见北宋皇帝。钱弘俶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带上家眷和大将,携带大批贡品北上,到东京汴梁归降北宋,宋太祖对这次召见格外重视,派皇太子远道相迎,还在东京汴梁城里专门为钱弘俶新建了礼贤府。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宋太祖还下了一道圣旨,圣旨中说“为了表示北宋王朝对钱弘俶的一番真诚和友好,为了表彰对吴越国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的统一,北宋王朝决定重新编修《百家姓》”。新的《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头,宋太祖有意安排:“赵”是指赵宋,理应为首,排在《百家姓》第二位的“钱”就是钱弘俶的姓,钱弘俶的妻子孙氏的姓排在第三位,在当时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后来《百家姓》成为塾学村童的必读之书,因此《百家姓》最早出现在五代十国,流传至今。

       钱弘俶在东京汴梁逗留三个月,回国前宋太祖赐密封的黄绫布包一个,嘱咐其到半路上再打开。钱弘俶拆开一看,里面全是宋朝大臣们要将钱弘俶扣留下来的奏折,感激之余也明白了宋太祖的良苦用心。太平兴国三年(978),钱弘俶将土地和军队尽献北宋,史称“纳土归宋”。    (晓铁/编辑)

浦朴牌攀磐骈苹普

       序号751    佡:nǎo    姓氏来源:根据字形,意为”人入山”,(1)古代崇尚佡人之民,属于以神话崇拜为姓。(2)古代有山峦佡霞岭(今浙江省的衢州市江山县保安乡境内)居者以邑为姓。(3)春秋时期晋国公室分支先氏家族避难改姓。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上邽郡,今甘肃天水市。

 
 
       序号752    朴:piao     姓氏来源:(1)建安二十年,秦惠文王灭巴子国,巴夷王朴胡的后代遂以“朴”为姓。(2)古代朝鲜族姓氏。姓氏名人:朴长天。音乐学硕士,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音乐教育理论以及管乐演奏双簧管教学,深得国内外艺术院校公认。姓氏郡望:巴郡,今四川重庆市。

 

       序号753    牌:pai      姓氏来源:(1)古代专门制作盾牌的手工艺人,后代以职业为姓牌。(2)春秋时期,楚国有牌邑,子孙以地名为姓。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754    攀:pan     姓氏来源:待考。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待考。 

浏览全文 »

尼念寗欧藕区番朋

       序号743    尼:ni       姓氏来源:明代中期定居辉发河流域的黑龙江尼玛察人,姓氏为尼忙古氏,金代译汉字姓为鱼,今满语尼玛哈,汉译也为鱼,语意上没有变化,从金代起以多音节姓氏第一字“尼”字冠用汉姓,沿用至今。姓氏名人:尼雅孜·艾合买提。新疆哈密人。任新疆人口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理事,新疆第七届政协委员,新疆《人日与计划生育》杂志副总编等职,著有《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民族的健康发展》、《伊斯兰教与计划生育》等文章。姓氏郡望:辉发郡,今辽宁长白山地区。

       序号744    念:nian     姓氏来源:汉朝末期鲜卑族拓拔部念氏部族,族人仿汉制以部落称谓为姓。姓氏名人念贤。南北朝人,字蓄卢,少时魁梧英俊,博闻强记,聪颖过人,熟读经史,在家事孝,远近闻名,后任刺史、大将军,治理有方,吏民悦服。姓氏郡望: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市。

       序号745    甯:ning      姓氏来源:(1)卫康叔将其子季亹分封于甯邑,后裔以地名为姓。姓氏名人甯戚。春秋卫国人,与管仲共同辅佐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姓氏郡望:齐郡,今山东淄博市。

       序号746     欧:ou    姓氏来源:(1)春秋时,有匠人叫欧冶子,因居住欧余山,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遂以欧冶为姓,其后代以祖先名字“欧”为姓。(2)夏朝帝王少康之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越国,春秋时越被吴灭掉,无疆次子蹄被封于欧余山南部,以山南为阳,子孙遂以封地和封爵名为氏,形成欧、欧阳、欧侯三姓,后简为“欧”姓。姓氏名人:欧大任。广东顺德人。明代南京工部郎中,嘉靖时期国子博士,学者王士贞称其为“广东五才子”之一。姓氏郡望:平阳郡,今山西临汾县。 浏览全文 »

侣玛祃弥默纳乃南

       序号735    侣:lv    姓氏来源: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名侣,后代子孙以父名为姓。姓氏名人:明朝侣钟,郓城人,成化间进士,任御史,后巡抚浙江,为汪某所劾,受杖于廷,再起任大理寺丞、户部尚书,直言朝事,多被诏允,唯事关权贵者,多无下落,忧郁辞官。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736    玛:ma      姓氏来源:瓦族简恩氏,后裔取玛为姓,亦作马或码姓。姓氏名人玛赫木提。维吾尔族,原名玛赫木提·穆罕默德,中国民间少数民族文学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新疆群众文化学会会员,伊力地区民间文学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发表作品多篇,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737    祃ma      姓氏来源:(1)古代军队中的祀称祃,后世以职业为姓。(2)军队出征祭祀地名,子孙以地名为姓。(3)晋朝覆灭后,部分司马姓皇族为逃避追杀,将司谐音为示和马字组成祃,亦因祃有出征之意,以表复国之志。(3)本为马姓,雍正时获罪被贬为骂姓,清亡后去两口并添“礻”为祃姓。姓氏名人祃秀玲。天津市人,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会员,致力于用绘画表现女性的自然美、内在美、健康美,作品入选《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等专集。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738    弥:mi       姓氏来源:(1)春秋时卫国公孙弥牟孙子名子瑕,后代子孙遂以祖名弥字为姓。(2)北魏时鲜卑族复姓弥姐氏改为单姓弥。姓氏名人弥逊。北宋末徽宗时官冀州知州,金兵侵犯河朔,捐金招募勇士,修筑城墙,决河护堑,出击金兵游骑。姓氏郡望:新丰,今陕西临潼市。

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