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王少柱收集 “百家姓报头”

       《赵州桥畔》、《钱江晚报》、《孙村报》、《李市镇中学校刊》……这些普通的报刊“有序排列”时,报纸名称的第一个字就是百家姓中的赵、钱、孙、李……。家住天津河北区铁东路街振宜里社区的居民王少柱,利用20年时间从全国各地收集到近500份不同名称,且第一个字能在百家姓中找到的报纸。

  王少柱的有三大本集报册,按照百家姓中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序列依次排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报纸琳琅满目,大到中央媒体的《新华每日电讯》,小到《王大陀村报》、《秋瑾小学报》的村报、校刊,都能找到。据了解,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集报不久的王少柱发现,全国各地不同名称的报纸种类繁多,可以按照百家姓来收集。在随后的日子中,他依据邮政册中的地名,请各地的集报爱好者帮忙寻找报纸并邮寄过来,把自己收集报纸的方式告诉亲朋好友,通过各种渠道集报。其中‘魏’字开头的报纸是在一次家庭装修中,一位魏桥的农民工特地从老家寄来《魏桥纺织报》,让他如获至宝,兴奋不已。

  编辑感言:集报,是民间收藏中一项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常见的有趣味集报、创刊号报、号外报、特刊报及全国报刊统一编号的普报。头一次听说有人收集“百家姓系冠字头报”,与收集百家姓名片一样,这是一件耗费精力,颇费周折的事,但能给人带来乐趣,并从中享受过程,可谓别出心裁。(晓铁/编辑)

竹质名片收藏欣赏

        本产品采用高级竹质,结合先进的激光微型雕刻工艺雕刻而成,线条清晰、笔峰刚劲、精致典雅、新奇特色。当出差或商务交往递上一张有“特色”的名片,一来显示您对客户的尊重,提升您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二来容易让人很快记住您,并想要珍藏您的名片。

       收藏感言:当今社会名片已成为个人身份的体现和象征,使用古朴个性化名片,不仅可以提高您的身份与品位,而且能让您的产品也随着这张与众不同的名片脱颖而出,达到自我展示和商业推介的双重功效。    (晓铁/藏品)

由“胡李不婚”话改姓

        我国民间至今流传着“胡李不婚”之说。原来,在唐朝末年,皇室衰微,军阀割据不休。权臣朱温手握重兵、独揽朝政,弑主篡位之心路人皆知。当时身处皇位之上的唐昭宗自然战战兢兢,成天担惊受怕,为避灭门之祸,保留家族一丝血脉,他偷偷将出生不久的太子李昌翼托付给了自己的亲信胡三公。事出紧急,胡三公连夜就将太子送回老家,并将其改姓为胡,作为亲子养育。昌翼自小便在胡三公的鞭策下勤奋读书,凭借其出众的才华,很快他便笑傲科举场,高中明经科进士。然而高中的喜悦却很快被自己离奇的身世所稀释,绝望伤心之下,他隐居于考川,后人称明经先生,其后裔也因此被称为“明经胡氏”,为避免兄妹之间的姻亲,铭记改姓源流,昌翼便从此立下“胡李不婚”的祖训。

       其实,“胡李不婚”之说不仅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悲情的故事,还提出了一个与姓氏密切相关的话题“改姓”。俗话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任何姓氏均源于自己的祖宗,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变动。然而受诸多外力的影响,却使得改姓现象极其频繁,也正因为此华夏姓氏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魅力。赐姓、避讳、避难、少数民族汉化、入赘、收养、字体简化等多方面的原因,改姓几乎贯穿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始终。 浏览全文 »

歌曲《百家姓》歌词

(童声伴唱)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诸卫蒋沈韩杨
======{演唱}======
同祖同宗是炎黄,同根同脉是汉唐
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中国字
爹娘生养我华夏之邦
天地君亲堂堂正正的中国心
香火鼎盛我华夏之邦
 浏览全文  »

独冬额二浮俸奉凡

 

       序号575    独:du    姓氏来源:(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施汉化改革,光武帝刘秀后裔以部落名称“独孤”汉化为姓。(2)三国时期,南匈奴之右贤王刘去卑被追谥为夏国正皇帝,后裔子孙以部落名称汉化为姓。姓氏名人:独吉义。女真族,本名独吉.鹘鲁补,曷速馆部人(今辽宁辽阳阿米吉山),古代金国著名参知政事。姓氏郡望:河南郡,今河南孟津市。

 

 
       序号576    冬:dong    姓氏来源:(1)上古时期,商汤灭夏桀,太史令终古为人贤德,召邀入商王朝,因“冬”与“终”在甲骨文中通义,后简为冬姓。(2)西周时期,掌管治理水利之官称“水正”,后改为“冬官”,子孙遂以职为姓。(3)三国蜀汉时期西南夷苏祁邑君冬逢,子孙以先祖名字汉化为姓。姓氏名人:冬日那。蒙古族,中国著名田径记者,多次报道田径世锦赛、国际田联黄金联赛、大奖赛和奥运会等重大比赛,用镜头记录了刘翔从2000年参赛后的每个镜头。姓氏郡望:燕郡,今北京市。
 

 

       序号577    额:e      姓氏来源:(1)西夏时讹氏、鄂氏、卧氏、额氏均为同宗,出自一姓。(2)清满族姓氏中额木特里、额托等改为额姓。(3)锡伯族额尔克勒氏改汉姓为额。(4)蒙古族改姓额。姓氏名人:额尔敦宝力。内蒙古科右中旗人,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任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吐列毛杜中学校长,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经验,多次荣获盟、旗级先进教师、先进工作者,模范校长,国家民委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578     二:er    姓氏来源:(1)古有贰国,春秋时期被楚国所灭,国人以故国名为姓,后简为“二”姓。(2)古代贰负为一神氐,人面蛇身,是人蛇合体的图腾,后成为武官象征,后人以官职称谓简为二姓。姓氏名人二肖翁。四川三台人,清代团勇,嘉庆七年阵亡。姓氏郡望: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市。
 

 

浏览全文 »

定典豆德囤丹兑底

       序号567    定:ding     姓氏来源:(1)回族伊斯兰教谱系,一世祖定公于元朝末期自高昌入中原,后官居西台御史,其后裔汉化改姓。(2) 满族原定吉哩氏,世居西城(今黑龙江依兰),后人取原姓首字改谐音汉字“定”为姓。姓氏名人定宝禄。因有武功于明朝,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护藩分封至楚,授武昌卫所指挥,落籍武昌长虹桥,为山西定氏移居湖北之始祖。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568    典:dian    姓氏来源:(1)源于少典氏,远古时期帝君少典氏后裔,以先祖国号为姓。(2)春秋时期,晋国公族伯黡,在朝廷负责管理文典和书籍,后代以此为荣,取官职“典”为姓。姓氏名人典韦。三国时期著名将领,形貌魁梧,膂力过人,有大志气节,性格任侠。姓氏郡望:河南郡,今河南洛阳市。

       序号569    豆:dou     姓氏来源:(1)春秋时,楚国公族后裔豆如意,至汉朝时从卫青破匈奴,因功封官内侯,子孙遂以豆为姓。(2)北魏时鲜卑族代北赤小豆改为豆姓。姓氏名人:豆卢宁。字永安,身材魁伟,有大志,善骑射,北周明帝时被授予柱国大将军。为官以廉政公平著称。姓氏郡望:代郡,今北京荨县。

       序号570     德:de    姓氏来源:(1)汉代西域有德若国,后人以国为姓(2)清满洲人爱新觉罗氏之后裔改为德姓。(3)达幹尔族德力根氏、德都勒氏改汉姓为德。姓氏名人德惠芳。著名教育家,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1985年被评为太原市优秀教师,1990年与人合编《高中文言实词集释》。姓氏郡望:待考。

浏览全文 »

顿东刀多淡的佃大

         序号559    顿:dun    姓氏来源:西周时期,姬姓周族有人名弱,受封于顿,建立顿子国,也称弱顿子,后顿国为陈国所迫,南迁至今河南项城西南,称为南顿,春秋时亡于楚,后代子孙遂以故国为姓。姓氏名人:顿其录。中共党员,历任苗寨乡粮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县粮油加工厂厂长,党支部书记,副乡长,乡党委副书记等职,现任苗寨乡党委书记。姓氏郡望:魏郡,今河北临漳县。
 
         序号560    东:dong     姓氏来源:(1)相传舜有七个朋友,名字雄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訾(ZI)、秦不虚、灵甫,东不訾后代遂用“东”为姓。(2)大禹后裔东楼公被封于杞国,东楼公子孙遂以名为姓。姓氏名人:东良会。元朝巩昌人,个性耿直,教子爱国,任商州总兵,临行前对两个儿子说:“国家把土地交由我管理,义当死守”,红巾军攻城,其指挥全城将士奋勇死守,直至战死,为州郡地方官员树立榜样。姓氏郡望:平原郡,今山东平原县。
 

        序号561    刀:dao    姓氏来源:明朝王骥,平麓川,赐夷人怕、刀、剁三姓,其后代遂改“刀”为“刁”姓,为傣族姓。姓氏名人:刀安国。云南盈江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云南德宏民族出版社社长、总编,中国版协民族出版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少数民族作家协会理事,出版傣文《西游记》等7种译著。姓氏郡望:渤海郡,今河北沧县。

 

        序号562    多:duo    姓氏来源:(1)商代有“多父鼎”,多父鼎是一件器具,其主人拥有这个多父鼎后,便将其后代的姓氏改成姓多,多姓也就由此而来。(2)云南少数民族姓氏,系剁姓所改,原少数民族不满朝廷的统治造反被镇压,为教训起义人,当地官员强令姓剁,即“让刀剁”之意,让他们以此为鉴不再反抗朝廷,后代遂改姓“多”。姓氏名人:多贵。清满州镶黄旗人,嘉庆间从勦川陕楚教匪,屡建奇功,后官至伊犁领队大臣。姓氏郡望:丹阳郡,今安徽宣城地区。 

浏览全文 »

姓氏的尴尬

       这是一个公司里发生的事:一日该公司来了一个陌生的男子,他站在门口有些犹疑,引起了前台小姐的注意,小姐问:“这位先生需要什么帮忙的吗?”男子也笑道:“你好!我找个人”“您找谁呢?”“你们这儿有个卞经理吧?”“我们这有两个卞经理。小卞经理刚出去,大卞经理可能在三楼。您找的那位多大年纪呀?”“快四十了”“哦,那是大卞(大便)了,您去三楼问一下。”男人上了三楼,有个人问:“你找谁?”“您好,请问卞经理在这儿吗?” “大的还是小的?”“大的”“大卞(大便)在六楼董事办公室呢,一时半会儿下不来。公事的话你还是交代给他的秘书吧。方便吗?” “方便,当然方便” 那人伸出头向另一间办公室喊道:“卞秘(便秘)!大卞秘(便秘)!” 一个小伙子应声走过来,那人介绍说:“这就是我们大卞的秘书,叫他卞秘就行了” 男人把来意一说,(便秘)就介绍到:’这事经理交代过,说您直接找会计科就行,巧了管这事的人正是大卞(大便),经理的爱人,您到会计科问问谁是卞太(变态)就行了”。           (晓铁/编辑)

《百家姓》相声脚本

王:过来、过来、过来,你叫什么名字啊?

谢:嘿嘿,嘿嘿,我叫记不住

王:考考你,这是几啊?(伸一根手指头)

谢:呵呵,1根雪茄

王:那这是几啊?(伸2根手指头)

谢:2根雪茄

王:那这是几啊?(伸5根手指头)

谢:5根雪茄 浏览全文 »

张永年:欲举办全国“千家姓邮展”

        张永年。浙江余杭镇南渠社区居民,现年62岁,集邮爱好者,将集邮与姓氏收藏并举,只要发现信封上有稀罕的收信人姓名、与姓氏有关的邮票及与该姓相同的地名邮戳,均一一收藏,现已收藏800多个姓氏信封和上千个姓氏地名邮戳,小小信封成了见证中国姓氏文化的“姓封”。

       姓氏是先祖遗留下的人文遗产,具有5000年历史,每个姓氏中都蕴藏着一个或多个奇闻趣事。张老的收藏为中国的姓氏文化提供了实物佐证,张老说,最初只收集信封上的收信人姓名和地名戳,通过收集逐渐了解到不少与姓氏起源、演变与地名戳相关信息,如:缑氏、冀县、张家界、昆明佴家、 臧家庄、司马、司徒等,进而萌发了自制姓氏封,其特殊之处在于制作方法非常特别,每个信封上不但有稀罕的收信人姓名,而且邮票上还加盖与该姓相同的邮政地名戳;有的还加贴名人邮票和与姓相关的邮票,集趣味性、资料性、知识性于一体。 因涉及时间跨度大、故收集难度高,张老期望通过一至两年的努力,集成1000个“姓封”在全国举办“千家姓邮展”。  

       编辑感言: 张老的姓氏收集除了以邮传情、以信交友外,还从中研究罕见姓氏的起源、演变、迁移等, 姓氏是先祖遗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文化内涵深奥,中国科学院最新姓氏普查公布的我国正在通用姓有4000个,张老从邮政编码中了解到与姓相关的邮政地名戳不计其数,所以想以挖掘、收集、交流、整理、保存“姓封”的特殊方式,让华夏姓氏文化世代相传,可谓“功德永世,流芳百年”。                       (晓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