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个性化名片收藏欣赏:台湾市议员竞选名片

台湾竞选名片a  台湾竞选名片1-1  台湾竞选名片c   台湾竞选名片d   台湾竞选名片e          [藏品简介]   台湾市议员竞选名片正面为参选人名字、参与竞选的职位、感谢语及联系电话;背面是当选后的承诺等。

        [相关链接]    台湾的选举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中央”层级的选举,包括“总统”、“副总统”、“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监察委员”等的选举;第二类是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包括台湾省省长、台湾省议会议员、台北市市长、台北市议会议员、高雄市市长、高雄市议会议员以及各县市长、县市议会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会代表、村里长选举;其中的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会代表、村里长选举,由于层级在乡镇以下,又被称为基层选举。只要是年满20岁的台湾公民就可以享有选举权,23岁可以有被选举权(犯法、坐牢及被次夺公权不能参加),只要你有激情愿意为民服务就可以参选,但是需要交纳保证金,若选票没达到最低的法定票数保证金就没收。在台湾如果没有政党背景要想选上非常困难,除非你是地方望族和或者有很深的群众基础。每个行政区按照人口多少决定选几个议员,不同区域的市议员组成经济、教育、财政、卫生、环保、金融等多个专业委员会,主要职权是在议会期间代表市民行使对市政府质询,可以说当上议员就是从政的开始。

        收藏感言:个性名片是名片收藏中最常见的名片种类,所谓“个性化”就是名片要有个人的特色,能够让人一眼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能很快联想到你的兴趣与专长。本馆收集到的这几枚台湾竞选名片,候选人采用制作名片方式开展自我宣传,目的在于让选民感受到竞选人有知识、有时代意识,选民在对竞选人的公开承诺、履行职责的决心和信心具体了解后,通过比较、权衡来行使投票权利。由于竞选名片成本低廉,竞选人只需将自己的照片如同早餐麦片一样推销,因而很快成为竞选广告中的主旋律。    (晓铁/藏品)

奥运周年姓氏藏品欣赏

奥运徽章-1             老汉字扑克牌            杨晓铁印章-1

          [藏品简介]    一、《中华姓氏全集之一》徽章。选用比甲骨文更具完整性、更具图画韵味的金文字体,表现汉字随着时代的进程而不断变迁的演变过程,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根基汉字与姓氏完美的融入奥林匹克精神之中,以现代徽章铸造工艺,映衬金文铸造之美感,从而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该产品包装采用古朴的色彩,以古书装帧的形式,将古韵尽情展现,突出精品本色。徽章限量发行20000套,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许商品中极具收藏价值的藏品。规格: 368*400*40mm。材质: 铜镀金 。该套装包括100个中华姓氏:王、李、张、刘、陈、杨、周、黄、赵、吴、孙、徐、林、胡、朱、郭、梁、马、高、何、郑、罗、宋、谢、叶、韩、任、潘、唐、于、冯、董、吕、邓、许、曹、曾、袁、程、田、彭、钟、蔡、魏、沈、卢、余、杜、蒋、汪、丁、方、苏、贾、姜、姚、陆、戴、傅、夏、廖、萧、石、范、金、谭、邹、崔、薛、邱、史、江、侯、邵、肖、熊、康、秦、雷、孟、白、毛、阎、郝、钱、段、俞、洪、顾、贺、龚、庞、尹、万、龙、赖、孔、武、邢、颜。

          二、《中国百家姓-老汉字扑克》。中国姓氏文化多元而深厚,循汉字的演变而流存。该系列珍品扑克以老北京四合院的独特造型,选中国姓氏百家,为大家开启一扇了解中国根基文化的窗口,领略中华人文奥运和古老汉字平时而神秘的风采。规格170*118*38mm(双副装) 。

          三、《奥运纪念印章》。石刻印章具有中国古典文化内涵,体现中国时代和奥运情结交织的文化特点,蕴涵永结同心、家庭团圆、人文奥运、事事顺心、世代绵长等吉祥寓意。

        [相关链接]    奥运会特许商品,指特许企业以向奥组委交纳特许权费的方式获取生产或销售特许商品的权利,通过生产或销售特许商品而获取收益,奥组委把收取的特许权费直接用于奥运会的筹办工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许产品类别有20个行业:石油、石化、纺织轻工、电信、民航、铁路、航运、银行、保险、邮政、证券、能源(水电)、机械、电子、交通、建工、建材、食品、冶金和医药卫生等范围,由组委会报国际奥运会批准实施。

        收藏感言:人生最大的收藏莫过于收藏自己的淘宝经历和所见所闻,与收集藏品相比,收藏背后的故事、收藏中结下的友情更值得回味。艺术品投资属于一种有益身心并极富前景的投资,精美的艺术品可为拥有者带来即时的享受、并令生活更为充实和更富情趣。         (晓铁/藏品)

姓氏物品收藏欣赏:《姓氏树》

姓系树    姓氏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人维系血缘的隐性纽带。据中国科学院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教授推断,伏羲是中国第一个姓氏“风”的拥有者,生活在距今6000多年前,为渔猎时代的部落首领,诞生于甘肃省天水。那时正处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伏羲不仅教民结网、渔猎畜牧、创造八卦等,还英明地禁止群婚和族内婚,以“氏”(图腾)族区分近亲,后率部沿黄河东下,在今河南淮阳定都,死后安葬于淮阳。因此,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姓氏的国度是中国,比英国早5000年,比日本早6000年。

         收藏感言:《中华姓氏源流树状示意图》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华夏姓氏源远流长,代代相传的姓氏文化。历史上华夏姓氏曾出现过两万多个,而现在经常使用的姓氏仅为4000多个。由此可见,不管最终有多少个姓氏,有一点毋须置疑――华夏同根。(晓铁/藏品)

日本三菱:推出纯金名片

       如果你想要在第一次见面就给人留下“闪亮”的印象,或许可以考虑一下日本的最新商品——黄金制作的名片。不过,你必须先摸摸口袋,衡量一下自己有没有这个本钱。三菱材料株式会社的发言人说,黄金名片以纯度9999黄金打造,每张要价1万日元(约1380元人民币)。每张使用1公克黄金,第1年销售目标2万张,主打礼品市场,很适合做为升迁或是退休的礼物。(晓铁/编辑)

漫像类名片收藏欣赏

唐杰忠1   方修清      漫像名片设计是一门“小”艺术,在方寸之间艺术家们可大显身手。品位高雅的名片已经成为漫画家发挥丰富想象的天地,他们运用漫画肖像这一独特的造型艺术,采用夸张的形式,将人物的个性通过漫画“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漫画中的“脸”往往别出心裁,不同凡响。

       收藏感言:漫像名片是最成功的CI设计,它逾越了名片所具有的信息沟通工具的特性,因而有很高的收藏和欣赏价值。(晓铁/藏品)

日食出生:起名“日全食”

       2009年7月22日东方卫视消息,在镇江虽然强降雨留给市民观看百年难遇的“日全食”时间不足10分钟,但在四院妇产科内,来自江西南昌26岁的张艳兰顺利剖腹产下“三小龙”。上午8时30分许,正是天上“日全食”运行之际,小张被推进手术室进行了剖腹产,10分钟内“三小龙”相继降临人世。由于“三小龙”比较罕见,加上降临的日子十分特殊,和“日全食”不期而遇,夫妻俩有意取名为“彭日”、“彭全”和“彭食”。

        编后感言:姓名,传承着人的情、意、志;姓名,蕴含了人的精、气、神。古语曰:“名字父母所取,肤发父母所赐”,给孩子起名“日全食”颇具纪念意义,真可谓:生得巧,取得也巧。     (晓铁/编辑)  

折姓与折家将

        折姓源流单纯,出自北方少数民族姓氏,为古代匈奴族折兰氏、鲜卑族折娄氏所改。据史料记载,折氏和汉人通婚,逐渐混血汉化,宋代因得罪朝廷,其后代有许多改为“佘” 姓。唐、五代、宋朝时期,折家皆是将门豪族,戏曲小说中杨令公杨业妻折太君就出于此族,“太君”是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对有功德的妇女的封号。折太君原名折赛花,陕北府谷人,因姓氏罕见民间久而久之混淆为“佘”姓。折家数代东抗契丹,西御西夏,折赛花曾祖父折嗣伦、祖父折从阮、父亲折德扆 (读衣)、弟折御卿和后世的折惟昌、折继闵、折克行、折可适、折可存等都是名将,号称 “折家军”。 据查考:折姓有两个读音,陕西读shé,山西读zhé,但二姓源流相同。

        编后感言:感谢陕西折燕玲女士邮寄名片,时值武汉持续37度高温炎热天气,得到这枚名片好比是三伏天吃冰淇淋——爽。各位朋友,若您或您身边有更罕见、稀少的姓氏,敬请致电13807139832并帮忙索取姓氏名片,以支持本人收藏和开展华夏姓氏文化研究,在此深表谢意!     (晓铁/编辑)

武汉:办社保卡遇到姓名生僻字有了解决办法

         日前,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信息中心,针对劳动保障服务对象因姓名中含有生僻字而无法在信息系统中正常登记及办理社会保障卡等问题,研发出了相应程序。据了解处理生僻字的操作流程为:(1)各相关机构在办理劳动保障业务中遇到生僻字时,填报《武汉劳动保障生僻字上报表》并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发送到信息中心。(2)信息中心进行造字处理,并补充进武汉劳动保障扩展字库进行发布。(3)各相关机构再下载扩展字库,进行安装和使用。  (晓铁/编辑)

女孩名叫“鸡屎”19年后改名

       据《东南早报》报道:福建安溪县虎丘镇林冬村的一位19岁女孩,近日终于将困扰自己多年的名字“鸡屎”改换了。据父母讲,女儿满周岁时生了场大病,当时农村就医不方便,只好找土医生看病。医生说:女儿属于“不好生养”的孩子,要取个土名,并给开了一个特别的处方,将鸡屎和猴毛或者猴皮晒干佩戴在身上,配合吃药治疗,便取名叫“鸡屎”。五岁时,女儿就察觉到自己怪异的名字不好听,执意给自己取了个新的名字,读书期间用的都是自己取的名字,家里人也没有反对。这样相安无事十几年,当“鸡屎”辍学外出务工办理身份证时,户口本上这个怪异的名字被重新记起,办理身份证时,工作人员觉得这个名字实在很怪异,便建议改名,于是“鸡屎”顺理成章将名字改成自己取的喜欢的名字。

  另有网友发帖爆料,从《公安部姓名查询系统》得知全国最搞笑的人名是: 浏览全文 »

由“骈”姓追溯山西移民史

       2009年7月,负责接待国家电网公司企协标准化培训会议,从名单中发现参会人员有位“骈”姓主任,同事中有人不认识这个姓,以为对方填错,我告诉他们,这是个小姓,并且已收集到“骈”姓名片二张,言下之意流露出几分惬意。的确,“骈”姓是个古老的姓氏,现今遗存的文献资料非常有限,要想彻底弄清源流,困难很大。从目前掌握史料看,“骈”姓祖籍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江苏、安徽、内蒙古呼市、北京市怀柔、山东巨野县。

       据考证:“骈”姓来源于北方少数民族,“骈”字从“马”可以看出,大约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定居于“并”,故以邑为氏(春秋时齐国有骈邑)。骈”姓正确读音“pián”,由于各地方言差异,造成读音混乱,山西方言读“péi”;安阳方言读“biān”。在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里,有关于“骈”姓的介绍:该姓最早记载见于明代《万氏统谱》,明代有骈哲为洪武举人、骈恭为户部主事,其姓源不详。山西省第四次人口普查记载:“骈”姓人口1182人。

        另据《山西移民史》序云:山西历来是重要的移民输出地。从秦汉以来,有多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如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永嘉之乱”至南北朝、“安史之乱”至唐末五代、“靖康之乱”至元末,都有大批山西人外迁;而自明朝以来,无论是“大槐树移民”,还是近代向内蒙古、东北和其他边疆地区的移民,山西人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山西处于传统的华夏(汉)与非华夏相交的区域,也由于山西的地形地势在华北和全国所拥有的战略地位,山西自古以来接收了大量外来移民,如夏、商、周时代频繁迁入的部族、封国和宗族;汉代开始的少数民族内迁;南方居民被强制北迁;北魏大规模移民于代地,直到近代大批外来移民在山西定居,与本地人融为一体,成为山西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山西移民史可以看出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大量内迁的少数民族和外来民族以山西为归宿,绝大多数融合于汉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举凡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少数民族,如狄、戎、胡、匈奴、越、羌、鲜卑、羯、氐、丁零、高车、柔然、高丽、奚、西域诸族、突厥、回鹘、沙陀、党项、契丹、渤海、女真、蒙古、回、满等族,都曾迁入山西融入汉族。今天的山西人如果追根溯源,完全可能远及蒙古高原、中亚草原、咸海之滨、恒河流域。二是每当战乱时期,山西往往成为北部中国的战略要地或政治重心,不仅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而且也成为大批难民的庇护所,从而出现一个经济文化相当繁荣的阶段,如北朝后期,晋阳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金元之际,山西是北方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元末明初,山西是北方唯一能够大量输出人口的省份,这些都是长期吸纳、融合外来移民的结果。
        综上所述,“骈”姓来源与少数民族或游牧民族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至于“骈”姓的族源是匈奴、鲜卑、羯、氐……,由于现存遗迹文献资料奇少,故尚待进一步查考。(晓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