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民国时期人像名片收藏欣赏

张馨甫名片1         [藏品简介]    民国时期人像名片,名片右上方用清秀繁体小楷写着“曾任浙江水上警察厅中医疗病院院长、杭州市公安局感化习艺所中医员、绍属新昌县城乡常年官医局局长”字样;名片正面中央印制着人像并标注名字张謦甫。

        [相关链接]    中华民国(1912年元月1日-1949年4月21日),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简称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五色旗为国旗。1949年4月21日百万雄师强渡长江,于23日解放南京中华民国在大陆最后一届政府垮台。民国坚持共和制政体,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初期颁布临时约法,后以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为背景,国民政府实施军政期,训政期,宪政期,抗战后召开国民大会,确定了总统制。

         收藏感言:民国时期个人名片已经流行,但并非任何人都印名片,而是具有一定地位、一定身份的人有此念想。在我的收藏册中民国名片已有百余之多,左图样式仅有二张,可谓精品中之极品。据考证,民国时期带人像的名片大多为医师从业者所印,因名片上没有时间标识,所以无法断定是否属中、晚时期,名片背面除了文字竖排外,精致程度不比现代名片差,名片主人的身份一目了然,仿佛在向人们静静地述说当年的风采。 (晓铁/藏品)

三皇五帝中黄帝姓什么?

       黄帝,中华民族始祖。相传黄帝姓公孙,出生于轩辕之丘,号轩辕氏,由于生长在姬水,所以以姬为姓,后在有熊建立国家,又称有熊氏。因以土德为王,土是黄色,所以叫黄帝。黄帝,是古史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中最精彩的故事是黄帝与炎帝、蚩尤之间的战争,最终黄帝取得了胜利,被各部落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黄帝时期,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发明为后世所称赞, 故黄帝被誉为华夏的“人文初祖”。   

       编辑感言: “三皇五帝”中,三皇指天皇燧人、地皇伏羲、人皇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据史料记载: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伏羲氏发明网、陷阱、原始的烹调及传说中的八卦。神农氏发现了茶叶,是农业和医药的始祖。  (晓铁/编辑)

淳于单于太叔申屠

淳于    序号425    淳于:chun  yu     姓氏来源:周武王灭商后,把原夏朝斟灌国姜姓封在州邑,建立州国,州国公族定居淳于城,名淳于国,其后代遂以国号为姓。姓氏名人:淳于缇萦。汉代名医淳于意之女,其父亲医道好,因被豪商诬告,判下肉刑重罪,缇萦主动随父亲进京,上书朝廷,并自愿献身为奴,抵赎父亲刑罚,汉文帝被孝心所感动,下令赦免并废除了肉刑的法令。姓氏郡望:齐郡,今山东临淄县。

 

暂缺

     序号426    单于:chan  yu      姓氏来源:古代称匈奴部落统治者为“撑犁孤涂单于”,简称“单于”(匈奴语中“撑梨”是“天”,“孤涂”是“子”,“单于”含有“广大”意思),后代以“单于”为姓,单于者,汉族谓之“天子”意思。姓氏名人:呼韩邪单于。汉宣帝神爵四年,被乌禅幕及左地贵人等拥立,发兵击败握衍朐鞮单于,被其兄郅支单于击败,引众南近塞,对汉称臣,数年后鉴于郅支单于西迁,乃率部重归漠北,自请为婿,娶汉宫女王嫱(昭君)为妻,此后汉与匈奴40余年无战事。姓氏郡望:千乘郡,今山东高苑县。 

暂缺

     序号427    太叔:tai  shu     姓氏来源:(1)春秋时,卫国国君卫文公姬毁第三个儿子姬仪,因排行老三称叔仪,又因为是王族之后,所以世称太叔仪,后代以祖上名字“太叔”为姓。(2)郑庄公名寤生,其弟段被封在京,世称京城太叔,子孙遂以祖先封号“太叔”为姓。姓氏名人:太叔段。春秋时郑国人,郑武公少子,庄公弟,母爱而欲立为太子,武公不许,其骄纵贪婪,为争权位,举兵叛乱,被庄公所败。姓氏郡望:东平郡,今山东泰安市。

 

申屠    序号428    申屠:shen  tu     姓氏来源:夏朝时,四岳之后封于申,为侯爵位,世称申侯,西周末年周幽王为酬谢申侯援立之功,封公族于屠原,居于屠原申姓人,遂以“申屠”为姓。姓氏名人:申屠嘉。汉代都尉,文帝时拜丞相,封固安侯,为人廉直,不受私人拜托,幸臣邓通戏殿上嘉欲杀之,为文帝赦免,景帝时,嘉欲借晁错穿凿宗庙垣事杀之未成,愤恨吐血而死。姓氏郡望:京兆郡,今陕西西安东。                (晓铁/藏品)

澹台公冶宗政濮阳

澹台-    序号421    澹台:tan  tai       姓氏来源:春秋时期,灭明南游长江流域,居于澹台湖,遂以湖名命姓取名澹台灭明,其后代以“澹台”为姓。姓氏名人:澹台灭明。名灭明,字子羽,春秋末年鲁国武城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为人公正,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受到孔子的推崇,后游学于江淮,弟子多达300人,名扬各诸侯国,因其貌丑,孔子开始曾以为才薄,当发现其优点后,自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后追封为“江伯”,称其“先贤澹台子”。姓氏郡望:太原郡,今山西太原市。

 

    序号422    公冶:gong  ye     姓氏来源:鲁国公族季冶,字公冶,为鲁国大夫,后代遂以祖上字“公冶”为姓。姓氏名人:公冶长。春秋鲁国贤人,孔子弟子,孔子说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将女儿嫁给他。姓氏郡望:鲁郡,今山东曲阜市。

 

 

暂缺

    序号423    宗政:zong  zheng     姓氏来源: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后代楚元王刘交,孙子刘德,官至宗正,为主持皇家宫室事务官员,子孙遂以祖上官职名“宗正”为姓,后加文为“宗政”姓。姓氏名人:宗政濮阳。安西平叛乱,濮阳拜相仕吴皇后魏宗政珍,官安西将军、光禄大夫,孝昌时为都督,讨平乐汾州叛贼,三国时任会稽太守,和琅琊王孙权交情很好,孙权做了东吴皇帝后,封其为外黄侯丞相。姓氏郡望:彭城郡,今江苏铜山县。

 

 

    序号424    濮阳:pu  yang      姓氏来源:濮阳,古代又名澶州、帝丘,因地处濮水之阳,故名濮阳,上古时炎黄部落首领颛顼帝高阳氏曾建都濮阳,颛顼帝死后安葬在濮阳,后代在此守灵遂以地名“濮阳”为姓。姓氏名人:濮阳成。明朝武将,沉毅有远志,累立战功,朝廷封世袭金山卫百户,为武德将军。姓氏郡望:平陵郡,今山西文水县。

赫连皇甫尉迟公羊

cof

  序号417    赫连:he  lian       姓氏来源:刘元海之族,篡位称天王,其先祖从北方迁至幽朔改姓姚,根据礼法,帝王是上天之子,是显赫的徽记,天地相连的枢纽,故改姓赫连氏,顺应天意,永享天下,天子位尊,不能与支庶同姓,后代遂以“赫连”为姓。姓氏名人:赫连韬。唐代名人,有不羁之才,与莆田陈黯、王肱、萧枢、林贤、福州陈蔇、陈发、詹雄合称“八贤”。姓氏郡望:渤海郡,今河北沧州市。

 

皇甫

序号418    皇甫:huang  fu     姓氏来源:西周后期,宋戴公儿子充石,字皇父,当时长狄部落进攻宋国,皇父领军反击,皇父和儿子不幸战死,皇父孙子南雍陲以祖父字为姓氏,称皇父氏,后皇父氏子孙将“父”字改为“甫”字,遂成“皇甫”姓。姓氏名人:皇甫涍。明代诗人,好学工诗,与兄沖及弟汸、濂,皆有才名,时称皇甫四杰,官至浙江按察佥事,其后同张凤翼、燕翼、献翼并负才名,故有“前有四杰,后有三张”之语。姓氏郡望:安定郡,今甘肃固原县。

 

尉迟

序号419     尉迟:yiu  chi       姓氏来源:前秦时期,苻坚攻灭鲜卑拓跋部族,建立代国,后拓跋邽复国,改国号魏,史称北魏,与此同时,鲜卑族中崛起一支尉迟部落,号尉迟部,随孝文帝进入中原以族名“尉迟”为姓。姓氏名人:尉迟敬德。隋朝末年,从军高阳,以武勇著称,秦王李世民引为右府参军,屡立大功,是李世民亲信之一,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太宗欲妻以女,敬德说:“臣妻虽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原也”,帝乃止,以功累封鄂国公。姓氏郡望:太原郡,今山西太原市。

 

    序号420    公羊:gong  yang      姓氏来源:春秋时,鲁国有位才学出众人物公孙羊孺,子孙遂以祖上名字“公羊”为姓。姓氏名人:公羊高。战国时齐国名儒,为卜子夏高徒,作《公羊传》也叫《春秋公羊传》或《公羊春秋》,专门阐释春秋,最初只有口头流传,到汉初,他玄孙公羊寿,邀集了研究公羊高的学者,辑录成《春秋公羊传》,汉宣帝之时,成为儒学”十二经”之一,对当时学术界影响很大。姓氏郡望:顿丘郡,今河北清丰县。      (晓铁/藏品)

夏侯诸葛闻人东方

夏侯    序号413     夏侯:xia  hou      姓氏来源:周武王封夏禹后裔东楼公于杞,春秋时建立杞国,后楚国灭杞,杞简公之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其是夏禹后代,周初祖先又封为侯爵,遂称为夏侯氏,后代子孙以“夏侯”为姓。姓氏名人:夏侯玄。三国魏人。曹爽辅政,任魏征西将军,掌管雍凉州军事,司马懿杀爽,玄亦被废黜,后与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谋杀司马师,事泄被杀,夷三族。姓氏郡望:谯郡,今安徽毫县。

 

 

诸葛

     序号414    诸葛:zhu  ge       姓氏来源:(1)伯夷后裔葛伯封国灭亡后,原居于琅邪郡诸县之葛氏,一支迁徙至阳都,因阳都已有葛姓,遂称后迁葛姓为“诸葛”。(2)春秋时,齐国熊氏之后复姓詹葛,后改为“诸葛”姓。(3)秦末大将葛婴屡立战功,汉文帝封葛婴孙子为诸县侯,后代遂以“诸葛”为姓。姓氏名人:诸葛亮。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刘备三顾茅庐,成为刘备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丞相,其志在攻魏以复中原,出师北伐,后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姓氏郡望:琅琊郡,今山东诸城县。

 

闻人

     序号415     闻人:wen  ren     姓氏来源:春秋时期,鲁国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说,主张“克己复礼”,以少正卯为代表的法家学说,主张变法革新,少正卯在讲学中成为文人学士公认的“闻人”,其后代遂以“闻人”为姓。姓氏名人:闻人诠。明朝人。嘉靖年间进士,授宝应知县,升为御史,出巡山海关,修筑长城近千里,校刻《五经》、《三礼》、《旧唐书》行世。姓氏郡望:河南郡,今河南洛阳市。

 

    序号416    东方:dong  fang        姓氏来源:(1)伏羲氏裔孙羲仲,世代执掌东方青阳令,后代子孙遂以“东方”命姓,称东方氏。(2)东方朔本姓张,父亲张夷在其出生前去世,因为出生时正值东方天亮,所以起名东方朔,其后代以“东方”为姓。姓氏名人:东方虬。唐代武后时任左史,工诗武后游洛南龙门时,命随从文官赋诗,东方虬最先作好,武后赐他锦袍。姓氏郡望:平原郡,今山东平原县。(晓铁/藏品)

万俟司马上官欧阳

暂缺    序号409    万俟:mo qi     姓氏来源:北魏朝由道武帝拓拔珪创建,拓拔珪原是鲜卑君主后代,在战乱中长大,成年后不失时机地召集父王的旧部,占地称王,扩展势力。东晋时,万俟部落随拓拔氏进入中原,遂以部落名“万俟”为姓。姓氏名人:万俟丑奴。北魏未年高平镇人。农民起义领袖,关陇起义时为胡琛部属,琛死尽领其众,建义元年称天子,年号神兽,后攻占魏东秦州,围岐州为魏军所败被俘死于洛阳。姓氏郡望:兰陵郡,今山东枣庄市。 

 

司马

     序号410    司马:si  ma       姓氏来源:上古时,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同宣王时,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程伯休父克平许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其以官职为姓,后代遂以“司马”为姓。姓氏名人: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汉朝史学家、北宁大臣,宝元进士,官至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英宗时,进图龙阁直学士,献《通志》八卷,命设局续修,神宗初,任翰林兼侍读学士,《通志》赐名《资治通鉴》,为我国著名的编年史著作。姓氏郡望:河内郡,今河南武陟县。 

上官

     序号411    上官:shang  guan      姓氏来源:(1)春秋时,楚怀王封儿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子孙遂以邑名“上官”为姓。(2)楚国王族封地在上官,后代遂以地名为姓。姓氏名人:上官桀。汉朝人。武帝时任太仆,武帝临终时,任上官桀为左将军,与霍光同受遗诏辅佐少主,封为安阳侯,后因密谋欲废昭帝,事情败露,被诛族灭。姓氏郡望:天水郡,今甘肃通渭县。

 

欧阳    序号412    欧阳:ou yang    姓氏来源:战国时期,越国被楚国所灭,越王无疆儿子蹄被楚王封在乌程的欧余山南做亭侯,故称欧阳亭侯,其后代遂以“欧阳”为姓。姓氏名人: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江西永丰县沙溪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目录学家、经学家,尤以文学成就最高,是继承唐代古文运动而有所创新的北宋文坛盟主,四岁丧父,家境清贫,母以“荻画地教子”,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姓氏郡望:渤海郡,今河北沧县。(晓铁/藏品)

游竺权逯盖益桓公

游    序号401    游:you      姓氏来源:历王姬胡的儿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姬静封于郑,建立郑国,春秋时,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叫偃,字子游,子孙遂以祖父之字“游”为姓。姓氏名人:游酢。字定夫,号豸山。与学友杨时都已是40来岁进士,还继续求学,从福建到河南洛阳拜著名儒学家程颐为师,遇上老先生闭目养神,二人恭敬肃立,那天正是严冬最冷的一天,门外已积雪三尺,后有“程门立雪”传为佳话,流传千古。姓氏郡望:广平郡,今河北鸡泽县。

 

竺

    序号402    竺:zhu     姓氏来源:(1)夏、商、周三代有孤竹国,汉代时,枞阳人竹晏改“竹”为“竺”姓。(2)古代印度称天竺国,天竺僧人来中国传教,中国僧侣随印度僧人学经,遂以国名“竺”为姓。姓氏名人:竺渊。明朝宣德年间进士。正统中为福建参议,敕守银坑,盗贼四起时,竺渊率众捕盗,反被盗贼所捕,后因不屈于盗被杀。姓氏郡望:东海郡,今山东郯城。

 

 

权

    序号403    权:quan       姓氏来源:商高宗儿子封地权国,后权国被巴国所灭,子孙遂以国号“权”为姓。姓氏名人:权景宣。字晖远,北周天水显亲人。少聪悟,有气侠,魏行台萧宝夤见而奇之,表为轻车将军,晓兵权,有智略,从太祖拔弘农,破沙苑,皆先登陷阵,多备器械,寇盗敛迹,民得肄业,百姓称之,立碑颂德。太祖特赏粟帛,以旌其能。姓氏郡望:天水郡,今甘肃通渭县。

 

 

逯

    序号404    逯:lu     姓氏来源:春秋时,秦国公族受封于逯邑,公族子孙遂以封地名为姓。姓氏名人:逯钦立。山东巨野人,字卓亭,笔名祝本,研究有关古典文学,著有《屈原离骚简论》、《陶渊明集》,辑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散著见重庆《读书通讯》、南京《学原》等刊。姓氏郡望:广平郡,今河北鸡泽县。

 

 

盖

    序号405     盖:ge     姓氏来源:(1)战国时,齐国大夫王驩,封地在盖地,后代子孙以封地名“盖”为姓。(2)盖楼氏复姓改为单姓“盖”氏。姓氏名人:盖叫天。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以“武戏文唱”的杰出艺术,驰名我国,有“江南第一武生”的称号,代表剧目有武松戏《打虎》、《十字坡》等,人称“江南活武松”。姓氏郡望: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县。

 

 

益

    序号406    益:yi       姓氏来源:(1)颛顼高阳氏后裔伯益,被推举为嬴姓各族首领,子孙以祖上名字“益”为姓。(2)汉朝时,四川广汉属于益州管辖,居者以州名“益”为姓。(3)古代有县名为益都,居民以县名字“益”为姓。姓氏名人:益智。元朝将领,有勇有谋,胸怀大略,官至怀远大将军,他管理军队和民政都有周到谋划,有预见,部下人起先或者不明白他的用意,而随着事情进展,便知道了益智的远谋,无不佩服。姓氏郡望:冯翊郡,今陕西大荔县。

 

cof

    序号407    桓:huan     姓氏来源:(1)齐国齐襄公之弟儿子小白,从莒国进入齐国,成为齐国君主,为春秋五霸之一,死后谥号为“桓”,史称齐桓公,子孙遂以“桓”为姓。(2)宋国国君卿,死后谥号为“桓”,史称宋桓公,后代以祖上谥号为姓。姓氏名人:桓容。字春卿,东汉时沛郡龙亢人。少时在长安学习,后任欧阳尚书,教授徒弟数百余人,光武帝的时候被拜为议郎,明帝即位,因他是皇帝的老师,所以被拜为五更,封为关内侯。姓氏郡望:谯郡,今安徽毫县。

 

 

公    序号408    公:gong     姓氏来源:鲁国郡主鲁定公,将哥哥两个儿子封为公爵,后代遂以祖上爵号“公”为姓。姓氏名人:公鼐。字孝与,蒙阴人。明文学家,万历进士,天启初官礼部右侍郎,魏忠贤乱政,引疾归,论诗主张一代有一代之声情,反对复古模拟,其纪行诗与晚年山居诸诗善于写景,多流露了抑郁之感,著有《问次斋集》。姓氏郡望:括苍郡,今浙江丽水县。     (晓铁/藏品)

巢关蒯相查後荆红

巢        序号393    巢:chao     姓氏来源:上古时,巢父发明树上构造木屋,被部族拥戴为首领,号称“有巢氏”,后代遂以“巢”为姓。姓氏名人:巢元方。隋代医学家,曾作过太医博士,擅长于脉诊寸、关、尺,往往能妙手回春,由他主持编辑的“诸病源候总论”,对一些病症作了比较深刻的分析研究,对医学发展有所贡献。姓氏郡望:彭城郡,今江苏铜山县。

 

关

       序号394    关:guan     姓氏来源:(1)颛顼后代董父给帝舜养龙,被封为豢龙氏,因上古时豢、关二字同音通用,故又称关龙氏,夏朝贤臣关龙蓬劝谏夏桀被杀,后代为避祸,改“关龙”为“关”姓。(2)清代满族瓜尔佳氏改“关”姓,为满州八大姓之一。姓氏名人:关羽。字云长,山西解县人。三国时蜀国别部司马,与张飞随刘备,恩如兄弟,下邳之战为曹操所俘,礼之甚厚,以报曹操之恩,挂印封金回归刘备,后孙权用吕蒙计,破荆州,杀关羽父子,民间以关圣帝君祀之。姓氏郡望:陇西郡,今甘肃兰州市。

蒯

        序号395    蒯:kuai      姓氏来源:(1)卫庄公名蒯聩,曾想刺杀灵公夫人南子,失败后出奔晋国,后回国复位被晋军所杀,子孙以祖上名字为姓。(2)春秋时,蒯地为晋国大夫得封邑,世称蒯得,子孙遂以邑名“蒯”为姓。姓氏名人:蒯 祥。明代营缮,官至工部侍郎,自永乐至天顺,举凡内殿陵寝,都是他营缮的,他能用两支手各握一支笔画龙,合在一起象一条龙一样,皇帝每每称他为“蒯鲁班”。姓氏郡望:襄阳郡,今湖北襄阳县。

 

相

        序号396    相:xiang     姓氏来源:(1)商王河禀甲原居于古城相,后迁都,留居相地者遂以地名“相”为姓。(2)夏朝有帝相,为夏王仲康之子,后裔支庶子孙遂以祖上名字“相”为姓。姓氏名人:相世芳。明朝人。正德年间进士,历官刑部郎中,为人沉着,刚毅正直,知识渊博,以文章著称,嘉靖年间,因直言谏议,被戌延安13年始诏还,终身无怨言。姓氏郡望:巴郡,今四处江北县。

 

查

        序号397    查:zha       姓氏来源:(1)春秋时,楚国大夫封地查邑,后代以“查”为姓。(2)齐国君主齐顷公儿子被封于楂,后代以封邑名“楂”为姓,后简为“查”姓。姓氏名人:查士标。安徽休宁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擅长画山水,与孙逸、汪云端、僧弘仁等书画家一起被称为“海阳四家”,其书法超妙入神,艺舟双楫,行书堪称佳品。姓氏郡望:海陵郡,今江苏泰县。

 

 

         序号398   後:hou    姓氏来源:“後”氏不同于“后”,传说为古代东夷族太昊氏孙後照之后裔,后代以先祖名字“後”为姓。姓氏名人:後敏。明代当塗人,永乐进士,历任陕西布政司参议,为人忠厚和乐,长于政事,后为冤家所陷至死。姓氏郡望:东海郡,今山东郯城县。 

 

荆

        序号399    荆:jing      姓氏来源:(1)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荆山,国号荆,春秋初改为楚国,楚王子孙以国号“荆”为姓。(2)芈姓之后因避秦庄襄王嬴楚之讳,改以原国名“荆”为姓。姓氏名人:荆轲。战国时齐国人,好读书,善于击剑,为人行侠仗义,受燕太子丹之使,献地图刺杀秦王嬴政,图穷匕见,事败被杀。姓氏郡望:广陵郡,今江苏江都县。

 

红        序号400    红:hong     姓氏来源:(1)春秋时,楚国熊渠之子熊挚,字红,子孙以其字号“红”为姓。(2)汉高祖刘邦封同母弟刘交为楚元王,刘交儿子刘富,被封为休侯,后改封红侯,后代遂以“红”为姓。姓氏名人:红线。唐侠女。潞州节度使薛嵩家的女婢,喜读书,通经史,薛嵩让她掌管文书,称“内记室”,红线潜入田家盗取金盒,薛嵩写信装入盒中,还给田承嗣,田派人表示感谢,也打消了兼并的念头。姓氏郡望:昌平郡,今北京市昌平县。(晓铁/藏品)

曾毋沙乜养鞠须丰

曾    序号385    曾:zeng     姓氏来源:少康帝儿子封地在鄫,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到春秋时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太子巫逃到鲁国,后代为纪念故国以“鄫”为姓,后简为“曾”姓。姓氏名人: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姓氏郡望:鲁郡,今山东滋县。

 

毋

     序号386    毋:wu     姓氏来源:(1)尧时有臣名毋句,制造了乐器罄,后代遂以“毋”为姓。(2)齐宣王田辟疆封其弟于毋丘,继承祖先胡公满祭祀,赐姓为胡毋氏,后胡毋、毋丘省为“毋”姓。(3)毋盐、毋车、毋将、毋楼、毋终、毋知等复姓省略转化成单姓。姓氏名人:毋昭。河中龙门人。博学有才,酷好古籍,刻印典籍多种,五代时期私人刻书最著名者,主持刻印过儒家经典总集《九经》等书。姓氏郡望:河东郡,今陕西夏县。 

 

沙

     序号387    沙:sha    姓氏来源:(1)商朝末年,殷纣王庶启被封于微,世称微子,武王克商后,封微子于商丘,建立宋国,微子启后裔有“沙”姓。(2)西周有沙侯国,子孙以国名“沙”为姓。(3)古代诸侯公爵,凡失国或没爵后,即称为公沙氏或沙随氏,后省略为“沙”姓。姓氏名人:沙玉。明代涉县知县,劝民备耕抢收,涉民丰衣足食,尝于禾稼熟时,督民昼夜收获,未毕,飞蛾大至,临邑禾食尽,涉民得保全。姓氏郡望:汝南郡,今河南上蔡县。

 

     序号388    乜:nie    姓氏来源:(1)春秋时,卫国大夫食采于乜城,后代以地名为姓。(2)明代蒙古族瓦刺部首领也先,于明正统十五年时攻打明朝,其后人进入中原将“也先”误写作“乜先”,子孙与汉人融合遂改为“乜”姓。姓氏名人:乜庭宾。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48年9月在江苏靖江率部起义,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苏北解放军军官训练团团长,淮阳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江苏省人民政府民政厅副厅长,1974年7月5日因病在南京逝世。姓氏郡望:晋昌郡,今陕西洋县。 

暂缺

     序号389    养:yang    姓氏来源:(1)春秋时期,吴国公子掩佘、烛庸叛吴逃到楚国,楚王将其封在养,后代遂以“养”为姓。(2)周代养国被楚国灭,春秋时,楚大夫后代子孙遂以“养”为姓。姓氏名人:养由基。春秋时楚国名将,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射手,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杨柳叶子,箭镞全都正中叶心,是古代“百步穿杨”或“百发百中”成语典故的由来。姓氏郡望: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县。 

 

鞠

    序号390     鞠:ju    姓氏来源:(1)周朝弃之子陶,生时手上掌文很象古文“鞠”字,因此起名鞠陶,后代遂以“鞠”为姓。( 2)鞠陶后代鞠武,在燕国任大夫,子孙以其名字“鞠”为姓。姓氏名人:鞠 钺。明代名人,正德时他与妻子于氏被敌人俘获至城南寺,敌人逼鞠钺屈服,鞠钺拒绝,遂被杀,于氏撞石而死。姓氏郡望: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县。 

 

须

     序号391    须:xu    姓氏来源:(1)商代密须国,国君子孙以国名“须”为姓。(2)春秋时,风姓国叫须句国,是太昊伏羲氏后代,国人称为须句氏,后改为“须“姓。(3)春秋时,卫国古邑名须,后人以邑名“须”为姓。姓氏名人:须用纶。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崇祯年间授青州知府,为人廉洁公正,风节凛然,当时府中兵饷告急,啊裁各属杂费充作军饷,不用民间钱财,百姓都感激他的德政。姓氏郡望:琅琊郡,今山东诸城市 

 

丰    序号392    丰:feng     姓氏来源:春秋时,郑国公族后裔郑穆儿子叫丰,时任大夫,子孙以其名字“丰”为姓。 姓氏名人:丰有俊。任扬州府和镇江两处的知府,他勤政爱家,最讲义气,知朋友女儿被人拐卖到青楼,花重金赎回,给她选了一个最好的读书人为婚,当自己的女儿看待,京都尹王佐非常佩服他这种义气。姓氏郡望:松阳郡,今浙江松阳县。(晓铁/藏品)